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45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8 毫秒
851.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群落最小取样面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塔里木河下游退化程度不同的3个典型断面,采用相邻样方格子法,调查荒漠河岸林群落的种-面积关系,利用种-面积饱和曲线方程拟合的方法对群落的最小取样面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断面的群落最小面积分别设为1500、2000和2500 m2可以满足精度为60%~80%的研究要求,满足精度为90%研究要求的群落最小面积分别为2500、3600和4500 m2;群落最小面积呈现随植被退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地下水埋深对群落最小面积的影响并不明显;种-面积饱和曲线针对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群落最小面积拟合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52.
不同初始密度棉蚜种群动态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棉蚜初始密度对其种群过程的影响,在棉田控制1和20头·叶-1 2个初始密度,通过尼龙网纱袋构建在封闭(套袋)与开放(不套袋)条件下,监测棉蚜在不同初始密度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初始密度越大,棉蚜种群峰值越高,封闭条件和开放条件棉蚜种群峰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初始密度越大种群高峰期越早,开放条件比封闭条件种群高峰期提前;封闭条件下,初始密度越大,种群崩溃越快.种群发展初期,初始密度越小,种群增长率越大,开放条件比封闭条件棉蚜种群增长快;种群高峰期和崩溃期,不同初始密度棉蚜种群增长率没有显著差异.初始密度影响有翅蚜形成,初始密度越大,有翅蚜比例越高;但封闭条件和开放条件有翅蚜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53.
根茎型木本克隆植物准噶尔无叶豆的种群数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根茎型木本克隆植物的特征, 不以种群的分株数量代表种群大小, 而尝试以不同茎级的根茎长度代表种群大小, 运用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殖力表和Leslie矩阵模型, 研究了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的两个种群——A种群(46°31.09′ N, 88°33.06′ E, 紧邻乌伦古湖)和B种群(46°28.07′ N, 88°33.07′ E, 位于沙漠腹地)的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 种群存活表现为Deevey-I型。A种群在中龄阶段受到的人为干扰较大, 死亡率出现高峰, 种群的净增长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较低, 表现为衰退型种群, Leslie矩阵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 15 a内种群呈现下降趋势; B种群所受到的压力主要是干旱贫瘠的荒漠环境所导致的系统压力, 种群的R0、rm和λ值适中, 表现为缓慢增长型种群, Leslie矩阵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 15 a内种群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此外, 研究结果验证了Leslie矩阵模型可以扩展应用到根茎型木本克隆植物这类特殊生活型植物的种群数量动态研究上。  相似文献   
854.
Ammopiptanthus nanus is an endangered evergreen shrub endemic to the deserts of central Asi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laying further desertification. We examined allozyme variation and AFLP diversity in A. nanus populations and investigated the mating system of this species using progeny arrays assayed for polymorphic allozyme loci. Mating system analysis in the Keyi'eryongke'er population showed low levels of outcrossing, and strong inbreeding depression. Low levels of genetic variation were detected at both population (allozyme, Pp=14.0%, A=l.14, He=0.031; AFLP, Pp=14.5%, 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 I=0.063) and species (allozyme, Pp=21.1%, A=1.21, He=0.040; AFLP, Pp=20.9%, I=0.083) levels; while moderat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existed among populations, as indicated by allozymes (Gsa-=0.081) and AFLP (GST=0.151-0.193). Founder effect, bottlenecks in evolutionary history, the mixed mating system and co-ancestry may have influenced the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A. nanus. Markers of both types provide new insights for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indicating that the Biao'ertuokuoyi and Keyi'eryongke'er populations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for in situ conservation and regarded as seed sources for ex situ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855.
分析了伊犁贝母不同生育期(返青期、显蕾期、盛花期和收获期)根际、非根际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探讨了根际土壤微生物与西贝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伊犁贝母的生长发育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分布规律是:细菌放线菌真菌。除了显蕾期非根际真菌数量大于根际以外,其他生长时期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远远大于非根际,细菌根际效益明显。盛花期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达到了最多。土壤真菌与西贝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56.
