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7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 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刺柏属(Juniperus)植物群落是该地区天然林资源的重要组分, 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与水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调查了刺柏属植物群落的主要植被类型, 通过对53个样地的样方数据分析, 量化描述了其各个群落类型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 (1)根据生活型和优势度原则, 该区刺柏属植物群落可划分为祁连圆柏(J. przewalskii)林、大果圆柏(J. tibetica)林、密枝圆柏(J. convallium)林、塔枝圆柏(J. komarovii)林、大果圆柏灌丛和密枝圆柏灌丛, 进一步分为15个群丛。(2)调查所得维管植物共有142种, 隶属34科90属, 其中菊科种数最多, 占总种数的16.20%。(3)群落垂直结构明显, 其中乔木层优势种单一, 灌木层优势种主要有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银露梅(Potentilla glabra)及灌木状的大果圆柏, 草本层以薹草属(Carex)和马先蒿属(Pedicularis)占优势。(4)该区种子植物种的地理成分中, 温带成分占总种数的52.59%, 温带亚洲分布、东亚分布和中亚分布等为本区分布占比较大的分布区类型; 中国特有种占47.41%; 区系成分呈现横断山植物区系和唐古特植物区系成分互相交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32.
通过研究陕西省宝鸡市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不同植被类型的底泥中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差异,为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优化选择提供依据。以芦苇、香蒲、白茅、水葱、荷花等典型湿地植物底泥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底泥样本DNA的ITS1片段进行基因测序,获取底泥中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并预测其功能信息,测定样本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11 778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划分为34个门、58个纲、134个目、244个科、599个属;真菌群落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主;芦苇底泥样品的真菌多样性最低;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与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与总碳、总有机碳含量以及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底泥真菌群落主要包括3类营养型和6类互有交叉营养型功能菌群。探讨了湿地中不同植物群落的底泥中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及潜在功能的差异,分析相关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筛选人工湿地植物、有效利用湿地资源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陕油8号种子纯度的RAPD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杂交油菜“陕油8号”及其亲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用100个RAPD随机引物进行扩增,从中筛选出3个可将亲本和子代区分的引物BA208、BA1090、BA497。BA208产生亲本互补的特征带BA208-1050bp、BA2081250bp;BA1090产生母本特征带BA1090-700bp,BA497产生父本特征带BA497-870bp,上述谱带均在子代中出现。以BA208产生的特征谱带作为分子标记对杂交油菜种子纯度鉴定得到了一致的结果,并与大田纯度检测结果一致。BA497可将“陕油8号”与当地4个主栽品种有效区分。此外,还对双引物共同鉴定杂交种子纯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4.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气候、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平均海拔超过4000 m,素有“世界第三极”之称,亦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对气候变化敏感且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属于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青藏高原区域气候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气候变暖、水污染、草地退化和沙化等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主要的植被类型,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的动态变化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因能有效地反映植被覆盖程度和生长状况而被广泛应用于植被动态的研究中。气温与降水被认为是影响青藏高原植被动态的主要气候因子,放牧强度与人口数量则是主要人为因子。因此,研究高寒草地植被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对预测未来草地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青藏高原生长季草地的NDVI、气温、降水、放牧强度及人口数量等数据,在县区尺度上,采用趋势分析法探究了1982—2013年青藏高原143个县区生长季草地NDVI动态变化、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变化,同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32年来青藏高原143个县区气候、人为因子变化对草地NDVI变化的相对贡献。研究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长季NDVI总体呈增长趋势,草地植被生长状态呈现“整体改善、局部退化”趋势;(2)青藏高原生长季平均气温与降水量整体增加,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3)在长时间尺度上,气候因子主导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NDVI的变化,降雨和气温的增加促进草地NDVI的增加,放牧强度的持续增加则导致草地NDVI的减少。  相似文献   
35.
