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利用姬姆萨染色压片法对花蝽科小花蝽属3个种:荷氏小花蝽Orius horvathi(Reuter),微小花蝽Oriusminutus Linnaeus和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Poppius)的核型做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小花蝽单倍体均具有12条染色体,X-Y性别决定机制,但3种核型行为具特定的差异,其核型特征可用于种间分类。  相似文献   
82.
本研究调查了哈尔滨中心城区杂草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旨在探索城市化背景下杂草对高度异质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哈尔滨中心城区共有杂草175种,隶属于38科128属;高比例的单属种及丰富的地理成分,反映了哈尔滨城区生境的高度异质化;2)森林和灌草丛空隙、废弃地以及道路缝隙是城市杂草的主要生存空间,城市生境的不稳定及异质化使得杂草生存空间缩小;3)可塑性高和生活史周期短的广布性杂草一般对高频度与高强度的人为干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4)根据生境情况和适应特征,175种城市杂草可划分为广适型、阴湿型、中生型和耐践踏-刈割型4个种组。  相似文献   
83.
丛枝菌根(AM)对根瘤菌趋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永  宋福强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5):0743-0747
对紫穗槐非接种(AM- Rh-)、单接种根瘤菌(Rh )、单接种AM真菌(AM )和双接种(AM Rh )处理,研究AM真菌、根瘤茵对宿主植物紫穗槐侵染情况,并采用经过改良的根部微生物趋化试验手段研究AM真菌侵染根系后分泌物对根瘤茵的趋化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接种AM Rh 情况下,使宿主先于AM ,Rh '处理形成根瘤,且双接种能够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在共生体形成期间,AM真菌与根瘤菌之间存在着识别互动反应和一定的信号物质,接种AM真菌对根瘤菌有正趋化作用;同时,外界温度对AM真菌.宿主植物一根瘤茵三者共生体初始信号识别也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4.
长白山森林不同演替阶段采伐林隙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白山地区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杨桦次生林、次生阔叶林和阔叶红松林采伐林隙内的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次生阔叶林林隙内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最大,为652粒·m-2.随着森林群落的演替,土壤种子库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逐渐增大,而优势度指数则逐渐降低;红松、臭松和色木槭等顶极种的种子密度逐渐增大,山槐、水曲柳等树种的种子密度逐步降低;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同更新幼苗的相似性越来越高,相异性则越来越低.在3种林型中,非林隙林分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以及同幼苗的相似性均与林隙内种子库相同.说明土壤种子库为群落的恢复演替提供了丰富的种源基础,且随着恢复演替的进行,对地表植被更新的影响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85.
以低磷条件下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差异的两个基因型水稻中部51和Azucena为材料,通过琼脂培养试验研究它们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酸钠(IHP)的情况以及接种土壤微生物对水稻利用植酸钠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植酸钠为磷源生长的中部51和Azucena的植株地上部干物质量、吸磷量和磷浓度均显著低于以无机磷为磷源生长的植株,植酸钠处理的水稻植株地上部吸磷量和磷浓度也均显著高于无磷处理植株,表明无菌培养条件下水稻能部分利用植酸钠.低磷条件下两个基因型水稻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供磷处理,且低磷条件下中部51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较高,这可能是无菌条件下中部51利用植酸钠的能力高于Azucena的机理之一.高水平植酸钠处理(0.96 mmol P·L-1)下两个基因型水稻植株地上部干物质量、磷含量及磷浓度均显著高于低水平植酸钠处理(0.16 mmol P·L-1),表明底物有效性可能是影响水稻利用植酸钠能力的限制因素之一.在低水平和高水平植酸钠处理下,接种土壤微生物对两个基因型水稻植株的地上部干物质量、磷含量及磷浓度均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在本试验中接种土壤微生物并不能显著提高水稻利用植酸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6.
本文记述中国隆菌蚊属Rondaniella Johannsen3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林学院昆虫标本室。1.古田山隆菌蚊Rondaniella gutianshanana Yu et Wu,新种(图1~2)雄:翅长2.0mm。新种与盾形隆菌蚊R.aspidoida Yu et Wu,2004相似,但新种生殖刺腹突上支近棱柱形,生殖突基肢节叶突具叶状附属物。正模:♂,浙江开化古田山,1992-Ⅶ-25,吴鸿采,编号931984。2.简单隆菌蚊Rondaniella simplex Yu et Wu,新种(图3~4)雄:翅长2.2~2.5mm。新种与盾形隆菌蚊R.aspidoida Yu et Wu,2004相似,但新种生殖刺腹突结构简单,少分支,生殖刺腹突上支具柱状棘,且其下方多粗长毛。正模:♂,浙江庆元百山祖,1994-Ⅳ-21,吴鸿采,编号940348。副模:1♂,浙江庆元百山祖,1994-Ⅳ-22,吴鸿采,编号940296。3.爪突隆菌蚊Rondaniella unguiculata Yu et Wu,新种(图5~6)雄:翅长1.99~2.21mm。新种与欧洲种R.dimidiata Meigen,1804相似,但新种的生殖刺腹突具爪状分支。正模:♂,浙江临安天目山,500m,1998-Ⅶ-14,吴鸿采,编号981977。副模:1♂,浙江开化古田山,1992-Ⅹ-29,吴鸿采,编号931545;1♂,浙江开化古田山,1992-Ⅹ-29,邓一飞采,编号931785;1♂,浙江庆元百山祖,1994-Ⅴ-10,吴鸿采,编号940790;1♂,福建武夷山,1989-Ⅷ,汪家社采,编号910298。  相似文献   
87.
