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1.
旨在建立适合葡萄的葡萄病毒B的RT-PCR检测技术。从感染葡萄病毒B的葡萄皮层中提取总RNA,以其为模板合成cDNA第一链,并利用两对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回收PCR特异扩增产物,与pUCm-T载体连接,并进行转化、重组克隆的筛选、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两对引物均能获得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长约460 bp和470 bp的扩增产物扩增片段序列与已报道GVB序列(序列号:X75448)的核苷酸同源性均为81%,经反复多次试验证实,利用总RNA为模板合成cDNA并进行PCR扩增检测GVB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缺血边缘区海马和皮层NG2细胞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脑缺血神经损伤与修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流模型(MCAO),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结合共聚焦显微镜成像观察sham组及脑缺血后3d,7d,30d不同时间点缺血边缘区的海马CA1区和皮层区NG2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边缘区海马和皮层NG2胶质细胞表达增加,缺血后7d最明显。结论脑缺血后缺血边缘区存在NG2细胞的增生和形态变化可能与脑缺血后损伤修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3.
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是国际上广泛用于研究仅属于豆科植物或者与之有关的某些生物过程的豆科模式植物,这些生物过程无法采用模式植物拟南芥进行研究。蒺藜苜蓿的基因组较小,二倍体,遗传学简单,遗传转化相对容易,再生时间较短。2003年,国际间合作的蒺藜苜蓿基因组测序计划已经启动。文章概述了蒺藜苜蓿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数据库、遗传转化系统以及功能基因组研究工具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4.
诺卡氏菌形放线菌(Nocardioform actinomycetes)NA3-540产生的β-甘露聚糖酶(ManNA)能不同程度地水解槐豆胶、瓜胶、田菁胶和魔芋胶等甘露多聚糖为组分的植物胶,生成系列甘露寡糖;该酶只轻微地水解香豆胶,不能水解β-甘露聚糖、黄原胶、海藻胶;ManNA对槐豆胶、瓜胶和魔芋胶多糖的Km值和Vmax分别为1.75、6.13、3.9mg/mL和2485、1303、853μmol/(min/mg),表明槐豆胶是该酶的理想水解底物。ManNA水解几种植物胶的明显差异,表明甘露聚糖的糖链组成和空间结构明显地影响着β-甘露聚糖酶的水解活性。  相似文献   
95.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在新疆北部的危害逐年加重。本文采用点滴法检测了石河子、博州和昌吉3个地区4个马铃薯甲虫田间种群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新烟碱类等15种杀虫药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所检测的沙湾、玛纳斯、博乐和奇台4个马铃薯田间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产生了11~155倍的抗性,博乐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为27倍;4个种群对氨基酸酯类的丁硫克百威也产生了33~59倍的抗性。另外,对硫丹和阿维菌素也分别产生了11~23倍和4~7倍的抗性。但对水胺硫磷等4种有机磷和吡虫啉等3种新烟碱类杀虫药剂仍然比较敏感。研究结果为上述地区马铃薯甲虫的有效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6.
利用PCR技术从实验室建立的天山雪莲DNA文库中克隆了天山雪莲质膜水孔蛋白基因sikPIP3,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I121-sikPIP3,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品种NC89,经PCR和RT-PCR检测证明目的基因成功导入并得到了表达,采用水分胁迫进行抗旱分析和采用冷冻胁迫进行抗寒性分析。结果显示:(1)克隆出具有水孔蛋白基因特性的sikPIP3基因。(2)经断水干旱处理,转基因烟草的生长表型优于野生型烟草,特别是在断水9d的情况下,野生型烟草已经完全萎蔫,转基因烟草萎蔫症状较轻;生理指标测量结果显示,转基因烟草的相对电导率和MDA的含量低于野生型烟草,相对含水量和CAT活性高于野生型烟草。试验表明转sikPIP3烟草的抗旱性高于野生型烟草。(3)经不同温度胁迫处理,转基因烟草的生长表型优于野生型烟草,特别是在-4℃冷处理6h情况下,野生型烟草已经完全萎蔫,转基因烟草只出现少量伤斑;生理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的相对电导率和MDA的含量低于野生型烟草,CAT活性高于野生型烟草。试验表明转sikPIP3烟草的抗寒性高于野生型烟草。综合结果表明:sikPIP3基因在抗逆基因工程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南疆地区刺山柑不同时期不同器官多酚类物质含量,并用DPPH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多酚类物质在不同时期刺山柑不同器官中均有分布,刺山柑不同器官中花蕾中多酚类物质含量最高,茎中多酚类物质含量最少;其中5~8月份花蕾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随月份的增加而减少,茎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随月份的增加而增加,其他器官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与花蕾基本相似。(2)不同时期刺山柑的不同器官均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花蕾的抗氧化活性最强,且花蕾的抗氧化活性随月份的增加而减弱,茎的抗氧化活性最弱。  相似文献   
98.
光果甘草营养器官不同季节总黄酮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不同营养器官、不同季节中总黄酮含量的消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索光果甘草中总黄酮含量的消长规律,为生产中确定合理的采收期及其采收部位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不同营养器官中,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总黄酮含量的高低顺序为:上部叶>中部叶>毛状根>水平根茎>侧根>主根、垂直根茎、上部茎>中部茎、下部茎;4~11月,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总黄酮含量波动较大,6、9、10月含量较高。综合分析表明:叶和毛状根是总黄酮含量最高的部位,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最佳采收期为早秋;建议对叶采收入药,综合利用光果甘草资源。  相似文献   
99.
以质粒pMCB30为模板,扩增GFP基因,连接到载体pCMBIA2300-35S-OCS上,构建过量表达载体p35S:GFP,将其转入农杆菌GV3101.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p35S:GFP载体分别转入新疆特色植物小拟南芥和拟南芥中.T0代经含有卡那霉素的1/2MS培养基筛选,获得了T1代转基因小拟南芥2株,T1代转基因拟南芥9株.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在转基因小拟南芥和拟南芥的根尖细胞中均可检测到GFP绿色荧光蛋白;对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扩增,均可检测到GFP基因,表明GFP基因已成功转入小拟南芥和拟南芥中.该研究建立了小拟南芥的遗传转化体系,为进一步利用GFP基因和进一步研究小拟南芥的功能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细胞外液酸碱度(pHo)的改变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动脉平滑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取200~250 g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观察细胞外液酸碱度改变后对SHR脑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流的作用,进一步揭示其离子机制。结果:①pHo酸化可电压依赖性的抑制SHR脑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外向电流。其主要抑制SHR脑动脉平滑肌细胞0~+60 mV区间的电流幅度;②1 mmol/L TEA可以有效抑制pHo酸化对脑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的抑制作用。结论:pHo的改变引起SHR脑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变化,其可能与电压依赖性的抑制SHR脑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通道电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