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31.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原代培养的SD大鼠成骨细胞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acetylcholinereceptor,nAChR)α1亚基的表达,结果显示nAChRα1亚基mRNA和蛋白质在原代培养的SD大鼠成骨细胞上呈阳性表达,提示骨内可能存在胆碱能神经和突触样结构,调控骨组织的各种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32.
牙周膜细胞作为牙周组织工程中的重要种子细胞,在一定因素的诱导下,能够分化形成牙周组织的各种细胞,比如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等,这些细胞能够分泌纤维蛋白,骨钙素等,进而钙化形成骨组织等与牙周组织相似或者相同的成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作为重要的细胞因子,很多研究表明它在细胞迁移、增殖、分化、促进分泌等方面发挥作用,所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青睐。本文将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牙周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的不同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牙周组织工程中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3.
PCR扩增嗜肺军团菌mip基因和霍乱弧菌ctxB基因,克隆入载体pcDNA3.1(+),重组子经限制性酶切分析、PCR、序列分析鉴定正确后,命名为pcDNA3.1-mip/ctxB.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mip、pcDNA3.1-mip/ctxB转染NIH3T3细胞,用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鉴定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产物,结果发现:重组质粒成功转入细胞并获得短暂表达,稳定转染细胞分别在24 ku和35 ku处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将pcDNA3.1-mip、pcDNA3.1-mip/ctxB作为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小鼠体内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IFN-γ产生水平、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的指标,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结果发现:各实验组均检测到免疫原性,pcDNA3.1-mip/ctxB免疫组的免疫原性高于pcDNA3.1-mip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结果为mip/ctxB融合基因DNA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对不同牙科充填材料的粘附和早期生物膜的形成.方法比较经放射性同位素3H-TDR(3H-胸腺嘧啶核苷)标记的变形链球菌对3种唾液包被的充填材料的粘附.采用蛋白质测量试剂盒定量分析其对唾液蛋白的吸附量;采用凝胶电泳和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其对唾液白蛋白和α-淀粉酶的吸收率.结果各种材料对变形链球菌的粘附能力,对唾液蛋白的吸附能力均随着材料的不同而不同.Fuji IX对细菌的粘附量很高,但是对蛋白的吸附量却很低;而F2000对细菌的粘附量很低,对蛋白的吸附量却很高.结论在不同充填材料表面形成的生物膜是不同的,提示早期生物膜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这种生物膜的差异对口腔微生态环境及龋病和/或牙周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基因型在牙周患者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对40例牙周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牙周患者的牙周袋内检出率为87.5%,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各基因型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携带者的检出率分别为:I型22.9%,Ⅱ型60.0%,Ⅲ型17.1%,Ⅳ37.1%.V型未检出;基因I型在牙周袋内未单独检出,与基因Ⅱ型混合感染。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基因Ⅱ型和Ⅵ型是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牙周病损部位的主要定植菌,两基因型可能与牙周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6.
健康新生儿口腔微生物的早期定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母亲阴道细菌对其新生儿口腔微生物定植的影响,确定早期定植于新生儿口腔的细菌种类以及新生儿口腔的优势菌,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新生儿口腔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对刚出生的22名健康新生儿口腔及其母亲分娩前的阴道进行棉拭子取样,新生儿连续一周每天口腔取样,在需氧、兼性厌氧、厌氧条件下培养,检出细菌经形态学及生化鉴定。刚出生婴儿的口腔拭子及其母亲阴道拭子选用成品的CY酵母菌业色检测培养盒检测酵母菌。结果:剖腹生产的刚出生的健康婴儿口腔100%无菌,经产道生产的刚出生的健康婴儿口腔25%有菌;母亲阴道细菌Staphlococcus epidermidis(S.epidermidis),Streptococcus faecalis (S.faecalis),Lactobacilli spp.在经产道生产的刚出生的新生儿口腔中可以检出;45.5%新生儿出生后第二天可检出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salivarius)的定植,S.salivarius和Streptococcus mitis(S.mitis)为出生一周新生儿口腔的优势菌;9.1%的新生儿口腔中可检出厌氧菌Veillinella spp.。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口腔优势菌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人工喂养新生儿口腔中的S.epidermidis检出率和菌量均明显低于母乳喂养组(P>0.05)。结论:母亲阴道细菌对经产道生产的新生儿口腔微生物的定植有一定影响,出生一周的健康婴儿口腔中的优势菌为S.salivarius和S mitis,Veillonella spp.,是最早定植在新生儿口腔中的厌氧菌,不同喂养方式对优势菌在新生儿口腔的早期定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7.
