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7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依据2003年到2005年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珍稀鹤类巢址调查数据,利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指数进行分析研究:(1)拓扑指数,Voronoi图面积;(2)统计指数,Morishita指数;(3)空间指数,分维数.结果表明珍稀鹤类巢址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聚类分布,这三个指数使我们对珍稀鹤类巢址的聚类现象有了定量的认识,加深对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2.
低能离子束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低能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的原理,比较了离子束介导法与其他遗传转化方法的优缺点,重点对离子束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同时提出了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73.
松花湖富营养化发生的阈值判定和概率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是目前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也是我国面临严峻的水环境问题。选择松花湖为研究对象,以2002~2004年松花湖水体中与富营养化相关指标的特征为依据,运用多元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及室内藻类模拟实验和蒙特卡罗随机模拟的方法,围绕松花湖富营养化主要限制因子识别、富营养化发生的阈值判定和概率分析开展研究。结果指出:总磷和总氮是松花湖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总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第一限制因子;松花湖富营养化发生的阈值为:总磷含量0.065mg.L-1、总氮含量0.843 mg.L-1和叶绿素a浓度11.90μg.L-1;松花湖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概率为0.69,其中,无风险的区域占19.21%、一级的区域占9.79%、二级占20.31%、三级占16.5%、四级占25.8%、五级占8.39%,可见,松花湖大部分区域处于轻度富营养化阶段,小部分区域处于中营养阶段。该结论对全面、合理地了解松花湖富营养化的现状以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松花湖富营养化的发生和保护湖泊水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定量化和制定富营养化的标准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4.
长春市不同土地利用生境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2003年7月和9月对长春市郊区天然次生林、农田、防护林和市区公园绿地等典型土地利用生境进行土壤螨类调查,Tullgren法提取土壤螨类,应用个体密度、类群数量、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甲螨群落MGP分析和捕食性螨类MI等指数,研究土壤螨类的群落生态结构特征,了解土地利用差异对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区共捕获土壤螨类3亚目92属8703只,其中隐气门亚目(Cryptostigmata)54属5091只,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17属1582只,中气门亚目21属2030只。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土地利用差异对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特征影响明显,其中地表凋落物的移除和耕作活动是影响螨类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地表凋落物的移除显著减少螨类群落的类群数、个体密度、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耕作活动促进螨类个体向土壤剖面下层移动,而地表植物群落类型对土壤螨类群落生态结构特征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5.
生态地理区划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程叶青  张平宇 《生态学报》2006,26(10):3424-3433
生态地理区划是国内外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外学者对生态地理区划概念、原则和指标体系和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并就全球、国家和区域尺度的生态地域系统进行划分.其研究经历了从单生态因子分异的规律性认识、生态系统聚合、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一部分的单要素划分到层次约束、相互包容与不包容的等级斑块思维的整体性功能、过程和结构性划分的发展路线.我国生态地理区划在借鉴自然区划的基础上发展较为迅速,并在区划的原则、方法、理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就全国或地区的生态地理综合区划及要素区划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不完善.中国未来生态地理区划应重点展开基础理论研究,构建严密的区划体系和理论体系,更加关注人文要素在区划中的重要影响,注重新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并加强对典型生态地域系统区划研究.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不同水位梯度下的小叶章种群密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人工试验控制水位条件,研究了在不同水位梯度条件下,小叶章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不同时期小叶章种群密度与水位梯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小叶章群落中,0~20 cm的水位梯度条件下,小叶章种群密度的季节动态呈比较明显的双峰型曲线。而小叶章-苔草群落中,在-10、0和30 cm水位梯度,小叶章种群密度季节动态曲线为双峰型。小叶章群落不同水位梯度的季节动态曲线显示,除10和20 cm的水位梯度,种群密度具有随着水位梯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而小叶章-苔草群落小叶章种群密度最大值出现在0 cm水位梯度,种群密度与水位梯度之间关系复杂,没有简单的线性规律。两个群落均在10 cm水位具有明显的变化:试验初期种群密度显著快速增长,而后趋缓,再增长。小叶章种群密度与水位梯度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性,利用两者之间的拟合方程可以估测不同水位梯度条件下的小叶章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77.
