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31.
广西白点兰属(兰科)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广西兰科白点兰属植物2个新记录种:台湾白点兰和吉氏白点兰,提供了广西产白点兰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532.
[目的]同安钮夜蛾Ophiusa disjungens(鳞翅目,夜蛾科)是危害桉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同安钮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pdiNPV)是从O.disjungens中分离到的新病毒.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从分子水平上了解该病毒.[方法]对一条PstⅠ的酶切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和分析.[结果]在基因数据库中通过对碱基序列的比对,发现了一个Ac108的同源基因,命名为Opdi108(GenBank登录号为EU 732666).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含有225对碱基,其编码蛋白与其他已知杆状病毒同源物有16%~37%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在起始密码子ATG上游有一个晚期启动子TAAG.C末端含有His-tag的Opdi108基因在大肠杆菌中Escherichia coli进行了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为28.7kDa.以荧光蛋白EGFP为标记物,构建了Opdi108与EGFP的重组体,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实现了与AcMNPV的重组,用该重组病毒vEGFP-Opdi108感染斜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细胞.感染24和72 h后分别用共聚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Opdi108定位在细胞质内.[结论]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OpdiNPV,为进一步利用该病毒防治包括同安钮夜蛾在内的害虫,以及构建重组杀虫剂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33.
赵赣  钱芳 《生物学通报》2012,47(12):8-9
用中间产物学说和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探讨了顺乌头酸酶为何不宜被划分为异构酶的原因.  相似文献   
534.
本研究克隆出了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化学感受蛋白(CSPs)基因Ps CSP10的全长c DNA(Gen Bank登录号:KT958555),其核苷酸序列长640 bp,编码128个氨基酸,预测其成熟蛋白分子量14.99 k D,等电点6.61,且含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符合昆虫CSPs的典型特征。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和其他昆虫化学感受蛋白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50%-56%。应用Real-time PCR测定的结果表明棉花粉蚧各发育阶段中Ps CSP10均有表达,但在雄成虫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发育阶段。在分别用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 L.、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饲养获得的雄成虫中Ps CSP10相对表达量不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棉花粉蚧中Ps CSP10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35.
不同细菌来源的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FabH)是催化细菌脂肪酸合成的起始反应.研究表明,革兰氏阳性细菌FabH对支链脂酰-CoA前体的选择性是其合成支链脂肪酸的关键.但部分革兰氏阴性细菌也产生一定量的支链脂肪酸,其合成机制还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选取了革兰氏阳性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sfabH1和BsfabH2、金黄色葡萄球菌SafabH、天蓝色链霉菌ScofabH、革兰氏阴性细菌茄科雷尔氏菌RsfabH、大肠杆菌EcfabH,以及产支链脂肪酸的水稻黄单胞菌XoofabH,共7种fabH同源基因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异体遗传互补茄科雷尔氏菌fabH突变株RsmH,表明这7个基因编码蛋白都具有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活性.脂肪酸组成分析显示,4个革兰氏阳性菌fabH和XoofabH互补株类似,均能产生支链脂肪酸,而EcfabH和RsfabH互补株不产生支链脂肪酸,说明XooFabH不同于EcFabH,参与支链脂肪酸合成.体外酶学分析表明,XooFabH与4种革兰氏阳性菌FabH类似,对支链脂酰-CoA有较高的选择,但EcFabH和RsFabH对支链前体活性低.与革兰氏阳性细菌FabH不同,XooFabH对中短链长(C4~C10)脂酰-CoA也具有较高的活性.综合以上结果,不同细菌来源FabH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明显,FabH能利用支链前体是细菌合成支链脂肪酸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36.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一种能促进神经元发育、分化、再生的蛋白。为高效生产药效更佳的人源NGF (hNGF)药物,最近,笔者实验室构建出唾液腺特异表达hNGF的转基因小鼠,并从该转基因小鼠唾液中纯化获得具有高生物学活性的h NGF蛋白。为了选择性别和日龄最适宜的转hNGF基因小鼠用于收集纯化hNGF蛋白,文中比较了28日龄(性成熟前)雄性、雌性,63日龄(性成熟后)雄性、雌性转hNGF基因小鼠,共4组转hNGF基因小鼠分泌的唾液量、唾液总蛋白量、唾液鼠源NGF (mNGF)蛋白量和唾液h NGF蛋白量等指标。结果显示,63日龄的转hNGF基因小鼠分泌的唾液量、唾液总蛋白量、唾液mNGF蛋白量和唾液hNGF蛋白量显著高于28日龄同一性别的转hNGF基因小鼠,且63日龄的雄性转hNGF基因小鼠分泌的唾液hNGF蛋白量显著高于同一日龄的雌性转hNGF基因小鼠;在4组小鼠中,63日龄的雄性转hNGF基因小鼠分泌的唾液hNGF含量最高,比28日龄雌性转hNGF基因小鼠高出约46倍,最适宜用于收集唾液并从中纯化hNGF。  相似文献   
537.
