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Ar(雄激素受体)基因在大鼠睾丸组织中的转录模式。方法:取刚出生的雄性Wistar大鼠,于出生2~65日的不同时间点,脊椎脱臼处死3只不同窝别的幼鼠,提取睾丸组织总mRNA;将mRNA反转录成cDNA,随后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大鼠睾丸组织中Ar mRNA的转录情况。结果:Ar mRNA表达在出生后第2天开始缓慢上升到第16天达到最高值,第16天到第30天迅速下降,第31天出现一个小高峰后到第65天持续缓慢下降。结论:Ar基因在大鼠早期发育睾丸组织中表达量逐渐升高,可能与精原干细胞的增殖及初级精母细胞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检测人质子感知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2A (G2A)和卵巢癌G蛋白偶联受体1(OGR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选取31例HPH患者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组(HPH组),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65.19 ±5.86)岁。同时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诊断标准和呼吸衰竭诊断标准,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NC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3.47 ±6.16)岁。心脏彩超计算HPH组肺动脉压力、进行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测,采集外周血检测G2A、OGR1基因mRNA表达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HPH组PaCO2较NC组明显增高(P<0.05),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o%)和1 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明显低于NC组(P<0.05)。HPH组外周血中G2A mRNA及TNF-α含量明显高于NC组(P<0.05)。OGR1 mRNA与NC组无差别。HPH组G2A mRNA及TNF-α表达与肺动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细胞中质子感知受体G2A表达增加,TNF-α水平增加,G2A的表达和TNF-α水平与肺动脉压力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33.
从中国丙型肝炎病毒(HCV)3b亚型感染者克隆分析包膜蛋白编码基因,并用于HCV 3b亚型假病毒制备。本研究从中国HCV感染血清中筛选克隆到2个3b亚型包膜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分析后构建表达质粒,以1b(Con1)作为对照,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分析不同包膜蛋白表达水平,并制备了HCV 3b亚型假病毒(HCVpp),比较不同HCVpp感染效率。结果表明:2个3b亚型包膜蛋白编码基因(C27与C30)与国际3b参考株TrKj的进化关系较近。C27与C30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8.5%与98.2%),包膜蛋白编码区存在10个氨基酸位点差异,且C27包膜蛋白体外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30,其中C27可制备出高感染效率的HCV 3b型假病毒,其感染效率明显高于C30与HCV 1型(Con1)制备的HCVpp。本研究分析了2个HCV 3b亚型感染者包膜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及表达特性,并首次获得了高感染效率的HCV 3b亚型假病毒,为HCV研究及疫苗与药物研发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血清CRP、PCT和脂肪酶和胰腺炎分型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8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轻型急性胰腺炎6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22例。在入院后1 d、3 d、7 d、14 d测定血清CRP、PCT、脂肪酶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间不同时间点CRP、PCT、脂肪酶及APACHEⅡ评分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胰腺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胰腺炎发病严重程度和糖尿病、饮酒史、胆源性结石病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轻型组CRP、PCT水平1 d、3 d水平和重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7 d及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脂肪酶水平和重型组3 d、7 d及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APACHEⅡ评分和重型组相比,在发病后1 d、3 d、7 d及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方程:Logit P=0.0017×PCT+0.0297×胆源性结石病史+0.093×APACHEⅡ评分-0.193。结论:糖尿病和胆源性结石和重症胰腺炎相关,PCT、APACHEⅡ持续不下降提示胰腺炎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药剂科积极参与下中西药联合使用对消化内科患者用药合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且确诊为消化性疾病患者184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中西药联合治疗,观察并统计临床反应;实验组给予中西药联合治疗,由本院药剂科参与人员、临床医师联合管理。统计并分析两组疗效、用药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0%,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4.56%(X~2=5.944,p=0.015);对照组用药合理率为77.17%,明显低于实验组的89.13%(X~2=5.102,p=0.024);对照组不良反应合理率为61.96%,明显低于实验组的88.04%(X~2=18.026,p0.001)。结论:药剂科的积极参与提高了中西药联合使用对消化内科患者的疗效,也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免疫疗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Ⅲb~Ⅳ晚期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化疗组各30例。联合组采用DC-CIK免疫疗法联合化疗(顺铂+吉西他滨),1个月为一个周期。化疗组仅进行单纯化疗,1个月为一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免疫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DCR显著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的中位PFS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外周血中的CD3+、CD3+CD4+和NK细胞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CD3+CD8+细胞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的CD3+、CD3+CD4+和NK细胞较化疗组显著上升(P0.05),CD3+CD8+细胞较化疗组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疲乏、疼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发生率低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白细胞减少率、血小板减少率显著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DC-CIK联合化疗治疗NSCLC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提高DCR,延长患者的PFS,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7.
杨仙荣  王美琴  李少华 《遗传》2014,36(9):849-856
人类Y染色体由于其性别决定的特殊功能和独有的进化史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Y染色体起源于常染色体,经历了严重的退化过程。由于其缺乏重组,蛋白编码基因少,重复序列多所以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随着比较基因组及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类Y染色体最终命运的争论不断加剧,Y染色体的研究正逐步成为热点。文章综述了人类Y染色体的结构、遗传特点、起源及进化过程,并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对Y染色体的最终命运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以期为从事遗传及性染色体进化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DNA聚合酶θ (DNA polymerase theta,Pol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的DNA修复酶。它在选择性末端连接(alternative end-joining,Alt-EJ)途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常参与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损伤修复。在正常生理状态下,Polθ主要调控基因组稳定性。然而,在恶性肿瘤发生时,Polθ表现出异常高表达水平,并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变过程。研究表明,抑制Polθ活性可导致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缺陷的肿瘤细胞发生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SL)。因此,已经开发出多种针对Polθ的小分子抑制剂,可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以抑制恶性肿瘤的发展。此外,敲除或抑制Polθ活性还能增加HR修复效率,从而提高外源基因靶向整合效果。本文综述了Polθ及其介导的Alt-EJ修复机制在生物学功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靶向Polθ在肿瘤治疗和基因编辑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张俊霞  王利 《广西植物》2021,41(2):318-326
植物口服疫苗是通过转基因植物生产,通过口服的方式预防疾病的生物制品。作为一种新型疫苗,其研究开始于三十几年前。由于植物口服疫苗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传统疫苗的潜在风险,在疫苗生产中具有优势,因此拥有良好的商业生产前景。植物疫苗价格低廉,生产过程安全,可产生与注射疫苗相似效价效果,无论是在控制养殖业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下作为替代方法,还是在某些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卫生条件较差的发展中国家用于预防和控制某些传染病,都是十分理想的。该文对植物口服疫苗生产方法、候选生物反应器、疫苗有效性、适用范围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此外,还着重对目前开展的植物口服疫苗在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其在人类肿瘤预防中所开展的应用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虽然植物疫苗的研究及应用在植物外源基因表达量、免疫剂量、免疫接种途径等方面还存在很多挑战,但依然为传统疫苗学的研发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进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与布比卡因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剖宫产手术中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的5min和7min后MAP值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的5min、7min、10min以及15minHR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Bromage评分0分时间和麻醉后切口感觉疼痛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麻醉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麻醉中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好于左旋布比卡因,临床上剖宫产等腹部手术应该选择布比卡因进行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