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71.
杂草群落结构的异质性是群落动态的主要属性.基于物种频度和幂函数法则,对沟叶结缕草草坪杂草群落在时间维度上的物种结构和空间异质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从2007到2009年,沟叶结缕草草坪3年共发生杂草43种,隶属19科,其中,禾本科、菊科、莎草科和茜草科杂草在草坪杂草中占据优势,多年生杂草占杂草比例最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杂草群落具有比随机分布更高的空间异质性;杂草优势种年内随季节变化明显,表现出“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杂草-双子叶杂草”、“多年生杂草-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交替出现的规律;杂草群落的空间异质性在夏季大于冬季,多样性和均匀性在夏秋季大于冬春季,在夏季表现出高异质性的杂草种类比其他季节多;杂草群落空间异质性、多样性年际间变化不显著,均匀性呈逐年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72.
为了了解废弃铅锌矿石和钨矿砂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发掘其中的微生物新资源,采用3种培养基(R2A、无磷R2A、无磷R2A+Cd2+)分别对其中的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再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获取相关的分类学信息,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从2种材料中共分离到可培养细菌152株。其中,废弃铅锌矿石中的可培养细菌涵盖了5个门、7个分支,分属于Alphaproteobacteria、Beta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Deinococcus-Thermus、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和Firmicutes,以Massilia、Methylobacterium、Deinococcus和Sphingomonas为主要类群;而钨矿砂中的可培养细菌涵盖了3个门、4个分支,分属于Alphaproteobacteria、Beta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Firmicutes,以Methylobacterium、Massilia、Ralstonia和Microbacterium为主要类群。废弃铅锌矿石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和新分类单元发现率均大于钨矿砂,且两者的可培养细菌类群组成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向培养基中添加重金属Cd2+降低了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分离到的Cd2+耐受菌株主要属于3个属:Methylobacterium、Herbaspirillum和Ralstonia,其能耐受2 mmol/L Cd2+,是金属尾矿中重金属耐受菌的优势种群。研究结果为金属尾矿中微生物新资源的深入发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73.
章家恩  骆世明 《生态科学》2012,31(4):467-472
以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建设与改革实践为例,分析了生态学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专业建设模式,即"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团队--教学平台--精品课程与教材--教学方法、模式与管理规范"全方位一体化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同时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优化、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材、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全程的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的相关做法与经验,旨在为其他高校的生态学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74.
利用体式显微镜(stereomicroscope,SMC)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橙色粘球菌(Myxococcus fulvus)的子实体形成过程进行为期8 d的生长周期观察,揭示橙色粘球菌由营养体逐渐聚集变成子实体的过程;SMC观察得到粘细菌菌落形成聚集以及颜色逐渐变深,并最后形成突起的鲜亮的橙色球状子实体。SEM观察得到明显的群体细胞定向运动以及细胞堆积,粘细菌细胞由杆状营养体向球状粘孢子变化,并最终形成由粘孢子组成的球状子实体。  相似文献   
275.
结实期土壤水分亏缺影响水稻籽粒灌浆的生理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结实期土壤水分亏缺对水稻(Oryza sativa)籽粒中蔗糖向淀粉合成的生理代谢中关键酶活性及籽粒灌浆的调节作用, 探讨土壤水分亏缺影响水稻籽粒灌浆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 适度土壤水分亏缺诱导了灌浆高峰期(花后15-20天)水稻籽粒中蔗糖合成酶、腺苷二磷酶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及淀粉分支酶活性的增加, 提高了籽粒灌浆中前期(花后10-20天)籽粒中淀粉积累速率和籽粒灌浆速率。但在灌浆后期(花后20-30天)籽粒中, 上述关键酶活性下降较快, 籽粒活跃灌浆期明显缩短, 灌浆前中期灌浆速率的增加不能完全补偿灌浆期缩短带来的同化物积累损失, 导致水分亏缺处理水稻籽粒充实不良, 结实率、籽粒重和产量显著降低。研究认为, 灌浆期土壤水分亏缺引起的灌浆后期籽粒中蔗糖向淀粉合成代谢中一些关键酶活性快速下降和籽粒内容物的供应不足是籽粒淀粉积累总量减少、粒重降低的主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276.
