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摘要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所起的积极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1 年2 月至2012 年12 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60 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全面管理组。常规组采 取基础护理模式,全面管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及饮食管理等。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 量改善情况,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全面管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患者的心理功能、生 活能力及社交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面管理组患者对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健康教育及护 患沟通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 康复指导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比索拉非尼(Sorafenib)和舒尼替尼(Sunitinib)单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44例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索拉非尼组32例患者采取口服索拉非尼进行治疗,而舒尼替尼组12例患者给予口服舒尼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索拉非尼组总生存时间为6.3月,1年生存率为16%,肿瘤进展时间为3个月,疾病控制率为71%;舒尼替尼组总生存时间为4.7月,1年生存率为8%,肿瘤进展时间为3个月,疾病控制率为64%。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5,0.5706,0.7132)。索拉非尼组患者手足皮肤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肝损伤等主要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舒尼替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效果与舒尼替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轻,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整合302医院丰富的肝病病例、肝病专家诊疗经验和临床科研数据,建立肝病知识库,提高基础资源辅助临床诊疗和科研的能力。方法:对肝病智能知识模型进行分析,获取知识库中结构化知识,并以知识库模型的形式建立知识库,形成一套独立、可重复的智能化的辅助诊疗和科研信息系统,实现知识库辅助临床诊疗、知识科学研究,最大程度发挥知识库的意义,真正为临床服务。结果:建立的基于HIS的肝病知识库主要编配于医疗单位,适用于临床医护人员、临床科研人员以及所有从事医疗行业的工作人员。医护工作者可通过程序访问知识库,对知识库中的肝病知识进行检索、分析、推理,辅助临床医护工作者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提升临床科研水平。结论:建立的肝病知识库系统为用户提供横向及纵向医疗基础信息的检索、分析及推理方法。推理出的合适的知识模型,为肝病的临床诊疗和临床科研提供前沿、实用、高效的智能辅助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XIAP及survivi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经比较,肝癌组织中XAIP及survivin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IAP和survivin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大小无关,但随肿瘤的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且不同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IAP和survivin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XIAP与Survivin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在促进肿瘤发生、增殖、转移以及耐药,并且能够降低肿瘤的分化程度,增加肝癌的恶性程度。此外,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但两者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容积指数的准确性,探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测定两组不同肺区的肺容积指标并与临床PFT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不同肺区测定的Vin及上肺区Vin-Vex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呼气末容积(Vex)、容积比(Vex/Vin)和肺容积变化比率[(Vin-Vex)/Vin]均呈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容积差(Vin-Vex)与各项PFT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对诊断COPD有预测意义,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46.
目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渐严重,高龄人群中髋关节骨折或坏死的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该类疾病的方法主要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但高龄患者身体机能出现衰退,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因此,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探讨流程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位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模式和流程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出现,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且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流程管理模式对高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7.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联合锁定钢板分期治疗 C 型 pilon 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0 年 3 月至 2011 年 4 月在我院接受 治疗的 C 型 pilon 骨折患者 17 例。按照分期治疗的原则, 先行一期外固定架固定术, 待局部软组织恢复后切开复位, 再行锁定钢 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术后对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 定期检查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并借助影像学资料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 平均愈合时间为(4.1± 1.6)月;平均 AOFAS 评分为(83.1± 12.4)分, 其中优 6 例(35.2 %), 良 8 例(47.1 %),一般 2 例(11.8 %), 差 1 例(5.9 %), 优良率为 82.4%; 术后 4 例患者出现出现轻度感染, 通过局部换药、 抗生素和钉道护理得到控制。结 论: 采用一期外固定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分期治疗 C 型 pilon 骨折, 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8.
高远  屈波  毛智  余黎君  郭晓东  孔丹  陈雪梅 《生物磁学》2013,(34):6768-6771
目的:本研究对目前临床护理工作风险评估表单进行整理,筛选风险因素,建立一套综合的、量化的风险预警机制,为推动医院风险管理,减少医患纠纷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中文维普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护理风险事件涉及的跌倒、压疮、精神方面及基础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相关报道,结合风险评估表单。采用德尔菲(Delphi)法进行专家咨询,并根据专家意见调整表单内容,筛选出风险预警指标、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建立护理风险评估表。结果:护理风险综合评估表包括:两项一级指标,自然因素和住院因素;14项二级指标,年龄、饮食、皮肤、视力、活动、排便、神志、心理意识、理解沟通、疼痛、疾病诊断、管道、用药、穿刺针类型及部位;34个程度分级。结论:临床护理风险因素预警指标的确立为临床护理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建立护理风险评估管理信息化系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究阶段变化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阶段变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对照组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为11.41±1.87,观察组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为12.47±2.33。观察组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阶段变化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50.
黄海燕  黄叶莉  杨文  张炎  郭晓东 《生物磁学》2013,(27):5356-5358
目的:探讨情绪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和效果,为临床护理管理的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选取我院24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管理组和情绪管理组,每组各122名护士。常规管理组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情绪管理组则对护士进行情绪调节、以适当方式释放压力等情绪管理方法。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退避、自责、幻想等方面的评分情况。结果: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后,情绪管理组护士在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退避、自责、幻想等方面的得分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管理组护士的得分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绪管理对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调节护理人员的工作情绪,从而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