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2 毫秒
21.
CCL20(C-C chemokine ligand 20)是CC亚族的趋化因子,曾被称为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肝脏活化调节趋化因子(LARC)和Exodus-1,与其唯一受体CC趋化因子受体6(CC chemokine receptor 6,CCR6)特异性结合,调节细胞的激活、趋化和迁移,参与形态发生、组织稳态、固有和获得性免疫以及许多疾病的炎症病理过程。在中枢神经中,CCL20与CCR6结合后激活小胶质细胞,其可应激相关性蛋白,形成持续性神经毒性级联反应,从而进一步损害周围神经元和脑组织,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功能损伤症状。目前有关CCL20在脑卒中的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深入研究其在脑卒中的作用,有可能为进一步揭示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并为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概述了CCL20的作用,重点阐述了其在脑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最热点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老年痴呆的最常见类型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老年人血清中维生素D普遍缺乏,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也普遍缺乏,这可能是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前体的能力下降,活动能力下降导致接受日光照射减少,进而影响血清中维生素D含量。近年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具有保护神经元的潜在功能和调节多种大脑靶组织,如提高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神经保护作用、提高其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抗氧化及水平、降低自由基含量、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及影响APOE基因多态性等,这些功能与AD的病理生理改变相关。这些研究为AD的发病机制及其早期预防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Ca2+转运通路对金雀异黄酮舒张大鼠脑血管作用的影响。方法:75只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经由二甲亚砜、金雀异黄酮和酪氨酸磷酸化抑制剂A47处理基底动脉及Willis环血管。每组大鼠进一步划分成5个亚组,每个亚组用不同浓度的细胞外Ca2+处理,分为:0、0.6、1.2、1.8和3.6 m M Ca2+组。5-羟色胺诱导血管收缩。测定大鼠基底动脉管壁厚度与官腔周长的比值;荧光成像分析法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内Ca2+浓度;免疫印迹分析检测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蛋白质磷酸酶催化亚基1(PP1),肌凝蛋白磷酸酶目标亚基1(MYPT1)的表达来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Ca2+敏感性。结果:金雀异黄酮和酪氨酸磷酸化抑制剂A47显著降低大鼠基底动脉管壁厚度与官腔周长的比值(P0.01),Ca2+内流(P0.01,P0.05)及MLCK的表达(P0.01);增加PP1和MYPT1的表达(P0.01)。细胞外Ca2+与金雀异黄酮及酪氨酸磷酸化抑制剂A47有协同效应。硝苯地平和毒胡萝卜素可废除该效应。结论:低细胞外Ca2+水平增强了金雀异黄酮和酪氨酸磷酸化抑制剂A47的血管舒张作用。L型电压门控Ca2+通道(L-VGCC)和肌浆网Ca2+库(SR)参与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2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AD患者越来越多,给家属及社会带来严重负担造成了巨大的家庭和社会负担,这就迫使我们进一步探讨AD发病机制。在AD的众多发病机制中,tau蛋白假说倍受青睐。在蛋白磷酸酯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和Bcl-2等蛋白酶及调节蛋白作用下,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以其异常磷酸化结构或是形成二聚体、寡聚体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等形式,参与到AD的病理过程。Tau蛋白及其相关结构,可能启动或促进了AD的凋亡,亦可能抑制了急性凋亡却促进了慢性的神经细胞变性。揭开这一谜底,可能揭开AD病理改变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5.
