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Ad-IL-24对人胶质瘤细胞生长抑制效应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携带人白介素24(IL-24)的腺病毒表达载体(Ad-IL-24)对人U251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和抗肿瘤分子机制。将不同MOI Ad-IL-24感染U251人胶质瘤细胞后, MTT法检测Ad-IL-24对U25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仪和Hochest 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RT-PCR检测bcl-2、bax、ICE、C-myc、HIF-1a和p53等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ting检测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表明100 MOI Ad-IL-24感染U251细胞后能明显抑制细胞生长, 并能明显诱导细胞凋亡, 感染72 h后细胞凋亡率可达42%, 感染4 d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可达50%。RT-PCR检测发现Ad-IL-24能引起与细胞凋亡和血管形成相关基因bax/bcl-2、ICE、C-myc、p53的上调和HIF-1a的下调, 并促进Caspase-3的活化。本研究结果显示Ad-IL-24能明显抑制人胶质瘤细胞U251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 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通过bax/ bcl-2、ICE、c-myc、p53的上调和HIF-1a的下调, 进而导致Caspase-3的活化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2.
高温胁迫下水稻基因组DNA表观遗传变化MS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对水稻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的影响,筛选出一批与高温胁迫的相关基因,研究DNA基因化与基因转录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子中,对四叶期的水稻幼苗进行38度高温处理,分别取0 h、2 h、4 h、8 h、12 h、16 h和24 h七个不同时间点的幼叶提取DNA与RNA,利用MSAP技术检测总甲基化水平变化,RT-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转录本的表达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0 h幼叶相比,高温处理下的2 h、4 h、8 h、12 h、16 h和24 h幼叶的总体甲基化水平依次是37.14%、36.79%、36.00%、35.50%、35.43%、34.64%和34.57%,可知幼叶DNA甲基化水平在高温处理后不断降低。此外,RT-PCR结果显示筛选的两个与甲基化相关的基因(PP2C和RAFP)的转录水平与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基因组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可以通过调控相关的基因的表达量水平来防御高温胁迫。  相似文献   
93.
即时浸酸显著提高滞育性家蚕卵辅酶Ⅰ和Ⅱ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时浸酸在阻止家蚕Bombyx mori卵滞育发动的同时, 提高了其呼吸耗氧量, 抑制了山梨醇积累。本研究利用HPLC法测定了家蚕滞育卵和5 min即时浸酸滞育性卵中辅酶Ⅰ和Ⅱ含量。结果表明: 产下后24-72 h, 家蚕滞育卵中NAD, NADH, NADP和NADPH含量分别下降了30%, 37%, 50%和4%; 而即时浸酸滞育性卵中分别增加了77%, 46%, 142%和241%。不过, 即时浸酸并未显著改变滞育性家蚕卵中NADH/NAD和NADPH/NADP比值。据此推测, 即时浸酸提高滞育性家蚕卵辅酶Ⅰ含量与其呼吸耗氧量增加有关; 即时浸酸显著提高辅酶Ⅱ含量与山梨醇积累抑制无关, 而主要与生物合成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94.
为探讨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ligodeoxynucleotides,CpG-ODN)激活中华绒螯蟹血细胞酚氧化酶原系统(prophenoloxidase system,proPO系统)的信号传导途径,使用一定剂量的CpGODN-1670、ODN-R以及几种细胞信号传导的激活剂或抑制剂体外处理中华绒螯蟹血细胞,通过检测胞内外酚氧化酶(PO)活性的变化,对CpG ODN触发proPO激活系统的信号传导途径进行评价。结果显示,ODN-1670与ODN-R均可触发蟹血细胞proPO激活系统,试验剂量的ODN-1670可促进血细胞内外已有的proPO转化为PO,而对proPO颗粒的释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ODN-R则不仅可使proPO转化为PO,还可促进血细胞脱颗粒。两者的信号传导途径相似,可能都包含了G-蛋白介导的蛋白激酶C(PKC)途径,酪氨酸蛋白激酶(RTK)途径对ODN-1670的触发proPO激活系统的活化过程进行负调控。    相似文献   
95.
为了建立家蚕Bombyx mori的药物筛选和毒性评价模型, 以剂量为2 000 mg/kg的抗结核模药异烟肼饲喂家蚕5龄第3天幼虫后检测其中肠和脂肪体的抗氧化解毒相关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 雌蚕中肠组织中, 总谷胱甘肽(GSH+2GSSG)、 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 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 GSSG)含量均呈现迅速上升再缓慢下降趋势; 谷胱甘肽S 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活性升高到较大值后逐渐降低; GSH/GSSG的比值下降表明, 在72 min后中肠组织向氧化态转移。脂肪体组织中, 总谷胱甘肽、 GSH和GSSG含量变化均呈现迅速下降再迅速上升的趋势; GST活性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后趋于平稳; GSH/GSSG比值升高表明, 在72 min后脂肪体组织向还原态转移。无论雌蚕还是雄蚕, 总谷胱甘肽、 GSH和GSSG含量以及GST活性均是脂肪体高于中肠。雌蚕的总谷胱甘肽含量、 GSH和GSSG含量高于雄蚕, 但雄蚕的GST活性高于雌性。结果说明, 摄入异烟肼引起了家蚕幼虫体内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和酶活性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脂肪体起主要解毒代谢作用。  相似文献   
96.
