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SMTs)临床较为常见,是一类来源于非粘膜层的肿物,有良恶性之分,良性多见。因其表面覆盖正常粘膜组织,常规的内镜下活检只取到粘膜层,难以深达粘膜下层,肿瘤性质难以判定,因此既往多随访观察,肿瘤在短时间内增大或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才予以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超声胃镜(EUS)技术的发展,SMTs的诊断不仅可以定位,还可以定性。随着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经口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等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不仅可获得足够的病理标本更加准确的诊断SMTs,还可以安全、高效的切除病变、避免了外科手术的创伤、减轻了经济负担,本文就内镜下对于SMTs的诊断、微创切除SMTs的方法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3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与3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GSTP1、E-cadherin的表达。结果:GSTP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显著降低(P〈0.05);GSTP1、E-cadherin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2,P〈0.05)。结论:GSTP1、E-cadherin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与肿瘤侵袭程度显著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及预后。  相似文献   
33.
杨丽虹  黄晓俊  金安琴  陈平 《生物磁学》2011,(20):3988-3990
X-连锁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受体(X-linked ectodermal dysplasia receptor, XEDAR )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Xq12,编码的蛋白XEDAR作为新近分离出来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其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增殖、参与细胞分化(胚胎的发育,表皮的分化)、调亡等。XEDAR已在多种肿瘤组织中研究,笔者就其基本概念及在肿瘤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系统评价采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再血管化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10.3)、EMbase(1984~2010.3)、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0年第2期)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10.3),同时手工检索所有纳入试验的参考文献,质量评价后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2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循环组的再血管化率高于单用非体外循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OR=1.78,95%C(I1.40,2.26)]。结论:当前的证据表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冠心病时,再血管化率比非体外循环高;评价患者长期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由于纳入研究随访时间较短,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长时间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5.
X-连锁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受体(X-linked ectodermal dysplasia receptor,XEDAR)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Xq12,编码的蛋白XEDAR作为新近分离出来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其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增殖、参与细胞分化(胚胎的发育,表皮的分化)、调亡等。XEDAR已在多种肿瘤组织中研究,笔者就其基本概念及在肿瘤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6.
通过回顾性归纳分析218例原发性成脓期肛周脓肿患者脓液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了解肛周脓肿患者脓液中主要致病菌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状况。结果表明,218例患者脓液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247株,革兰阳性菌41株(占16.6%),革兰阴性菌206株(占8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145株(占58.71%),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38株(占1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100%,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氯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敏感率均达到85%以上;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对替考拉宁、链霉素、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敏感率均达到85%以上,均为敏感抗菌药物。肛周脓肿患者致病菌分布发生了改变,革兰阴性菌占比下降,革兰阳性菌占比上升,仍以大肠埃希菌急性感染为主。临床上存在敏感抗菌药物,可以首选头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西丁治疗肛周脓肿,然后根据具体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使用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3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在世界范围内感染率高,随着H.pylori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逐渐增加,高效的经验性治疗方案亟待探索。新近Maastricht V/Florence共识及我国第五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均推荐含铋剂四联方案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但是,四联方案存在用药多、药物不良反应多、患者依从性差、部分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无法耐受等缺点。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高剂量阿莫西林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的二联方案与含铋剂四联方案的疗效相近,但用药少,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更高,有可能成为经验性的一线治疗方案,或成为一线、二线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方案。本文就二联方案在H.pylori根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脑损伤与神经炎症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小胶质细胞可以获得促炎或抗炎的特性,但这如何影响神经干细胞 (NSCs)仍有争议。小胶质细胞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极化为M1型小胶质细胞和M2型小胶质细胞。不同类型的小胶质细胞对NSCs的调控作用不同。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并未详细阐明具体的作用机制。本文就不同分化类型的小胶质细胞对NSCs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对比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小切开术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与单纯EST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15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单纯小切开EST术治疗,给予研究组小切开EST+EPBD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一次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等指标;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等临床指标;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取石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术后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9.33%(7/75),显著低于对照组37.33%(2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开EST联合EPBD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显著,该方法可有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至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0.
为了探讨p27Kip1蛋白和CyclinD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收集临床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蜡块64例及正常肺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p27Kip1蛋白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实验发现NSCLC组织中p27Kip1蛋白表达和CyclinD1蛋白表达均明显不同于正常肺组织(P<0.01)。p27Kip1蛋白表达降低与NSCLC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分期增加、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组织学分型无相关性(P>0.05)。CyclinD1蛋白过表达与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p27Kip1蛋白表达与CyclinD1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27Kip1蛋白低表达及CyclinD1过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显示,NSCLC组织中,p27Kip1蛋白表达降低,而CyclinD1过表达,二者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机制有关,可作为预后指标,有利于NSCLC患者预后判断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