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荒漠河岸林是塔里木极端干旱区唯一的森林群落类型,群落结构组成简单。我们采用种-面积曲线、群落系数-面积曲线与重要值-面积曲线3种方法对塔里木河上游荒漠河岸林灰胡杨(Populus pruinosa Schrenk)群落最小面积进行研究。结果显示,4种饱和种-面积曲线的拟合效果差异明显,S=aA/(1+bA)和S=a(1-e-bA)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较高(P < 0.01),拟合效果优于其它2种模型。当取样面积为100 m2时,可包括群落60%~80%的物种数,取样面积为200 m2时,则可包括群落90%的物种数。群落系数-面积曲线与重要值-面积曲线2种方法确定的群落最小面积均为400 m2,二者克服了种-面积曲线仅关注物种出现与否和饱和种的估算问题,拟合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更适用于塔里木荒漠河岸林最小取样面积的确定。本研究结果表明荒漠河岸林包括60%、80%、90%群落物种的临界抽样面积分别为100 m2、200 m2和400 m 2,可以满足不同研究精度的要求;塔里木河上游荒漠河岸林灰胡杨群落学调查的最适取样面积是400 m2。  相似文献   

2.
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取样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杂类草群落和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群落为代表,在东北松嫩平原研究了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取样强度。巢式样方种-面积曲线结果表明:两个群落的最小面积均为1/4~1/2 m2。 Pielou积累样方多样性指数-取样数曲线结果表明:羊草-杂类草群落1、1/4、1/6 m2正方形样方最小取样数分别在12、22、28个左右; 贝加尔针茅-线叶菊群落分别在10、18、25个左右。群落水平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取样数目的增加。当积累样方数超过最小取样数后,多样性指数-取样数曲线进入平衡状态,上述3种取样面积的结果趋于一致,并在概率95%水平差异不显著。赞成小面积大数目的取样策略。  相似文献   

3.
太白山几类植物群落灌木及草本层的最小取样面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条非饱和与2条饱和曲线方程对太白山7种类型植物群落(Ⅰ.锐齿栎林、Ⅱ.铁橡树林、Ⅲ.红桦林、Ⅳ.巴山冷杉-牛皮桦林、Ⅴ.巴山冷杉林、Ⅵ.太白红杉林和Ⅶ.头花杜鹃-大毛状薹草灌草丛)灌木及草本层拟合的种-面积曲线,计算研究精度要求分别为60%、70%、80%、90%时各群落各层的最小取样面积,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灌木及草本层最小取样面积均随研究精度增高而增大,群落Ⅰ~Ⅶ灌木层的取样面积分别为96、35、73、63、75、1701、8 m2时,草本层为91、91、57、59、71、657、m2时,可满足精度80%以下的研究要求;灌木层的取样面积为163、62、122、104、120、296、35 m2时,草本层为150、151、109、110、126、1192、9 m2时,可满足精度90%的研究要求.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群落灌木及草本层最小取样面积存在差异,有些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因此,在野外调查时应根据研究精度要求和群落类型合理设置最小取样面积.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群落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湘  李卫红  陈亚宁  马建新 《生态学报》2007,27(5):1951-1959
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监测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群落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动态,分析其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表明:(1)胡杨和柽柳群落土壤呼吸的日变化过程相同,最大值出现时间一致,呈单峰值曲线,但是不同月份最大值出现时间不同;(2)胡杨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大于柽柳群落的;(3)胡杨和柽柳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与距地表2cm处气温之间存在显著的指数关系,但是不同植物类型的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有所不同;(4)胡杨和柽柳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都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塔里木河下游76%~93%左右的荒漠河岸林群落土壤呼吸速率受温度和水分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5.
陈泓  黎燕琼  郑绍伟  王玲  何飞  刘军  慕长龙 《生态学报》2007,27(5):1818-1825
研究采用3种饱和曲线方程拟合出的群落种-面积曲线,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群落的最小面积进行研究,取比例因子P分别为0.6、0.7、0.8、0.9,求得灌丛群落的最小面积或临界取样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当ρ取0.6、0.7、0.8时,阴、阳坡各海拔梯度样地群落最小面积均小于或略大于100m^2,样方可设置为10m×10m,即样地面积为100m^2,可以满足精度60%~80%的研究要求。当ρ取0.9时,阴、阳坡各海拔梯度样地群落最小面积均小于200m^2,样方可设置为10m×20m,即样地面积为200m^2,可以满足精度90%的研究要求;群落最小面积呈现出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的趋势,且最小面积所含物种数也随之增加;在相对应的海拔高度上,海拔2000m以下群落最小面积及所含物种数阴坡明显大于阳坡,而在2200m左右的高海拔则是阴坡与阳坡相接近;对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群落类型而言,由方程(1)、(2)拟合所得的种一面积曲线较好于由方程(3)拟合所得的种.面积曲线。  相似文献   