鞘磷脂特别是鞘脂是髓鞘的主要成分,高度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在生理和病理生理条件下,具有生物活性的鞘磷脂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信号传导过程的重要性正在逐步被人们所认识。鞘脂代谢产物鞘氨醇及其前体物质神经酰胺与细胞生长停滞和凋亡有关,而1-磷酸鞘氨醇与增强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生存以及调节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有关,具有细胞外第一信使和细胞内第二信使的双重功能。这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鞘脂代谢物的相对水平以及细胞的命运,受到鞘氨醇激酶的活性的强烈影响。鞘氨醇激酶可催化磷酸鞘氨醇产生1-磷酸鞘氨醇。1-磷酸鞘氨醇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结合对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本文对鞘磷脂代谢过程中的鞘氨醇激酶、1-磷酸鞘氨醇及其受体与脑缺血之间的关系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跑台训练与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差异。方法: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跑台训练组(T组)、强制性运动训练组(C组),每组10只,T组及C组于造模后24 h分别进行跑台训练及强制性运动训练,其他各组正常饲养。于术后14天、21天及28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评分),随后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梗死灶周围巢蛋白(Nesti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各亚组同一时间NSS评分组间比较:C组、T组评分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C组评分明显低于T组(P0.05);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组Caspase-3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P0.05),而Nestin、GFAP的表达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P0.05)。T组Caspase-3的表达明显高于C组(P0.05),Nestin、GFAP的表达低于C组(P0.05)。结论:跑台训练与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2种方法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均有效;强制性运动的效果优于跑台训练。  相似文献   
27.
帕金森病(Parkion's disease,PD)作为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病理变化为中枢神经系统黑质及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发生退行性变性以及纹状体DA含量的减少,导致纹状体内DA和乙酰胆碱平衡失调而发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可能是遗传易感性、环境毒素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导致黑质DA能神经元变性凋亡则与氧化应激、蛋白酶体功能异常、自我吞噬、蛋白质合成减少、转录信号改变等因素关系密切。近年来,人们从各个相关领域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正逐步被人们所破解。小NRA(miRNA,mircoRNA)是一类非编码miRNA,通过与mRNA靶基因互补配对调控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表达。miRNA对神经元细胞中的信号调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关于miRNA与PD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综述通过对miRNA与PD关系的探讨,为研究PD的致病机制提供新的线索,从而为PD患者治疗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8.
脂蛋白(a)是由载脂蛋白(a)和低密度脂蛋白构成的。脂蛋白(a)不随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载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脂蛋白。脂蛋白(a)的合成过程主要是在肝脏中完成的,脂蛋白(a)可以抑制NO介导的血管舒张,破坏血管壁中促凝与抗凝因子的平衡,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最基本的病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当重视脂蛋白(a)与脑梗死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测定血清中脂蛋白(a)的水平来预测脑梗死的患病风险,尤其能对病变损害程度重,病变累及范围广的脑梗死的发生提出预警。高水平的血浆脂蛋白(a)是脑梗死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研究中的进展做一综述,为脑梗死的预防提供参考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内Rac1表达的变化及其对VEGF、SDF-1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血糖水平时Rac1对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霉素制作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模型,尾静脉注射Rac1抑制剂NSC23766,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中总Rac1、VEGF和SDF-1表达;通过GST-pulldown法检测脑组织中活性Rac1表达。结果: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模型中,VEGF和SDF-1的表达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而下降;脑组织内Rac1蛋白表达随着血糖水平升高而减少;抑制Rac1活性后,脑组织中VEGF表达均下降但SDF-1的表达反而增加。结论: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模型中,高血糖可抑制脑组织Rac1、VEGF和SDF-1的水平,该抑制作用随着血糖升高而增加。抑制Rac1水平可抑制VEGF表达但并未抑制SDF-1水平,提示高血糖可能通过抑制Rac1导致VEGF表达下降,从而影响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小窝蛋白-1(Caveolin-1)在COPD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气道重塑的关系。方法:采用10周龄Wiste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只,对照组常规饲养,实验组采用烟熏法+内毒素法建立COPD模型。第91天处死全部大鼠,测定肺功能后取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veolin-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分析Caveolin-1的表达与IL-8、TNF-α、TGF-β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的肺顺应性明显下降,肺弹性阻力及气道阻力显著升高,肺组织TNF-α、IL-8、TGF-β1的含量明显升高,Caveolin-1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肺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与IL-8、TNF-α、TGF-β1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Caveolin-1在COPD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可能通过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与气道重塑参与COP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