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1.
发根农杆菌转化怀地黄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发根农杆菌15834菌株感染怀地黄组培苗子叶、叶柄和茎切段,建立了有效的毛状根培养及其植株再生体系。毛状根可直接从受伤的外植体产生,能在无外源激素的1/2MS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自主生长,表现出典型的发根特征。用100μmol/L乙酰丁香酮处理对数生长期的农杆菌菌液感染子叶获得了46.7%的最高转化频率;在附加0.2mg/L KT和3.0mg/L 6/BA的1/2 MS培养基上,毛状根能100%形成愈伤组织,51.49%分化出芽;分化芽在1/2 MS培养基上100%生根,形成具有矮化、节间短和根系发达等特征的转化再生植株且移栽后生长旺盛;1个转化毛状根克隆的梓醇含量为0.557mg/g,是鲜地黄梓醇含量的48.5%,是生地鲜重梓醇含量的18%。rolB基因PCR、Southem blot分析、冠瘿碱纸电泳和RT-PCR扩增检测证明农杆菌Ri质粒上的T-DNA整合到怀地黄基因组中并表达。  相似文献   
12.
甘草腺毛的形态发生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及薄切片技术对甘草的腺毛形态发生和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并对腺毛发育过程中黄酮类成分积累进行了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甘草腺毛为多细胞构成的盾状腺毛,有长柄和短柄2种类型;前者主要分布在花萼片上,而后者主要分布于叶片上。组化鉴定结果显示:腺毛中存在着黄酮类成分、其他亲脂类和非纤维素多糖类成分;在腺毛的发育过程中,黄酮类物质是随腺毛的发育成熟,在头部盘状结构的分泌细胞及角质层下腔中积累。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甘草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合成及其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广泛表达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参与多种炎症和免疫疾病的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许多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MIF基因在系统发育中高度保守,在其启动子区有多种不同转录因子的特定结合位点,借此调节MIF的表达。MIF在细胞内外均发挥作用,且MIF是组成型表达。因此,研究调控MIF基因表达和刺激MIF分泌的相关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MIF基因和MIF启动子上的结合位点的简述,对影响MIF基因表达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类。根据与MIF基因结合的方式,可分为:(1)与MIF基因启动子特定位点结合,改变转录活性;(2)与MIF CATT5-8微卫星重复序列结合,改变高表达MIF等位基因;(3)非编码RNA调控MIF表达;(4) 影响MIF分泌的相关因素。通过对这4类调控MIF基因表达的相关因素的综述,进而认识MIF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和影响因素,以期对其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CO2浓度倍增减轻UV-B辐射对大棚番茄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CO2浓度倍增(700 μmol·mol-1)条件下,以5个不同剂量的UV-B辐射对大棚番茄的光合作用及SOD、POD、CAT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2倍增能够明显提高番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在CO2倍增条件下,低剂量UV-B辐射(<1.163 kJ·m-2·d-1)可以刺激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升高,与CO2的正效应有叠加现象,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大;高剂量的UV-B(>1.163 kJ·m-2·d-1)辐射使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对植物产生胁迫作用,CO2倍增与UV-B辐射复合处理可以减弱和部分抵消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伊贝母微体繁殖植株再生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用组织培养方法,分别以伊贝母种胚切段、鳞瓣切块、幼茎切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鳞茎和胚状体诱导,并通过三种途径即①器官发生型途径;②器官型途径;③类胚体途径得到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植物基因工程使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转基因植物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对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紧迫。就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以基因和蛋白为目标的检测技术,包括PCR、ELISA和基因芯片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此外,提出对特定代谢产物的检测是转基因植物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后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最后,以差异蛋白为检测目标,结合研究工作提出基于双向电泳技术的转基因植物检测方法及其产品溯源方案。  相似文献   
18.
殷红  高杨 《菌物研究》2010,8(1):44-47
S-NU-3-2菌株是对源自药用植物黄檗的内生真菌S6进行诱变获得的小檗碱产量比出发菌株有明显提高的突变株,本研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期进一步提高其产量,为开发利用真菌发酵生产植物活性成分的新途径奠定基础。以菌丝生长和小檗碱产量为指标,筛选出了适宜该菌株发酵的基本培养基、碳源、氮源、光照和培养温度,并经进一步的正交试验优化,得出该高产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豆芽汁基本培养基含蔗糖3%,酵母膏0.2%,pH7.0,温度26℃,全光照培养。与初始培养条件相比,在优化后的条件下,该菌株的小檗碱得率提高了47.2%,菌体生物量提高了24%。  相似文献   
19.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相关基因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铜绿假单胞菌在人体内能引起严重的感染. 由于铜绿假单胞菌高水平的内在性和获得性耐药性, 使其引起的感染难以治愈. 为解决该问题, 弄清病原菌抗生素抗性的分子机制是一个关键. 本实验构建了含有17000个铜绿假单胞菌转座突变株文库, 并在LB固体平板上, 用7种抗生素在最小抑制浓度(MIC)和1/2MIC条件下, 筛选抗生素抗性发生变化的突变株. 结果确定了43株转座突变株, 每个突变株对至少一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表现出增加3倍或降低1/2的表型. 通过随机PCR和DNA测序, 确定了这些铜绿假单胞菌突变体中转座子在基因组上的插入位点, 确定了被破坏的基因. 其中, 9个是已知的与抗生素抗性相关基因, 包括mexI, mexB和mexR; 24个是以前未知与抗性相关的基因, 包括一个菌毛合成基因pilY1, 这个菌毛合成基因的破坏导致菌株对羧苄青霉素的MIC增加了128倍. 此外, 43个基因中有12个是功能完全未知的基因. 这些基因的筛选鉴定有助于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中抗生素抗性的产生机制, 这些基因或许可成为控制或扭转抗生素抗性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0.
半夏产生物碱内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板分离法从不同产地的半夏根、茎、叶中共分离到内生菌87株.其中,内生真菌48株、细菌34株、放线菌5株;通过点植法、插片法和印片法,并根据菌落、菌丝体、孢子形态特征,将48株内生真菌分为4科、15属;经HPLC法检测,共筛选到12株产生物碱类物质的内生菌,其中,10株为内生细菌,2株为内生真菌;有3株内生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体外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