抗逆相关基因GmAREB转基因小麦的获得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大豆中克隆一个抗逆相关的bZIP类转录因子基因GmAREB,功能分析表明:GmAREB基因的过表达可以显著提高转基因拟南芥和烟草的抗旱、耐盐和耐寒性。为了获得抗逆转基因小麦,本研究利用玉米的Ubiqutin启动子控制GmAREB基因表达,构建了用于小麦转化的载体pSK-GmAREB。采用基因枪共转化法转化小麦品种郑147和济麦22。通过PCR检测共获得T0代的阳性植株70株,转化率为1.37%。其中,郑147阳性植株共31株,转化率为2.14%;济麦22阳性植株39株,转化率为1.08%。目前,已经获得T1代转基因株系18个,其中以郑147为受体的株系4个,以济麦22为受体的株系14个。对部分株系进行Southern blotting分析,进一步证实GmAREB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在低温胁迫条件下,3个以济麦22为受体的转基因株系体内脯氨酸的积累与受体小麦相比有显著增加,初步证明在小麦中过表达GmAREB基因,可以促进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的积累,可能有助于转基因小麦抗逆性的提高。本研究为进一步筛选抗逆转基因小麦新材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秦岭地区玉竹根茎的脂溶性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秦岭产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根茎的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有5个化合物为首次从黄精属植物中得到,其结构分别为:(1)(24R/S)-9,19-环阿尔廷-25-烯-3β,24-二醇;(2)α-棕榈酸甘油酯;(3)棕榈酸甲酯;(4)二十八碳酸;(5)(Z)-6-十九碳烯酸。首次对化合物1的抗菌活性进行了测定,发现化合物1在浓度为10μg/mL时,对黄瓜炭疽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100%;在浓度为100μg/mL时,对灵杆菌的抑菌能力与红霉素相当。  相似文献   
37.
陕西府谷自然保护区杜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和5个聚集度指标研究了陕西府谷自然保护区杜松(Juniperus rigida Sieb.etZucc.)种群15个样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杜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其v/m值、负二项参数、聚块性指数、丛生指数、平均拥挤度和Morisita指数分别为1.98、1.84、1.54、0.98、2.79和1.54。随着径级的增大,聚块性指数逐渐减小,种群的聚集程度也减小,Ⅶ级大树呈随机分布,该种群表现出明显的扩散趋势。调查发现,人为干扰对杜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8.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典型侵蚀环境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年限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呼吸强度、代谢商及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生态恢复过程中刺槐林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微生物量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变化显著,10~15a后达到显著水平;并随年限逐渐增加,在近熟林和成熟林期基本达到稳定,成熟林后期又开始上升,恢复50a的刺槐林微生物量碳、氮、磷较坡耕地增加幅度分别为213%、201%和83%,但仅为天然侧柏林的50.98%、55.17%和61.48%。呼吸强度随恢复年限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与有机碳变化规律不同步;qCO2在恢复初期较坡耕地显著升高,随后迅速降低,25a后开始回落到坡耕地以下,50a后达到最低值,与天然侧柏林没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微生物量碳、氮、磷、qCO2与土壤养分和恢复年限相关性最为密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人工刺槐林促进生态恢复可以依靠生物的自肥作用恢复土壤肥力和增加微生物量,但要恢复到破坏前该地区顶级群落时的土壤微生物量和理化性状,还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这个阶段可能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39.
对陕西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危害区的天敌种类调查表明,寄生于红脂大小蠹的病原真菌共有5种,其中幼虫期有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拟卵孢霉Ovulariopsis sp.,成虫期有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枝顶孢霉Acremonium sp.、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木霉Trichoderma sp.4种,其中以球孢白僵菌和枝顶孢霉Acremonium sp.的致病能力最为显著。捕食性天敌昆虫主要有西岳蛇蛉Agulla xiyue Yang et Chou、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ionicus Mayr、中华红林蚁Formica sinensis Wheeler、蚁形郭公甲Thanasimus formicarius(L.)及纤细阎甲Platysoma attenuata(LeConte),它们对红脂大小蠹均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寄生性天敌主要有1种寄生蝇和1种茧蜂。  相似文献   
40.
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垂直分布格局一直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分布模式为中峰格局。为了解太白山北坡小型兽类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本研究于2020和2021年两年的6至9月采用样线法、铗日法和陷阱法对太白山北坡小型兽类物种进行调查。在海拔780~3767.2 m之间,以200 m为梯度,设置采集样点15个,累计布置4150铗次,陷阱105个,样线8条。共记录小型兽类4目7科12属21种148只,阔叶林中的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普遍高于针叶林,物种多样性在中海拔地区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锐齿槲栎(Q.aliena)林最高,高海拔地区秦岭冷杉(Abies fargesii)林最低。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为左偏倚中峰格局,物种多样性在1500~2300 m海拔段内出现峰值。这种分布格局和林型中小型兽类东洋界与古北界、特有种与非特有种在太白山地区交汇有关,太白山北坡南北纵列的山脉-沟谷地貌为南北物种扩散和迁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沟谷内气候和地理特征相似,形成了规律的林型垂直带谱,这使得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也具有相似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