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1.
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基因组学的研究已从结构基因组学转向功能基因组学.综述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主要包括应用微点阵、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等方法来研究基因组表达概况、基因组多样性、模式生物体等.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条件培养基对小鼠类器官形态和增殖速度的影响。方法:取C57BL/6小鼠的小肠和结肠,EDTA法分离隐窝,以基质胶包埋,加入不同小鼠肠道类器官培养基培养7 天,使用光学显微镜记录和比较类器官形成率和出芽情况。随后进行二代类器官培养,使用TrypLE将类器官消化为单细胞,重新包埋和培养,使用光学显微镜记录和比较不同类器官培养基对二代类器官的培养效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比较不同条件培养类器官中干细胞标志物Lgr5和分化标志物MUC2的表达。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类器官中ki-67的表达。结果:对于小肠类器官的培养,使用条件培养基1、IntestiCult条件培养基和L-WRN培养基培养结肠类器官的形成率分别为(18.2±4.5) %、(63.8±4.0) %和(82.1±8.4) %。其中使用IntestiCult条件培养基培养类器官的出芽率更高。对于结肠类器官的培养,使用条件培养基1、IntestiCult条件培养基和L-WRN培养基培养结肠类器官的形成率分别为(17.3±7.3) %、(58.0±6.1) %和(46.3±7.4) %。对于二代类器官的培养,IntestiCult条件培养基和L-WRN培养基都能够支持消化为单细胞后的二代类器官培养。干细胞标志物Lgr5和分化细胞(杯状细胞)标志物MUC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使用L-WRN培养基的类器官ki-67阳性比例更高,增殖速度更快。结论:本研究比较了三种不同条件培养基对小鼠类器官形态和增殖速度的影响。经过对比,L-WRN培养基更有利于小鼠肠道类器官的形成和增殖速度。  相似文献   
13.
蒋焱熠  王明荣 《遗传》2012,34(5):519-525
食管鳞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进展快且预后差。由于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 临床确诊的食管鳞癌大多已发展到了中晚期, 治愈难度较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 染色体及基因组DNA畸变均是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文章就食管鳞癌染色体及基因组水平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胃肠富集Kruppel样因子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富集Kruppel样因子 (GKLF)是一个新近发现的真核锌指蛋白 ,它在胃肠道表达丰富 ,其表达与细胞生长停滞有关联。为了解GKLF下调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观察了GKLF有义与反义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系生长特性的影响。GKLF基因反义转染抑制EC970 6细胞GKLF表达时 ,可促进细胞生长 ,说明GKLF下调可参与细胞过度增殖。GKLF基因有义和反义转染 ,均抑制EC970 6细胞的粘附功能 ,提示GKLF也参与了食管鳞癌的转移机制。以上结果说明 ,食管鳞癌中GKLF表达下调 ,促进细胞过度增殖和粘附性下降 ,提示GKLF表达下调参与了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组学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前沿领域。其主要技术手段是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但各有其局限性。芯片技术和质谱技术相结合产生的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9SELDI-TOF-MS)技术,将蛋白质样品的制备,生化反应到检测分析的整个过程集成在芯片上进行,实现了新型,高效,快速,高通量的检测,不仅促进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迅速发展,而且为阐明生命活动的规律和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寻找合适的医药提供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EST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陆佳韵  王秀琴 《生命科学》1999,11(4):186-188
随着HGP(HumanGenomeProject)的实施,人类基因组测序进展顺利,并有望于2003年提前完成。后基因组计划的重点之一在于基因组表达概况和功能的研究。EST(expressedsequencetags)是一组短的cDNA部分序列,是由大量随机取出的cDNA克隆一次测序得到的组织或细胞基因组的表达序列标签。其在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已相当广泛并具有良好的前景。该文就EST的产生、相关数据库和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固本抑瘤Ⅲ号方以及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人胰腺癌裸鼠异位移植瘤的抑瘤作用。方法将4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吉西他滨组、固本抑瘤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固本抑瘤Ⅲ号组,每组10只。于接种后第8天开始给药,观察指标为瘤重、裸鼠体重、移植瘤体积。结果吉西他滨组、固本抑瘤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固本抑瘤Ⅲ号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9.2%、68.9%和28.0%。固本抑瘤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较吉西他滨组抑瘤作用更强(P0.05)。吉西他滨组、固本抑瘤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固本抑瘤Ⅲ号组移植瘤体积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固本抑瘤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体重下降明显,体重较对照组、吉西他滨组及固本抑瘤Ⅲ号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固本抑瘤Ⅲ号方具有增加吉西他滨化疗治疗人胰腺癌裸鼠腋下移植瘤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康维  姚汉清  房丽丽  蔡岩  韩亚铃  徐昕  张钰  贾雪梅  明荣 《遗传》2009,31(3):255-260
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虽经不断改进, 但是总体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文章应用间期细胞核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 对220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的3、8、10、20和Y染色体进行检测,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所测常染色体在食管癌组织中均存在较高的数目畸变率, 主要表现为染色体增益, 包括三体、四体及多体。4条常染色体3、8、10和20号染色体增益率分别为84.9%、77.5%、63.7%和83.2%, 其中多体率各为24.6%、34.9%、23.4%和31.7%。Y染色体在61.2%的男性患者表现缺失。3、8、10和20号探针联合检测食管癌的阳性率为74.5%, 3、8、20和Y染色体探针联合检测男性食管癌的阳性率为85.0%。这些结果提示3、8、10和20号染色体的探针组合和3、8、20和Y染色体探针组合有可能用于食管癌的辅助诊断, 且在诊断男性食管癌病例时后者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9.
Gadd45a,一个受p53和BRCA1调节的生长阻滞和DNA损伤基因,在抑制细胞转化和肿瘤恶性进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Gadd45a可以通过抑制细胞生长以及促进DNA损伤修复等间接或者直接方式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从而抑制细胞转化和肿瘤的恶性进展.此外,Gadd45a还可通过对一些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抑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小鼠结肠炎相关结肠癌分泌蛋白质体外富集的方法;方法:利用结肠炎相关结肠癌小鼠模型,取不同阶段实验小鼠的结肠体外培养48h,收集分泌蛋白质。使用SDS-PAGE分离分析分泌蛋白质,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分泌蛋白质是否存在胞浆蛋白或者核蛋白的污染。结果:在实验条件下收集得到的分泌蛋白重现性好,分泌蛋白中核蛋白和胞浆蛋白的污染较少,且能够明显分辨与病程相关差异表达蛋白质条带。结论:成功建立了结肠炎相关结肠癌分泌蛋白质的体外富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