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进一步分离人尿道(阴茎)鳞癌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和鳞癌特异性相关基因,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人尿道 (阴茎)鳞癌上皮细胞cDNA文库,从人尿道(阴茎)鳞癌上皮细胞中分离总RNA并纯化mRNA,利用经修饰的oligo(dT)引物 合成cDNA第一链,利用SMART核苷酸作为cDNA第一链在mRNA5′端延伸出去的模板,采用LD-PCR合成双链cDNA,双链 cDNA经酶切和过柱分级分离后,克隆入λTriplEx2载体后经体外包装而成cDNA文库。结果表明原始人尿道(阴茎)鳞癌上 皮cDNA文库获得1.57×107个重组子,重组率达到98%。文库扩增后,滴度达到4.0×109pfu/ml,插入cDNA平均长度为2.5kb。 构建的人尿道(阴茎)鳞癌上皮cDNA文库具有良好的质量,该cDNA文库为进一步筛选鳞癌抑癌基因及鳞癌特异性表达基因 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压电免疫传感器固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原抗体在石英晶体电极表面固定而不丧失其活性是压电免疫传感器成功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它的灵敏度和可重复性等性质。介绍了压电免疫传感器传统的表面固定方法:主要有戊二醛交联法、自组装单分子膜法(SAM)、蛋白A固定法;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的不需通常固定化步骤的方法,主要是压电凝胶免疫分析法(LEPIA)和PEG压电凝胶分析法,并对这些方法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  相似文献   
33.
34.
张海燕  王捷  陈钰  吴小丽  刘仲明 《生物磁学》2011,(15):2967-2969
目的:设计一种用于检测CYP3A5基因分型的电化学传感器阵列及其不同基因型的判别方法。方法:设计的电化学基体由印刷电路板(PCB)组成,该电路板包含一组金电极。每个金电极表面修饰有包含单链捕获探针的自组装单分子膜。设计中使用二茂铁做为电活性指示剂,基因分型检测是通过两种不同电势的二茂铁衍生物分别标记等位基因特异性信号探针来实现。结果:该设计能构建一种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的DNA电化学传感器阵列检测系统。结论:本文设计为使用电化学方法检测基因分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35.
Sysmex 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性能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ysmex 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血小板计数性能。方法:采用Sysmex 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3种方法进行血小板计数,从精密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率及红细胞碎片干扰等4方面评价,并与使用抗CD61抗体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电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相比,核酸染色法(PLT-F)的重复性最好,精确度较高;3种方法的稀释线性和携带污染均得到良好的结果;在红细胞碎片干扰实验中,PLT-F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P均大于0.05),PLT-O次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3种方法都得到良好的相关性,PLT-F法的准确性较高,尤其在低值血小板计数中。结论:临床常规标本可以使用Sysmex XN-3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PLT-I或PLT-O法;当标本血小板数目异常或溶血时,建议使用PLT-F法复查,必要时采用镜检法或流式细胞术。  相似文献   
36.
胶质母细胞瘤的基因组突变分析中发现的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1)突变对胶质瘤的认识具有突破性意义。随后,在胶质瘤中发现了IDH1的R132碱基和IDH2的R172碱基突变。IDH1突变较多的发生在WHOII-III级胶质瘤和继发胶质母细胞瘤中。这种突变改变了异柠檬酸脱氢酶的结构,从而使将异柠檬酸转化为a-酮戊二酸的能力丧失,而获得将a-酮戊二酸转化为2-羟基戊二酸这一新的酶活性。在临床中,IDH1和IDH2突变已经显示对胶质瘤患者有诊断和预后意义。同时,现今也发展了一些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7.
CRISPR/Cas9系统是原核生物抵御病毒或质粒等外来遗传物质入侵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系统,主要由非特异性的Cas9核酸酶和起识别作用的cr RNA所组成。相较于传统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具有快速、简单、高效等优点,并且几乎可以用于任何物种的基因编辑。尽管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组特异性还有待进一步确认,但该系统在基因组编辑方面的简便性和有效性必将促进生物学的研究和人类疾病基因治疗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8.
目的:检测EML4-ALK融合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人群中的突变率,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定量PCR检测66例NSCLC患者组织标本中EML4-ALK融合基因的突变率;采用DNA扩增后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EML4-ALK阳性患者的组织标本中EGFR基因(18~21号外显子)及K-Ras基因(2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66例NSCLC患者的组织标本中,有5例(7.6%)存在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这5例组织标本的EGFR(18~21号外显子)及K-Ras(2号外显子)均为野生型。5例阳性患者中,4例年龄小于总体患者的平均年龄(59±11)岁,占80%(4/5);女性患者4例,占80%(4/5);不吸烟患者3例,占60%(3/5)。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NSCLC患者均为腺癌,1例NSCLC组织为腺泡样结构,3例组织为印戒细胞样结构,4例伴有胞内或胞外黏液。结论: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NSCLC多见于年轻女性腺癌患者,多为伴有黏液产生的印戒细胞样结构,不同时合并EGFR和KRas突变。  相似文献   
39.
张海燕  张小明  周烨  赵华福  王捷 《生物磁学》2009,(16):3107-3108
目的:基于CT扫描图象建立精确的男性尿道直肠瘘数字化模型,探讨其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例男性尿道直肠瘘病例,进行尿道CT连续断层扫描,扫描结果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利用三维重建模型指导临床。结果:建立男性尿道直肠瘘及周围结构的三维立体模型,可以方便地从任意角度和方向观察瘘管情况,测量有关的数据;还可以在数字化模型上进行手术设计。结论:男性尿道直肠瘘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够更直观、准确地反映病变部位的三维立体结构。对男性尿道直肠瘘的诊断、手术规划等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40.
燕慧  王捷 《生物磁学》2009,(16):3176-3178
骨唾液酸蛋白(Bonesialoprotein,BSP)是细胞外基质中一种高度磷酸化和糖基化分泌性蛋白,它是多种癌症(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乳腺癌细胞转染实验和裸鼠移植模型证明过表达BSP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骨转移。BSP抗体和反义核酸均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骨转移的发生,故BSP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诊断和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靶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