韩瑞宏  卢欣石  高桂娟  杨秀娟 《生态学报》2007,27(12):5229-5237
紫花苜蓿是重要的豆科牧草,具有较强的抗旱性,然而干旱仍是制约紫花苜蓿生产的主要逆境因子。通过盆栽试验,以抗旱性强弱不同的两种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的光合生理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下两种紫花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Chl)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叶绿体超微结构遭到破坏。相对于抗旱性弱的苜蓿,抗旱性强的苜蓿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净光合速率下降较慢,叶绿体的外形及基粒结构受到的影响较小。(2)轻度干旱胁迫下气孔限制是两种紫花苜蓿Pn降低的主要因素,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非气孔限制是Pn降低的主要因素。(3)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研究表明:干旱胁迫下两种紫花苜蓿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降低。总体上抗旱性强的紫花苜蓿Fv/Fm和Fv/Fo下降幅度小,PSⅡ利用光能的能力及PSⅡ的潜在活性均较强。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的变化表现为干旱胁迫下两种紫花苜蓿qP值降低、qN值升高,总体上抗旱性强的紫花苜蓿qP降低的幅度低且qN升高幅度大,表明抗旱性强的紫花苜蓿PSⅡ反应中心电子传递活性受到的影响小,光合机构的损伤程度低。  相似文献   
538.
水分胁迫对成年荔枝不同季节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16a生‘糯米糍’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cv.Nuomizi)为试材,研究了其在水分胁迫下不同季节的光合速率日变化。结果表明,保湿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在秋、夏季呈单峰曲线,冬、春季为双峰曲线;干旱处理除在冬季出现双峰曲线外,其他季节均呈单峰曲线。两个处理的Pn日变化最大值或第1个峰值出现时间基本一致,冬季为9:00、春季和夏季为10:00、秋季为12:00。保湿处理的日最高Pn变化范围为6.25-8.14μmolm-2s-1,干旱处理的在4.35-6.56μmolm-2s-1;中度水分胁迫对田间成年荔枝树的光合速率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干旱对日净光合总量的抑制比例分别为:冬季18.6%,夏季21.3%,春季34.1%,秋季34.7%。在光合作用旺盛时段(8:00-16:00)中度水分胁迫导致叶片Pn的降低主要是由气孔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539.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查氏培养基为基础,在碳源、氮源、pH值、温度等单因子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淡紫拟青霉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到了适合其生长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碳源(60g/L),硝酸铵为氮源(1.5g/L),pH5~6,培养温度为30℃时最适合该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540.
为研究不同光强对越南抱茎茶光合作用机理的影响,设置3种处理方式,即全光照(L1)、光强度45%(L2)、光强度15%(L3),分别在遮阴3个月后测定其光合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处理下,净光合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左右;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表明,强光条件下电子传递受阻,热耗散增加,PSII反应中心受到破坏,从而降低了茶花的光合效率;过度遮阴条件下受到光抑制,从而导致光合机构损伤;45%光照条件下光合效率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Pn)与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呈极显著相关,与R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呈显著负相关。影响越南抱茎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