为了研究淡水沼泽CH4排放的影响因子及其机制,在中国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样地观测了CH4排放通量以及部分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2003年4~10月生长季内,毛果苔草沼泽CH4通量平均值为3.30 mg·m-2·h-1(最小值为0.65 mg·m-2·h-1,最大值为13.47 mg·m-2·h-1),低于小叶章沼泽化草甸CH4通量平均值4.91 mg·m-2·h-1(最小值为-0.12 mg·m-2·h-1,最大值为16.25 mg·m-2·h-1).在不同阶段,两种类型沼泽CH4通量有明显的变化,控制因子也不一样.4月份低温限制了CH4通量,两种类型沼泽差异很小.5~7月下旬,小叶章沼泽化草甸CH4通量显著高于毛果苔草沼泽CH4通量(P<0.01),这种差异是由融冻作用造成的.8月份,植株密度和剖面中活性有机碳的浓度成为主要的影响因子,毛果苔草沼泽CH4通量比小叶章沼泽化草甸高.  相似文献   
78.
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温度对气温的响应特征及对CO2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2年的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了沼泽湿地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特征,以及土壤温度对沼泽湿地植物 土壤系统CO2排放的影响,并对CO2排放的季节性变化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融冻作用开始,沼泽湿地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强度不断增大,根层土壤温度与气温间呈显著指数关系(R2=0.94,P<0.01),但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变小,土壤温度对气温的响应强度减弱.沼泽湿地植物 土壤系统CO2排放与根层土壤温度有关,二者呈显著指数相关关系(R2=0.84,P<0.01),利用模型模拟计算出沼泽湿地2003年生长季植物 土壤系统CO2排放通量平均值为664.5±213.9 mg·m-2·h-1,野外定位观测值为634.0±227.7 mg·m-2·h-1,二者之间差值不大,表明利用此方法可以对沼泽湿地生长季CO2排放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79.
三江平原生长季沼泽湿地CH4、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6~9月采用静态箱_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生长季不同淹水条件下沼泽湿地CH4、N2O的排放进行了同步对比研究,并探讨了影响气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生长季沼泽湿地CH4和N2O排放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长期淹水的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和漂筏苔草(Carex pseudocuraica)植物带CH4的平均排放强度分别为259.2和273.6 mg•m-2•d-1,高于季节性淹水的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植物带的排放强度(38.16 mg•m-2•d-1)(p<0.00 0 1);而生长季N2O的平均排放强度分别为0.969、0.932 和0.983 mg•m-2•d-1, 植物带间无显著差异(p=0.967)。相关分析表明,气温和5 cm深地温对沼泽湿地CH4生长季排放通量的影响较大,而水位则是影响长期淹水沼泽N2O排放通量的主要因素;不同类型湿地间CH4平均排放强度的差异主要受水位的控制,而强烈的还原环境可能是导致不同类型湿地具有近似的N2O排放强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80.
为了解供氮水平对不同时期盐胁迫下水稻(Oryza sativa)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以2个北方常规粳稻(Oryza sativa subsp. japonica)品种为材料, 在5个氮水平下进行培养, 于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分别进行盐胁迫处理, 测定分析了水稻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盐胁迫下水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表观叶肉导度(AMC)均显著降低, 在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分别以2N、1N和1/2N水平下降低的百分率最小; 气孔限制值(Ls)则显著增加, 分别以2N、1N和1/2N水平下增加的百分率最大。盐胁迫下, 与对照相比, PSII的实际光合效率(ΦPSII)、表观光合量子传递效率(ETR)和光化学淬灭(qP)均显著降低, 在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分别以2N、1N和1/2N水平下降低的百分率最小; 非光化学淬灭(NPQ)呈增加的变化趋势, 与对照相比, 分别以2N、1N和1/2N水平下增加的百分率最小。以上结果说明盐胁迫下水稻孕穗后, 供氮水平适量降低有利于减缓叶片光合作用的下降, 提高其抵御盐害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