金静  江洪  余树全  周国模 《生态学报》2008,28(3):1128-1136
银杏类是一类古老的雌雄异株植物,目前仅存单科单属。由于银杏在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独特地位,吸引了科学家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适宜的条件下,测定了生长在野外环境下的成年银杏的雌雄个体的光合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银杏的雌雄植株对光具有相同的表现趋势,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光下呼吸速率等均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雌性银杏的净光合速率明显大于雄性银杏的净光合速率。这种差异可能与雌性个体在繁衍后代时需要投入更多的能量有关。研究也表明,在与其它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比较时,银杏的光合能力并没有明显的弱势,因此光合能力可能并不是银杏在第三纪分布受限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8.
在对Ripley′s指数的物理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变形——G(d)指数。原始Ripley′s指数K(d)是一个半径为d(d为尺度)的圆的面积估计量,是有量纲的,且K(d)随着d的增大迅速增大,应用起来不太方便。Ripley′s指数的变形L(d)将K(d)换算成d的估计量,再减去d,使得L(d)在随机分布的假定下有数学期望0,这使得L(d)的应用比K(d)要方便。但L(d)还是一个具有长度单位的量,其上下包迹线呈明显的喇叭形状,对于应用还不是十分方便。提出的G(d)指数是一个比值,无量纲,数学期望也是0。文章给出了4个例子,这些例子说明,它保持了L(d)指数区分分布类型的能力,同时具有稳定这个良好特性,到了一定尺度以后,上下包迹线趋向常数。进一步分析得知,这些常数与单位面积的个体密度相关,呈对数关系,其相关系数r2达到0.9左右。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包迹线只要模拟到稳定点即可,余下部分可通过回归公式计算,从而节省计算工作量。  相似文献   
89.
1植物名称大苞鞘石斛(Dendrobium wardianumWarner). 2 材料类别种子(授粉6个月). 3培养条件萌发培养基:(1)1/2MS 6-BA0.2mg·L-1(单位下同) NAA 0.2.继代增殖与分化培养基:(2)1/2MS;(3)1,2MS 6-BA 0.2 NAA 0.5:(4)1/2MS 6-BA 0.5;(5)CHB 6-BA 0.5;(6)1/2MS NAA 0.5.生根壮苗培养基:(7)CHB IBA 1.0;(8)花宝1号3g·L-1 蛋白胨2 g-L-1 IBA 1.0:(9)B5.以上萌发培养基和继代增殖与分化培养基均附加2.0%蔗糖,生根壮苗培养基附加3.0%蔗糖,椰乳均为100 mL·L-1,7.6 g·L-1琼脂固化,pH 5.4~5.6.培养温度为(23±1)℃,光照强度30~40μmol·m2·s-1,光照时间16h·d-1.  相似文献   
90.
浙江省森林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茂震  王广兴 《生态学报》2008,28(11):5665-5674
以浙江省1976至2004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为数据源,采用基于生物量与蓄积之间关系的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全省林分生物量和包括林分在内的森林生物量动态进行估计。森林生物量为包括林分、疏林、灌木林、竹林、经济林和四旁树在内的所有林木生物量之和。结果表明,浙江省1976至2004年间森林生物量从1.00828×10^8Mg上升到2.44426×10^8Mg;其中,林分生物量由0.5712×10^8Mg上升到1.51128×10^8Mg。森林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1%和9.1%。在1999至2004年间,森林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增长速度均明显加快,分别达到8.6%和10.1%。在1976至2004年间,全省森林面积年均增长速度为1.0%,森林平均生物量从16.50Mg·hm^-2上升到36.59Mg·hm^-2。但是,在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全省林分质量仍维持较低水平。2004年全省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为38.40Mg·hm^-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7.40Mg·hm^-2)。研究还表明,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和基于单株测树因子的森林生物量模型能够估计大尺度范围内的森林生物量及其动态,但亟待在统一标准下建立和完善覆盖所有树种的生物量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