0.1%西吡氯铵漱口液的体外抗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0.1%西吡氯铵(CPC)漱口液对龋病、牙龈炎、牙周炎和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经典的琼脂稀释法药物敏感试验,测定检测药品及对照药品对细菌的MIC50和MIC90。结果:0.1%漱口液对204株厌氧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其MIC50和MIC90则均为3.1mg/L、6.2mg/L和3.1mg/L、3.1-6.2mg/L,对革兰阴性厌氧杆菌的MIC50和MIC90则均为3.1mg/L 和3.1-6.2mg/L,对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的MIC50和MIC90为6.2mg/L和12.5m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6.2、6.2、12.5、6.2mg/L,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50和MIC90均≥1000mg/L。另外,接种细菌的浓度对0.1%CPC漱 口液的MIC值略有影响,随着细菌浓度升高,MIC值略升高;随着细菌浓度减小,MIC值略减小。结论:除铜绿假单胞菌外,0.1%CPC漱口液对其余259株实验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因此0.1%漱口液可作为口腔感染的有效抗菌剂。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骨形成蛋白-2(BMP-2)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与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第2代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和BMP-2,依据加入bFGF和BMP-2浓度的不同分为5个实验组(组1:80 ng/ml bFGF;组2:80 ng/ml BMP-2;组3:30 ng/ml bFGF 30 ng/ml BMP-2;组4:50ng/ml bFGF 50ng/ml BMP-2;组5:80ng/ml bFGF 80ng/ml BMP-2)和对照组(不加任何生长因子),采用绘制生长曲线,四唑盐比色法(MT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法和碱性磷酸酶(ALP)免疫组化染色法比较各组间差异,观察不同浓度的bFGF和BMP-2联合应用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骨向分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独应用80 ng/ml bFGF可显著促进BMSCs的增殖,但对BMSCs的骨向分化显著抑制;单独应用80 ng/ml BMP-2对BMSCs的增殖和骨向分化均有促进作用;30ng/ml bFGF 30 ng/ml BMP-2、50 ng/ml bFGF 50 ng/ml BMP-2和80 ng/ml bFGF 80 ng/ml BMP-2可显著地促进BMSCs增殖和促进BMSCs的骨向分化,且呈正性剂量-效应关系,联合应用两种生长因子较二者单独应用促细胞增殖及骨向分化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bFGF和BMP-2的联合应用促进BMSCs增殖的同时也促进其骨向分化,两者对BMSCs有明显的协同增强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短波热疗对荷VX2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一级新西兰兔49只,随机分成热化组(RH)13只、热疗组(R)13只、化疗组(H)12只和空白对照组(K)11只.移植VX2肿瘤10天后,对RH组施加热疗和化疗,R组施加热疗,H组施加化疗,K组不作任何处理,监测肿瘤的变化.结果 RH组、R组、H组和K组平均瘤重为9.1 g、29.81 g、16.62 g和29.93 g.RH组瘤重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并显著小于H组(P<0.05).肿瘤平均大小为:7.81 cm3、26.28 cm3、11.66 cm3和30.94 cm3,RH组肿瘤平均体积比H组小,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短波热疗结合化疗对兔VX2肿瘤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单纯化疗.单纯热疗未见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测定不同浓度PABA对牙龄卟啉单胞菌胰酶样蛋白酶(TLP)活性的影响,以探讨血链球菌在龈下菌微生态平衡中的作用。方法:在1/2浓度的BH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ABA和一定浊度的P.gingivalis,行常规培养。测定培养物上清液和菌细胞中TLP活性及蛋白质含量,计算TLP的比活。结果:PABA对P.gingivalis TLP的比活产生促进作用。结论:PABA影响P.gingivalis TLP的活性提示血链球菌可能对龈下菌斑的微生态平衡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