植物自毒现象在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该研究针对植物自毒作用强弱与自毒物质浓度相关的低促高抑赫米斯(Hormesis)特性,在An-Johnson-Lovett Hormesis模型中引入生态限制因子米式(Mitscherlich)模型,建立了自毒物质作用的剂量/自毒效应规律的机理数学模型.模型的演示与文献的报道结果一致,用已经发表的多种植物的自毒研究数据进行检验显示很强的拟合效果,说明以生态限制因子为核心建立的自毒模型不仅从植物生长的生物生态学属性上进一步揭示了自毒作用随自毒物质浓度变化的效应规律,同时在应用上具普遍性,这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自毒作用提供了一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277.
无瓣海桑模拟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室中建立红树林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模拟湿地系统,分别用正常浓度(SW)、5倍浓度(FW)和10倍浓度(TW)3种人工配制的生活污水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污灌4个月,无瓣海桑模拟湿地系统对人工合成污水中污染物总净化率平均为N 84.6%,P 91.2%,Cd 91.2%,Pb 94.8%,Zn 84.9%,Cu 87.1%,其中土壤子系统在总净化率中所占比例平均为N 54.5%,P 76.5%,Cd 99.1%,Pb 99.6%,Zn 99.3%,Cu 99.2%。重金属有99%以上是积累在土壤中,表明土壤子系统是本模拟湿地系统净化的主体,这也是植物借以避免污染物伤害的原因之一。与不栽种植物的比较,栽种无瓣海桑的系统中土壤子系统的重金属净化率高,说明红树植物在模拟湿地净化系统中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土壤中N、P被无瓣海桑吸收用于生长,栽种了无瓣海桑的土壤子系统的积累量比不栽种的子系统少。  相似文献   
278.
水稻早熟多子房突变体fon5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向前  邹金松  朱海涛  李晓燕  曾瑞珍 《遗传》2008,30(10):1349-1355
摘要: 在水稻中花11的后代中筛选到1例花器官数目突变体, 突变体主要表现为多雄蕊、多子房和早开花。遗传分析表明, 该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因为对花器官数目突变体曾有报道, 如fon1、fon2、fon3 和fon4, 所以该突变体暂定名为fon5。利用fon5与籼稻品种华粳籼74构建的F2群体对fon5进行基因定位, 发现其与第6染色体上的标记RM400和RM412连锁, 遗传距离分别为10.5 cM 和1.6 cM。通过在两标记间发展6个新的Indel标记, 将该基因定位于116 kb区间  相似文献   
279.
二双斑唇瓢虫对矢尖蚧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顺祥  郭振中  熊继文  何永福 《生态学报》2001,21(10):1602-1606
研究了二双斑唇瓢虫(Chilocorus bijugus Mulsant)对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瓢虫雌成虫对矢尖蚧各虫态的功能反应呈Holling II型,瓢虫对矢尖蚧的捕食效应随捕食者个体间干扰作用的增加而下降,捕食作用率(E)随着瓢虫数增加呈幂函数下降曲线,温度对瓢虫的捕食效应具有显著的影响,寻找效率(a)和处置时间(Th)与温度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猎物密度对瓢虫生殖力的影响呈Logistic曲线。  相似文献   
280.
在水稻中花11的后代中筛选到1例花器官数目突变体,突变体主要表现为多雄蕊、多子房和早开花。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因为对花器官数目突变体曾有报道,如fon1、fon2、fon3和fon4,所以该突变体暂定名为fort5。利用fort5与籼稻品种华粳籼74构建的F2群体对fort5进行基因定位,发现其与第6染色体上的标记RM400和RM412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10.5cM和1.6cM。通过在两标记间发展6个新的Indel标记,将该基因定位于116kb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