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2014 年9-11 月对广西北部湾市售双壳经济贝类进行采样,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麻痹性贝毒(PSP)毒素含量及毒素组成, 评价其食用安全性。结果显示采集于北海、东兴、防城港、涠洲岛4 个市场的16 种市售贝类中均检出麻痹性贝毒, 毒素含量为0.24-290.10 μg STXeq·100 g1, 检出率100%。毒素成分包括GTX 类、STX 类和C类。其中, dcGTX2、C2、GTX4 三者检出率最高, 分别为73%、52%、42%。涠洲岛采集的波纹巴非蛤与防城港采集的紫贻贝PSP 含量高于联合国规定的麻痹性毒素警戒标准, 分别是警戒标准的3.6 倍和1.02 倍, 样品总超标率达6.06%。贝类消化腺和贝肉均检出PSP,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建议食用贝类时, 去除腺体以降低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风险。总的来说, 广西北部湾PSP 染毒情况不容乐观, 亟需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172.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中华花龟的心脏、肝脏、脾脏、肺和肾脏等组织器官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心肌的特点是暗带较窄,心肌纤维束状排列.肝脏分3叶,肝实质内结缔组织少,肝小叶分界不清楚.脾脏分被膜和实质两部分,实质由白髓和红髓构成,白髓包括椭球周围淋巴鞘(PELS)和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红髓由脾索和脾窦组成,未发现淋巴小结和生发中心.肺一对,为长形扁平囊,肺泡囊状,肺泡内可见管壁的结节状膨大.肾脏由肾小体、颈段、近曲小管、中间段、远曲小管和收集管6部分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在肾小体附近可见致密斑样结构.  相似文献   
173.
对广州华南植物园的豆娘的生物学特征及特有的栖境选择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同时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对豆娘幼虫进行培育.通过对各类豆娘种类的水体状况、栖境水生植被、不同季节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某些豆娘由于其对生境条件的敏感,因而对于湿地水生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及水质的污染状况可以起到生态指示的作用.本研究对于水质污染的生物监测、豆娘栖息地的保护、城市中对于湿地的兴建和改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4.
姚煜  梁旭方  王琳  栾添  刘理曼 《生态科学》2010,29(4):324-331
鱼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鱼类一种重要的Ⅱ相去毒酶,在催化毒素与还原谷胱甘肽(GSH)加合去毒代谢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草鱼、尼罗罗非鱼pi、mu、theta型GST(GSTpi、GSTmu、GSTtheta)基因、鲢鱼GSTmu、GSTtheta基因的cDNA部分序列并推测各自对应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均表明,鲢鱼、草鱼、尼罗罗非鱼与鱼类GST同源性较高,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GST同源性较低,可能与鱼类GST基因在水环境毒素去毒代谢中承担的特殊功能有关。而不同种鱼类GSTtheta的同源性明显要较GSTpi、GSTmu的同源性低,可能与不同淡水鱼类食性及对毒素耐受性不同有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三种鱼肝脏中三型GST基因组成型表达水平,发现三种鱼各型之间皆有一定差异,尼罗罗非鱼肝脏整体GSTs基因表达很低,GSTtheta显著低于草鱼(P<0.05),GSTmu显著低于鲢鱼(P<0.05)。本研究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在不同食性淡水鱼类体内代谢去毒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5.
T7噬菌体启动子能被T7RNA聚合酶和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Ⅱ系统启动转录 ,为研究两个系统转录的关键碱基 ,将合成的T7噬菌体启动子 1 1变异体与报道基因CAT基因连在一起。体内CAT和体外狭缝RNA杂交实验显示 : 1 1碱基是T7RNA聚合酶和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Ⅱ系统启动T7启动子的关键碱基之一。  相似文献   
176.
深圳近岸养殖牡蛎体内污染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4月25日至8月22日对深圳近岸养殖牡蛎体内的污染物(Cu、Pb、Cd、Zn、Ni、总Cr、总Hg、无机As、石油烃)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上述污染物的含量和牡蛎对养殖水体中污染物的浓缩能力,并对其食用质量和养殖海域水体的使用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亚湾牡蛎体内污染物水平较深圳湾和珠江口低,前者海域养殖牡蛎基本符合要求,只要采用相应的技术进行养殖后的净化处理,该海域养殖的牡蛎可安全食用,后者海域养殖牡蛎体内多项指标超过评价标准,食用质量较差。大亚湾海域可作Ⅰ、Ⅱ类功能使用,深圳湾和珠江口近岸海域作为Ⅲ类功能使用更为合理。牡蛎对污染物浓缩系数依次为Zu>Cu>Cd>Pb>总Cr>Ni>总Hg,其中Zn、Cu、Cd的浓缩系数远大于1000。  相似文献   
177.
抗菌活性肽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原虫,还有杀精子活性和抑癌活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国内外克隆抗菌肽基因的表达研究状况以及抗菌肽在转基因植物、动物方面的应用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8.
浅议生态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永民  于霞  张其中 《生态科学》2007,26(5):478-481
生态学实验是生态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当前生态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学学科特点提出了强化实验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式,突出能力培养;独立设置实验课,增加学时;增加投入,更新和综合利用实验设备等改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9.
UV-B对两种藻光合色素和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研究了微绿球藻(Nanochloropsis sp.)和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在不同辐射强度的UV-B照射下的光合色素和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微绿球藻比原甲藻有更强的抗紫外辐射能力.它的叶绿素a含量在UV照射下保持相对稳定,而原甲藻的叶绿素a含量明显下降.同时发现微绿球藻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有十分显著的上升,由于类胡萝卜素具有保护功能,因此它很可能保护了叶绿素a免遭破坏,从而在微绿球藻的抗紫外辐射中起到重要作用.另外,紫外处理也促进了微绿球藻中多糖含量的升高,这也有利于提高它的抗UV能力,多糖可能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对保护藻类防止UV伤害方面有一定功能.原甲藻则因为这些机能较弱,对UV的抗性较低.  相似文献   
180.
凤眼莲根系分泌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化感作用(英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塔玛亚历山大藻香港株(Alexandriumtamarense,HKstrain)为材料,研究了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根系分泌物及其丙酮、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化感作用(Allelopathic effect)。凤眼莲根粉末的用量为0.1g/L、0.5g/L、1.0g/L、1.5g/L和2.0g/L;丙酮、乙酸乙酯提取物的用量为0.01g/L、0.03g/L、0.05g/L和0.07g/L。由于凤眼莲根系丙酮、乙酸乙酯提取物水溶性比较低,实验中,溶剂提取物置于盖玻片上。培养体系中溶剂提取物的实际浓度通过实验前后盖玻片的差值获得。实验结果表明,凤眼莲根粉末用量大于1.5g/L,对塔玛亚历山大藻抑制率100%,0.5g/L和1.0g/L4d后开始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凤眼莲根系丙酮、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实际浓度达到0.038g/L、0.022g/L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抑制超过50%。凤眼莲作为杀藻剂的材料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