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7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普通鳾的繁殖及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普通(币鸟)(Sitta europaea amurinsis)是林区常见的益鸟。笔者于1963—1965年和1971年及1974年在长白山区对普通(币鸟)的繁殖及食性做了初步观察,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2.
王阳  王雪峰  张伟东 《生态学报》2018,38(21):7840-7849
以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样地,以黑松和辽东栎两种叶凋落物作为分解基质,采用两种不同网孔的凋落物袋法,从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凋落物分解速率、凋落物养分释放、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及其与凋落物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等几个方面来探究森林凋落物分解的主场效应及土壤线虫群落的作用。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鉴定出4570条土壤线虫,隶属于35个属。0.1mm网袋中共鉴定4407条线虫,远高于0.02mm网袋的163条;而0.02mm网袋控制了土壤线虫参与凋落物分解,可视为仅由微生物参与分解过程。凋落物在主场与客场分解损失率差值(Ph-Pa、Qh-Qa)、元素残留率差值(Pa-Ph、Qa-Qh)总体呈增加趋势,说明土壤线虫对主场凋落物分解作用明显。凋落物质量损失和C、N释放量表现为0.1mm网袋0.02mm网袋,主场客场,主场与客场存在一定差异,表明土壤线虫促进了凋落物分解,且对主场凋落物分解贡献较大。主场线虫数量和种类较多,调控着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活动,进而加速了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同时主场效应又决定着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森林凋落物分解的相关研究中主场效应、客场效应以及土壤生物驱动效应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3.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螺类组成生态指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螺类作为湿地的重要生物类群,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这使得螺类成为潜在的环境指示物种。为了研究中国东北沼泽湿地不同类型湿地螺类群落结构的差异以及螺类作为不同类型湿地指示物种的可能,在2014年9月和2015年5月对小叶章沼泽化草甸湿地、臌囊苔草湿地、毛苔草湿地、漂筏苔草湿地共17个采样点进行螺类样品采集。共采集到了螺类8科13属17种4452个。研究表明,螺类以扁卷螺科Planorbidae、椎实螺科Lymnaeidae、膀胱螺科Physidae为主;4种不同类型湿地螺的种类组成不同,这些螺类的种类组成与不同类型湿地的水深、植物类型组成等湿地特征是相对应。螺类的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lef指数)在不同类型湿地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筛选了指示螺类6种,无褶螺是小叶章沼泽化草甸的指示物种,小土蜗、半球多脉扁螺和虹蛹螺是臌囊苔草湿地的指示物种,琥珀螺是毛苔草湿地的指示物种,平盘螺是漂筏苔草湿地的指示物种,这表明了螺类是沼泽湿地类型的重要指示生物。也为螺类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恢复和生态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资料积累。  相似文献   
114.
本文以蚕豆(Vicia faba)的体细胞和花粉母细胞为材料,对细胞板形成过程进行了细胞学和细胞化学分析。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或末期初,两组子染色体间的纺锤体区改组成成膜体。在成膜体内许多小颗粒在赤道面融合成细胞板。随成膜体的扩展细胞板横过细胞而最终形成。用PAS反应染色时,体细胞的成膜体显现粉红色,而细胞板呈现很强的多糖反应。体细胞中期的纺锤体被甲基绿-派洛宁染成鲜红色而与周围细胞质有明显区别。成膜体RNA很多,细胞板也含丰富的RNA。在减数分裂I的中期和后期纺锤体的形成是正常的,但在分裂末期不形成成膜体。早末期在纺锤体的赤道面上可以看到一种象似细胞板形成初期阶段的膜状结构。它只出现在纺锤体的赤道面上,但不能离心地扩展,并终于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末消失。这个结构对多糖和RNA呈负染色反应。作者认为,减数分裂I的细胞板不能完成其发育,至少部分地是由于没有多糖和RNA。在减数分裂Ⅱ的中期和后期形成纺锤体,但不出现成膜体。四个子核组成后,它们互相间再形成纺锤体,总共形成六个纺锤体。在每个纺锤体的赤道面上形成的细胞板对多糖和RNA呈现正的染色反应。本文对其他作者以前描述过的形成细胞板的小颗粒或小泡的化学本质,以及细胞板形成的机制做了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5.
