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条件培养液对小鼠MII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作用及胚胎发育能力。方法分离、培养小鼠MSC,获取MSC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 medium of MSC,CM)。通过促排技术获取小鼠MII卵母细胞,分别采用CM、7%乙醇、IVF方法激活,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原核形成及囊胚形成率。在CM激活后不同时间点,利用α/β-tubulin抗体标记纺锤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有/无细胞松弛素B(CB)存在时纺锤体的运动变化。结果 CM可以激活小鼠MII卵母细胞,最佳刺激时间为40min,激活率达到95.4%,囊胚形成率为62%,与7%乙醇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IVF组(95.4%vs.100%;62%vs.88%,P0.01)。CB可以抑制纺锤体的旋转,阻止第二极体的排出,促进二倍体孤雌胚形成,提高囊胚形成率(62%vs.9%,P0.01)。结论 CM能有效激活小鼠MII卵母细胞并促进孤雌发育。  相似文献   
22.
驱动蛋白Eg5及其靶向治疗药物的抗肿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g5又名Kif11(kinesin family member 11)是驱动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增殖组织细胞中高表达,定位于有丝分裂期的微管,主要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定位、中心体的分离以及双极纺锤体的形成和分离有关。Eg5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驱动蛋白分子,已开发出抑制其活性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该文介绍Eg5生物学特性、其抑制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作用及与疾病关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form,H.pylori-L型)感染,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SF1A)和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H.pylori-L型感染情况;同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癌基因skp2和抑癌基因RASSF1A的表达。结果 5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免疫组化及革兰染色H.pylori-L型同时阳性的病例有3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H.pylo-ri-L型阳性率分别为60.0%和20.0%,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Skp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RASSF1A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pylori-L型阳性组的Skp2表达阳性率高于H.pylori-L型阴性组(P<0.05);H.pylori-L型阳性与Skp2的表达阳性呈正相关关系;RASSF1A的表达与H.pylori-L型阳性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H.pylori-L型感染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其促进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可能涉及上调Skp2的表达和下调RASSF1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4.
摘要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糖代谢、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DPN患者,按照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西医治疗)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糖代谢水平、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2.00%)(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高切)及全血粘度(低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DPN患者疗效显著,有效提高其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其血糖代谢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25.
无机诱导成骨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上骨缺损十分常见,常需要进行骨移植来修复。在牙种植术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牙槽嵴萎缩,骨量不足,限制了牙种植术的应用。对于骨量不足或拔牙后即刻种植的情况可以采取骨增量技术增加牙槽嵴的高度和丰满度,提高种植成功率。本文主要阐述近年来无机诱导成骨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将来的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中耳炎一期鼓室成形术后听力重建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耳鼻咽喉科进行手术治疗的中耳炎患者7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乳突切除和鼓室成形术,其中行上鼓室切开+鼓室成形术3例,行完桥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2例,行完壁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25例,行开放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40例;行Ⅰ型鼓室成形术24例,行Ⅱ型鼓室成形术42例,行Ⅲ型鼓室成形术4例;用颞肌筋膜修补鼓膜的29例,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41例。计算术前和术后气骨导间距(air-bone gap),即500 Hz、1 KHz、2 KHz和4 KHz 4个频率气导均值与骨导均值的差,术后气骨导间距不大于20 dB为有效,归于有效组,大于20 dB为无效,归于无效组。结果:有效例数为42例,无效例数为28例,有效率为60%。将术前和术后气骨导间距进行配对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显著性相关(P0.05)。将术后听力效果(即有效和无效)作为因变量,以病人性别、病人年龄、病程、随访间隔、中耳炎种类、手术类型、鼓室成形类型和修补材料作为自变量,行Logisitic回归分析,未能发现对术后听力效果有影响的因素(P0.05)。结论:大多数患者受益于一期听力重建,部分患者听力重建效果不佳,其成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骨诱导磷酸钙生物陶瓷(BAMOICPC)与可吸收胶原膜(BME-10X医用胶原膜)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的修复能力。方法:在兔股骨上植入羟基磷灰石涂层BLB种植体,然后在其侧壁制造高4 mm、宽3 mm、深2 mm的骨缺损。对照组为单纯侧壁骨缺损,实验A组骨缺损区仅覆盖BME-10X膜,B组骨缺损区植入BAMOICPC,C组骨缺损区植入BAMOICPC并加盖BME-10X膜。于术后6个月取带种植体的骨段,通过HE染色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对照组骨缺损区种植体表面见纤维包裹,实验A组骨缺损边界区少许骨质移行覆盖,实验B组下半部分缺损区新生骨覆盖。C组新生骨完全覆盖骨缺损区,且较B组硬度高,扫描电镜见与种植体结合更紧密。组织学观察B、C两实验组新生骨均可见比较成熟的哈弗氏管系统。结论:骨诱导磷酸钙生物陶瓷BAMOICPC是一种较理想的骨替代材料,联合运用胶原膜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效果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腹部全麻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硫酸吗啡注射组(简称吗啡组)和盐酸羟考酮注射组(简称羟考酮组),每组30例。用药3、24、48 h后,采用VAS方法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患者补救镇痛率以及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记录72 h后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镇痛48 h内的不同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补救镇痛率与吗啡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羟考酮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吗啡组40.0%(P0.05),羟考酮组患者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与吗啡组(93.3%vs.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的镇痛效果与硫酸吗啡相当,且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9.
髂内动脉栓塞是盆腔出血性疾病和肿瘤治疗的重要治疗方法,常规采用Seldinger技术,从一侧股动脉径路两侧髂内动脉选择性与超选择性插管。髂内动脉是盆腔脏器主要供血来源,根据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rteriography,DSA)功能可分为:常规DSA,旋转DSA,平板数字减影旋转血管造影与三维血管重建和路图技术。栓塞剂可分为颗粒型和液态型栓塞剂。本文综述了盆腔疾病髂内动脉栓塞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0.
杨三梅  余锋  王贻坤  张龙  朱灵  张弓  刘勇  王安 《激光生物学报》2011,20(1):116-119,129
主要研究人体皮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荧光光谱的检测方法,并对AGE荧光光谱在糖尿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利用研制的AGE荧光光谱检测装置,分别对73例受试者前臂内侧皮肤组织中AGE的荧光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受试者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