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7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土壤团聚体固碳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对维持土壤肥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缓解温室气体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土壤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的物理保护是土壤碳固定的重要机制.本文综述了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固定作用,土壤团聚体固碳机制研究的经典方法和现代常规方法,并且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2.
松嫩平原退化草地羊草种子萌发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温度(恒温和变温)、水分(含水量2.5%-40.0%)和干旱胁迫、土壤类型(盐碱土和非盐碱土)和盐碱胁迫(NaCl和Na2CO3)等环境因子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子萌发的影响。恒温下未经打破休眠处理的羊草种子发芽率不足2%, 变温下羊草种子发芽率可达85.3%, 表明温度是影响羊草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之一。羊草种子萌发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为2.5%-15.0%, 随着含水量继续增加, 发芽率呈下降趋势。松嫩平原盐碱化土壤对羊草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羊草种子在重度盐碱土(pH 10.24)中发芽率仅为6.0%, 而在非盐碱土中发芽率可达61.3%。羊草种子在萌发阶段的耐盐碱能力差, 随着NaCl和Na2CO3浓度增加, 发芽率呈显著下降趋势, 且Na2CO3的抑制作用更强。松嫩平原盐碱环境下羊草种子萌发受到抑制是该地区羊草草地退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3.
斑背大尾莺sinensis亚种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枫  王强 《动物学报》2006,52(6):1162-1168
斑背大尾莺(Megalurus pryeri)为东亚特有鸟类,数量稀少(常家传,1995;马敬能等,2000),2003年IUCN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将斑背大尾莺列为易危物种(汪松、解焱,2004)。斑背大尾莺有2个亚种,指名亚种(M.P.pryeri)仅在日本本州岛北部的Kanto平原北部繁殖,越冬区在本州岛中部的太平洋沿岸(Fujitaand Nagata,1997);sinensis亚种在我国仅见于湖北汉口(冬候鸟)、河北秦皇岛(旅鸟)和辽宁朝阳地区(繁殖鸟?)(郑作新,1987)。  相似文献   
114.
利用实际调研走访与区域生态规划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吉三角”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研究区生态网架.结果表明:依据生态资源丰富度、生态恢复性、农田防护林体系、环境承载力、林业基础、生态系统完整性等因素,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东部低山丘陵生态区、中部平原生态区和西部平原湿地生态区3种区域生态功能区;在对研究区生态节点进行标识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生态廊道(哈大线区域轴带、长春-吉林、长春-松原、吉林-松原、吉林-四平、松原-四平交通廊道)及区域生态网架(一环、三核、三带);基于区域生态安全的要求,建构了包括区域生态保育区、区域生态恢复区和区域生态治理区在内的“吉三角”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框架.  相似文献   
115.
孙虎  韩良  佟连军  孔凡娥 《生态学报》2006,26(5):1597-1604
通过生态意义下区域竞争力的研究,提出了经济自由空间的概念.在进行模型静态和动态的分析后,得出科技的进步对区域潜在竞争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结论.在实证研究方面,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根据生态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生态科技进步等13个指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态经济水平以及区域竞争力进行了排名.结果发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原因,在生态意义下我国各个区域的区域竞争力也成空间上的东、中、西分布格局.在上述理论和实证探讨的基础上,还分别就生态条件下区域发展的公平和效率以及生态条件下有关不发达地区的区域政策进行了探讨.认为生态条件下,如果政策制定不得当,不发达地区会处于更加不平等的地位,所以政策制定者应该重新认识传统的区域理论和区域政策.  相似文献   
116.
新开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基于利用不同时期的地形图和TM遥感数据,运用ARC/INFO软件,以马尔柯夫空间概率模型为基础,对新开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的分析,论证新开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日趋不合理:不仅林地占地最小,而且土地盐碱化、沙化严重,草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恶化方向发展,分析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探讨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生态学意义,提出了治理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7.
行道树叶绿素变化的高光谱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样分析了城市行道树(长春市主要街道)与对比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相应树种的叶绿素变化,并对由叶绿索变化引起的光谱反射率以ASD光谱仪进行了测试,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单波段回归分析、V1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的模型分析以及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环境对行道树叶绿素有重要影响,但是对针叶树种响应较小,而阔叶树种响应较大;2)光谱反射率与测试树种叶绿素含量关系密切,在740~760nm附近确定性系数达0.72以上;3)PSSR植被指数与测试树种的叶绿素含量关系密切,幂函数回归的决定系数R^2为0.82左右。3)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提高光谱反射率模型反演植被叶绿素含量的水平,模型的决定系数R^2高达0.97。表明高光谱遥感可以用来监测因城市环境引起的植被叶绿素变化。  相似文献   
118.
遮荫处理对东北铁线莲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云贺  韩忠明  韩梅  杨利民 《生态学报》2010,30(24):6762-6770
遮荫处理对东北铁线莲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9.
三江平原农业生态系统露水凝结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阎百兴  徐莹莹  王莉霞 《生态学报》2010,30(20):5577-5584
露水是农业生态系统水分平衡、养分循环不可忽视的输入项。在对露水相关参数设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农田露水的凝结规律。选择杨木棒做为露水收集器,在三江平原于作物生长季(6月初—9月末)对水稻、玉米和大豆茎叶上的露水凝结进行了实地监测。结果表明:生长季农作物约70%的无雨夜间有露水凝结,年露日数约为70d;7、8月份作物露水强度最强,丰水年露水强度显著强于平水年(P0.05),水稻和大豆的露水强度基本持平,显著高于玉米露水强度(P0.05);垂直方向上各作物露水凝结规律一致,冠层露水强度强于顶层,底层露水强度最弱;农作物露水量较为可观,旱田作物年露水量保守值约为10—15mm,水田作物年露水量为旱田的2—3倍,叶面积指数(LAI)成为限制作物年露水量的关键因子。此外,露水对水田喷洒叶面肥等农业生产活动有指导意义,在旱田作物抗病虫害、集水抗旱方面具有重要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20.
挠力河流域河流生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选择挠力河流域6个河段21个样点进行河流生境质量调查和评价。采用包括河水、河道和人类干扰等3大项目共11项评价指标,涵盖河流水量、水质和速度与深度组合,河道形状、结构、侵蚀程度和植被状况,河岸人类活动、周围土地利用以及水工设施等河流生境质量评价指标系统,进行河流生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全流域47.6%的样点河流生境质量处于优等或良好等级,33.3%的样点为一般等级,约19.1%的样点为较差等级,没有最差等级的样点。研究表明,挠力河流域河流生境质量整体状况良好,个别样点生境质量较差;河流生境质量受到周围土地利用的重要影响;河流生境质量与河流水质及河流生物完整性密切相关。有关河流生境评价的指标与标准以及参照系等研究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