短时间高温处理对棉蚜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种群动态与高温的关系,研究了不同温度(30、34、38、42、46℃)、不同处理时间(1、2、5、8h)对棉蚜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处理时间条件下,棉蚜的存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同一处理温度下,棉蚜的存活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30~38℃温度范围内,棉蚜存活率降低缓慢,从42℃开始棉蚜的存活率迅速降低。棉蚜半数致死温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相同处理时间条件下,若蚜半数致死温度高于成蚜,若蚜较成蚜更耐高温。  相似文献   
857.
为了解和加深盐生植物资源在植物盐方面的发展程度,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可视化网络分析、内容分析法对中国知网搜集的2021年6月30日前的植物盐专利数据进行分析,从专利的发文量、专利发明人、专利申请人、专利主题了解植物盐领域的研究情况,结果表明:植物盐专利的年发文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前期以独立发明人为主,近几年开始有合...  相似文献   
858.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多枝柽柳茎干液流及耗水量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2005年4—11月,利用植物茎流计研究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漠公路防护林植物多枝柽柳的茎干液流特性和耗水量.结果表明: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腹地,土壤水分充足时,直径为3.5和2.0 cm的多枝柽柳在整个生长季的日平均耗水量分别为6.322和1.179 kg;多枝柽柳的茎干液流呈单峰曲线型,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茎干液流随环境因子变化而波动;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总辐射、风速、温度是影响茎干液流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可以用总辐射和风速的线性回归模型预测茎干液流的变化.沙漠腹地多枝柽柳的蒸腾耗水量相对较高,是因为在较为充足的水分供应条件下,多枝柽柳通过大量的水分消耗来抵御干燥高温的沙漠环境.  相似文献   
859.
长期以来,鸟类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涉及到多个行业,造成经济损失,且难以防控。本文旨在摸清对新疆农业造成损失的鸟类种类及危害程度,阐述鸟类出没规律,进而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2019至2021年,基于样线法、问卷法、田间观测与取样法、防鸟粘网计数、物种鉴定与胃容物解剖等,在新疆的墨玉、乌什、拜城和昌吉大范围布设观测点,对农田、果园、水库等典型生境进行调查,得出现有害鸟种类以及受害的类型、损失程度、预防措施、经济补偿等,最后完成鸟害评估。共记录到对农业有害鸟类10目19科40属49种(类),已超出了新疆鸟类种数的10%。它们危害作物包括玉米、小麦、水稻、葡萄、红枣、油葵等,其中以冬小麦(52.9%)和酿酒葡萄(14.4%)损失较大。除此以外,也会对收获中的土豆、西瓜、甜瓜、核桃、草莓、枸杞等构成危害。对于整个调查区域而言,鸟类光顾或平均取食的概率约为28.6%,呈由北向南递减的规律(R2=0.893,P<0.05)。抽样分析,估计一些地方收成减产或损失达26.6%。即使如此,当地农民却较少采取预防措施,仅有18.0%的农户采取了防范措施(如大喇叭、粘鸟网、稻草人、驱鸟剂等)。目前,保险理赔与政府补贴微乎其微,低于9.53%或无。最后,笔者探讨了国内外驱鸟与粮食安全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驱鸟和物理恐吓等。--些方法会伤及无辜种类,如一些猛禽和食虫鸟类。未来鸟类与人类的冲突将会愈演愈烈,同时折射出野生动物生存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尴尬处境。其实,有效地防止鸟害,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  相似文献   
860.
人工绿洲潜在景观格局及其与现实格局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结合,探讨了农业景观中潜在景观格局的概念、潜在格局分析单元等理论问题;并以新疆石河子垦区的150团场为例,用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嵌块体伸长度、聚集度、形状破碎化、分维数等量化指数,对其潜在格局进行了分析,与以1982和1995两个年度的土地利用现状为分类基础的现实格局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潜在格局到现状格局均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因此,用土壤类型的不同分类单元完全可以作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