6.
基于近40年5个不同时期的Landsat遥感数据和样地调查资料,对塔里木河干流以荒漠河岸林为主体的植被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干流平均植被覆盖度为15%,空间差异明显,总体上呈上游高(20%)、下游低(9%),北岸高(17%)、南岸低(12%)的特征。植被带宽度也有同样的分布特点;(2)塔里木河干流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0.0038·10年-1,但不同河段差异明显,上游增加速度最快,平均增加速率为0.0083·10年-1,中游增加速度为0.0013·10年-1,而下游呈现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0003·10年-1;(3)从不同植被覆盖等级来看,塔里木河干流以中低植被覆盖度所反映的荒漠河岸林呈减少和退化趋势,以高植被覆盖度所反映的耕地和人工植被面积呈增加趋势;(4)塔里木河干流上游植被带宽度和覆盖度的增加是由研究区内人工绿洲扩大所致,是以牺牲下游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7.
 以同处于干旱区的塔里木河下游(铁干里克)和黑河下游(乌兰图格)断面为研究区, 比较了荒漠河岸林主要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spp.)、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在长期遭受不同干旱胁迫下的根、枝条木质部导水力和栓塞化程度的变化特征, 并分析了木质部导水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适应策略。结果表明: 1) 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的导水能力显著高于塔里木河下游, 其中柽柳、胡杨、疏叶骆驼刺和花花柴根木质部的初始比导率(Ks0)分别高11.97、6.74、7.10和3.73倍, 枝条的Ks0分别高9.48、3.65、2.07和1.88倍, 地下水埋深导致的干旱胁迫程度不同是诱发荒漠植物导水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 2)柽柳耐干旱能力最强, 适应范围较宽, 而花花柴、疏叶骆驼刺的耐旱性相对较弱, 适生范围较窄, 这可能与植物的根系分布有关; 3)干旱胁迫较轻时, 枝条木质部是荒漠河岸林植物水分传输的主要阻力部位, 干旱胁迫严重时, 根木质部是限制植株水流的最大阻碍部位; 4)荒漠河岸林植物主要通过调节枝条木质部的水流阻力来适应干旱胁迫, 且其适应策略与干旱胁迫程度有关, 干旱胁迫轻时, 植物通过限制枝条木质部水流来协调整株植物的均匀生长; 干旱胁迫严重时, 植物通过牺牲劣势枝条、增强优势枝条水流来提高植株整体生存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在我国森林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研究它们的土壤与表层凋落物的呼吸有助于了解它们的碳源汇时空分布格局及碳循环过程的关键驱动因子。采用Li-Cor 6400-09连接到Li-6400便携式CO2/H2O分析系统测定湖南两种针叶林群落(2007年1月至12月)的土壤呼吸及其相关根生物量和土壤水热因子。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和马尾松群落中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显著, 在季节动态上的趋势相似, 都呈不规则曲线格局, 全年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186.9 mg CO2&#8226;m–2&#8226;h–1和242.4 mg CO2&#8226;m–2&#8226;h–1。从1月开始, 两种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由最小值33.9 mg CO2&#8226;m–2&#8226;h–1和38.6 mg CO2&#8226;m–2&#8226;h–1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 杉木群落到7月底达到全年中最大值326.3 mg CO2&#8226;m–2&#8226;h–1, 而马尾松群落到8月中旬达到最大值467.3 mg CO2&#8226;m–2&#8226;h–1, 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指数相关, 土壤温度可以分别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91.7%和78.0%, 和土壤含水量呈二次方程关系, 土壤含水量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5.4%和8.4%。由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拟合的指数方程计算Q10值, 杉木和马尾松群落中全年土壤呼吸的Q10值分别为2.26和2.13, Q10值随着温度升高逐渐减小。两种群落土壤呼吸的差异主要受群落植被的根生物量、群落的凋落物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福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米槠林)最小面积的确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种-面积曲线”,“群落系数-面积曲线”以及“重要值-面积曲线”3种方法对福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米储林)的最小面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3种方法确定的群落最小面积基本下相同。对所研究的植被类型。样地面积为400m^2时,可包括整个群落60%的物种数目;样地面积为1000m^2时,则可包括整个群落90%的物种数目,确定最小面积时应比计算出的理论面积稍大一些为宜,即样地面积大小为1200m^2。  相似文献   

10.
为解释塔里木荒漠河岸林群落构建和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形成的机理, 本文以塔里木荒漠河岸林2个不同生境(沙地、河漫滩) 4 ha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 基于两样地物种调查数据, 采用统计模型(对数级数模型、对数正态模型、泊松对数正态分布模型、Weibull分布模型)、生态位模型(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断棍模型)和中性理论模型(复合群落零和多项式模型、Volkov模型)拟合荒漠河岸林群落物种多度分布, 并用K-S检验与赤池信息准则(AIC)筛选最优拟合模型。结果表明: (1)随生境恶化(土壤水分降低), 植物物种多度分布曲线变化减小, 群落物种多样性、多度和群落盖度降低, 常见种数减少。(2)选用的3类模型均可拟合荒漠河岸林不同生境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 统计模型和中性理论模型拟合效果均优于生态位模型。复合群落零和多项式模型对远离河岸的干旱沙地生境拟合效果最好; 对数正态模型和泊松对数正态模型对洪水漫溢的河漫滩生境拟合效果最优; 中性理论模型与统计模型无显著差异。初步推断中性过程在荒漠河岸林群落构建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但模型拟合结果只能作为推断群落构建过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不能排除生态位过程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