赵林川  时连根 《昆虫学报》2010,53(12):1333-1338
即时浸酸在阻止家蚕Bombyx mori卵滞育发动的同时, 显著提高了家蚕卵H2O2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 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 GSSG)的比值是一种氧化胁迫状态的动态指标。为了调查即时浸酸是否造成滞育家蚕卵氧化胁迫, 本研究利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滞育家蚕卵和5 min即时浸酸滞育家蚕卵中GSH和GSSG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活性。结果表明: 处理后24 h, 即时浸酸处理家蚕卵的总谷胱甘肽(GSH+2GSSG)含量、 GSH含量、 GSSG含量、 GSH/GSSG比值和GST活性分别相当于同期滞育家蚕卵的204%, 78%, 550%, 14%和97%。据此推测, 即时浸酸在阻止滞育发动的同时, 可能通过促进GSH氧化为GSSG, 而显著降低了GSH/GSSG比值, 使家蚕卵处于过氧化状态。  相似文献   
97.
用分别含20%(低)、40%(高)葡萄糖和糊精的等氮(粗蛋白为35%风干物质)等能(16.4kJ/g)饲料饲养平均尾重为(2.40±0.16)g澎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 Pengze 16周,研究饲料糖种类和水平对鲫鱼生长、抗氧化力、非特异性免疫力和镉耐受性的影响,探讨鲫鱼对糖的利用能力及糖的生理功效。另用相同的饲料在相似的条件下饲养初重为(7.14±0.85)g的鲫鱼8周后胸腔注射12.5mg/kg体重的氯化镉溶液,观察其24h的存活率。实验结果表明饲料糖种类和水平都没有对鲫鱼的生长、脾指数和肝指数造成显著影响。高糖组糖化血红蛋白GHb值较高(P<0.05)。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浆SOD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各组差异不显著,肝胰脏的T-AOC为葡萄糖组显著高于糊精组(P<0.05)。补体溶血活性、血浆溶菌酶活性各组差异不显著。红细胞脆性高糖组显著低于低糖组(P<0.05)。镉染毒存活率各组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提示40%饲料糖对鲫鱼生理功能没有不良影响,一定量的饲料糖有利于提高鲫鱼的抗氧化力。    相似文献   
98.
炎性小体激活与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焦亡是一种依赖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1,caspase-1)/caspase-11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炎性小体的激活在细胞焦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当病原体入侵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NLR)和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等胞内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与相应配体结合,导致炎性小体多蛋白复合物组装和caspase-1/caspase-11激活,进而诱导细胞焦亡发生。深入研究炎性小体激活和细胞焦亡的相关机制,对认识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非常重要。本文就炎性小体激活与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家族是一类蛋白水解酶, 能够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中大部分蛋白质。为了研究MMPs对家蚕Bombyx mori基本生理功能的影响, 本文利用RACE和RT-PCR方法, 首次从家蚕蛹中克隆了一个MMP基因的全长cDNA, 命名为Bm-MMP。序列分析表明, Bm-MMP的mRNA存在两个选择性剪切变体, 分别命名为Bm-MMP-V1Bm-MMP-V2。其中Bm-MMP-V1 cDNA全长为2 257 bp, 包含一个1 686 bp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561个氨基酸, 预测蛋白质分子量约为62.3 kD; Bm-MMP-V2 cDNA全长为2 188 bp。同源性分析表明, Bm-MMP-V1和Bm-MMP-V2的氨基酸序列与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的Gm1-MMP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 均为88.8%;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Dm1-MMP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 分别为61.2%和64.3%。将Bm-MMP-V1的编码区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8a(+)上, 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原核表达, 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 带有6×His标签的融合蛋白被成功表达。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 Bm-MMP-V1Bm-MMP-V2在4龄眠蚕、熟蚕、吐丝后36及48 h、预蛹中的表达量比5龄中食期与化蛹后的表达量高, 推测该基因与家蚕幼虫蜕皮变态有关;LPS诱导5龄3 d的幼虫, 其Bm-MMP-V1Bm-MMP-V2在血液中的表达量升高, 推测Bm-MMP可能与免疫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Bm-MMP在家蚕体内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通过调控蚕丝蛋白溶液的状态,可实现对蚕丝蛋白支架的力学及结构性能的调控,获得适宜于内皮细胞生长的支架材料,解决复杂组织修复中由于不利于组织长入和血管生长而导致组织功能无法修复的问题。【方法】向新鲜蚕丝蛋白溶液中添加蚕丝蛋白纳米纤维增加冻干支架的成孔性,基于丝蛋白自组装原理对丝素蛋白溶液进行浓缩处理增加分子间亲水作用力,获得不同状态的丝蛋白溶液,最后冷冻干燥,制备支架,观察蚕丝蛋白状态变化对支架性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蚕丝蛋白溶液经浓缩处理可以降低支架Silk II的形成,获得较柔软支架。【结论】添加蚕丝蛋白纳米纤维并浓缩处理可以获得模量适宜内皮细胞生长的支架材料,为不同软组织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