榛鸡(Tetrastes bonasia amurensis Ripley)的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榛鸡,俗称树鸡,是鸡形目松鸡科中体形较小的一种狩猎鸟类。其肉鲜美,是珍贵野味,羽毛加工后,也是理想的垫褥填充物。一只榛鸡的羽毛净重32克左右,约占体重的1/13。榛鸡遍布于东北林区,数量亦多,且为留鸟,因而在狩禽业中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16.
我国东北产的冬虫复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劳动人民在很早以前,对冬虫夏草就注意了,并利用了它。但冬虫夏草究竟是植物?还是动物?曾有一段相当长的期间并不完全清楚。因而就自然产生了种种的传说,自古至今一直在民间流传着。有的说.冬虫夏草是动物,一种虫子生长,在夏天变成了草。有的说冬虫夏草是一种山草类,到冬天变成了虫子……。国医渖杏初著  相似文献   
117.
在全国科学大会胜利闭幕,科学的春天已经到来的大好形势下,我们极为兴奋的看到,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郑作新教授等及有关单位的鸟类学工作者编著的我国动物志的第一部专著——《中国动物志》鸟纲第四卷(鸡形目)出版问世。它反映了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我国动物学研究工作的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编写和出版《中国动物志》,是动物学工作者和广大生产实践人员的迫切愿望。由于万恶的“四人帮”疯狂反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摧残和破坏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8.
研究了小麦×天蓝冰草(Agropyron glaucum)后代五个中间类型的根端细胞染色体数和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构型。每个中间类型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皆为28对(2n=56),而减数分裂终变期或中期Ⅰ的花粉母细胞具有28个二价体。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是正常的。只在少数花粉母细胞中看到后期Ⅰ或末期Ⅰ有落后染色体和断片。作者从观察得出结论,小麦×天蓝冰草后代这五个中间类型都是异源八倍体。对这些异源八倍体的利用作了简短讨论。  相似文献   
119.
刘吉平  董春月  刘家福  郑凯俊 《生态学报》2016,36(11):3280-3291
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GIS技术,利用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对三江平原孤立湿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孤立湿地的质心偏向西南,其椭圆的长轴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椭圆周长面积比大于全部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椭圆周长面积比,分散性明显;孤立湿地的热点地区主要有3个,主要分布在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的三江平原的中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在自然因素影响下,孤立湿地于海拔高度51—54m、坡度1—3度、距离河流12—16km、河流阶地地貌部位处达到最大值;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孤立湿地主要分布在居民点、道路和保护区附近,与排水沟渠之间的关系是随着距离的增加,孤立湿地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三江平原孤立湿地空间分布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对孤立湿地和非孤立湿地空间分布格局具有不同的影响,应加强对孤立湿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0.
三江平原孤立湿地景观空间结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吉平  马海超  赵丹丹 《生态学报》2016,36(14):4307-4316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三江平原大片连续湿地逐渐破碎化,形成了大量孤立湿地。湿地景观格局分析已成为湿地生态和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因此以三江平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技术和景观指数模型,在60m分析粒度下,对三江平原孤立湿地景观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中南部孤立湿地的斑块数量较多,而中东部孤立湿地的斑块面积较大,且孤立湿地斑块之间的邻近程度和连接度较高,三江、洪河自然保护区及研究区西部孤立湿地斑块的形状较复杂;2随着湿地斑块数量的递减,非孤立湿地在景观连接中起到的作用逐渐增加,孤立湿地在景观连接中起到的作用逐渐减小,但面积相对较大的孤立湿地斑块重要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景观连接中起着重要作用;3三江平原孤立湿地景观空间结构是地形地貌、农业开发活动、国家政策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加强对孤立湿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