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4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长江口疏浚弃土悬沙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克隆培养法 (编制生命表 )和群体累积培养法 ,研究了长江口疏浚弃土悬沙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的影响 .实验设 0 (CK)、1、3、5、7、9mg·ml-16个悬沙梯度和 2 0、12× 10 6cells·ml-1两个饵料密度 .结果表明 ,克隆培养时 ,悬沙可使该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rm)下降 2 9.6 %~ 6 4 .1% ,最大降幅为 130 .0 % .悬沙对轮虫种群的存活率 (lx)有影响 ,而对种群的繁殖率 (mx)无显著影响 .群体累积培养时 ,悬沙对轮虫种群的雌体密度、雄体密度、孤雌生殖卵和休眠卵的密度以及种群的动态变化规律无显著影响 .可见 ,长江口疏浚工程会对轮虫动物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42.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建平  乐军  王洪海 《生命科学》2002,14(3):182-185
结核病仍是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胁,其致病菌结核分枝杆菌的致闰机理与众不同。脂类代谢在致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巨噬细胞被入侵的细菌修的机理也是研究细菌持续感染致病的重要突破点,研究细菌的致病机理可以为开发新的疫苗和治疗药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43.
罗玫  王昊  吕植 《生态学杂志》2017,28(12):4001-4006
物种分布模型是物种研究和保护者常用的工具.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可能相差很大,对研究者选择模型造成一定的难度.本研究使用大熊猫的实际分布数据评估了两种常见物种分布模型Biomod2和最大熵模型(MaxEnt)的表现,运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真实技巧统计值(true skill statistics,TSS)、KAPPA统计量3种指标综合评估了两种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度.结果表明: 当使用的物种分布数据和模拟重复次数足够多的时候,两者都能够给出相当准确的预测.相对于MaxEnt,Biomod2的预测准确度更高,尤其是在物种分布点稀少的情况下.然而,Biomod2使用难度较大,运行时间较长,数据处理能力有限.研究者应基于对预测结果的误差要求来选择模型.在误差要求明确且两个模型都能满足误差要求时,建议使用MaxEnt,否则应优先考虑使用Biomod2.  相似文献   
444.
目的 槲皮素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药用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传统被认为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利用位于大鼠脑干花萼状突触的突触前神经末梢进行膜片钳记录,研究槲皮素调控突触传递和可塑性的突触前机制。方法 利用全细胞膜片钳结合膜电容记录,在突触后记录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 EPSC),在突触前神经末梢记录钙內流和神经囊泡的释放、回收以及可立即释放库(RRP)的恢复动力学。并且利用纤维刺激在轴突给予5~200 Hz的刺激,诱发突触后EPSC,记录突触后短时程抑制(STD)。结果 100μmol/L槲皮素不影响突触后m EPSC的振幅、频率以及AMPA受体的动力学特征。在突触前神经末梢,槲皮素不改变钙内流或囊泡的释放,但显著抑制胞吐后网格蛋白依赖的慢速胞吞。抑制胞吞会导致突触前囊泡动员的减慢,降低RRP的补充速率,并且增强高频刺激下的短时程可塑性STD。结论 本研究为槲皮素调控中枢神经突触传递提供全新的突触前神经机制,槲皮素有助于抑制中枢神经过度兴奋,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45.
肠道微生物测序研究具有将微生物结果转化为人类健康的巨大潜力。16S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组鸟枪测序(whole-metagenome shotgun, WMS)是微生物组研究中的两大主要方法,各具优势。然而,研究样品的异质性、测序仪和文库制备方法的差异如何影响肠道微生物测序结果的可重复性仍有待深入研究。该研究旨在通过比较粪便样本中微生物组成的差异,为测序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标准。3种广泛采用的测序仪的结果显示,WMS法中技术重复相关性(r=0.94)较高,而生物学重复相关性(r=0.69)较低。Bray-Curtis距离表明,生物学重复的差异大于技术重复(P<0.001)。此外,16S和WMS数据集间具有明显的分类学图谱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同质化是样品DNA提取前的一个必要步骤;测序仪对分类学变异的贡献小于文库制备方法。我们开发了经验贝叶斯方法,即在计算中“借用信息”,利用标准化数据和(非)参数先验分布分析批次效应参数,提高了16S和WMS之间的群体可比性,为进一步应用于融合分析已发表的16S和微生物数据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46.
采用杂交瘤技术,得到抗小苍兰褪绿色条纹花叶病毒(FCSMV)六个单克隆抗体P3、4A4,6B、,7A6,7D1和7DS。ELISA效价分别为1:1062-1:10^6。7A6攻7D1属于IgG1亚类,7D8和4A4分属IgG2a和IgG2b亚类,P3和6B1属于IgG2亚类。电镜观察单克隆抗体与病毒形成的复合物发现7D1能使病毒粒子发生严重裂断。6株单克隆抗体中P3,4A4、6B1对应于病毒外壳蛋白上的顺序决定簇。纯化的病毒外壳蛋白经酶裂解和改进的盘状电泳分离,得到八段与多克隆抗体反应的收集液。用顺序决定族的单克隆抗体检出P3对应的肽段22和4A4对应的肽段78。本文还讨论了7D1使病毒粒子发生断裂的原因和与病毒粒子表面结构的关系以及分离抗原决定族所在片段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7.
为了研究杆状病毒增强蛋白的活性基团 ,本文构建了分别表达三种N端部分缺失的粉纹夜蛾颗粒体病毒增强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 ,这三种蛋白在N端分别缺失了 15 0 ,186和 2 5 0个氨基酸。用重组病毒感染Tn 5B1 4细胞 ,成功地表达了这三种蛋白 ,并得到了纯化的蛋白质。通过体外降解围食膜的方法检测这些部分缺失的增强蛋白的活性 ,结果证实这三种蛋白均失去了增强蛋白的降解围食膜粘蛋白的活性。这一结果表明 ,增强蛋白的N端对其降解围食膜粘蛋白的功能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