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赖水发  余正良  陈上权  刘红  曾治高 《生态学报》2020,40(21):8005-8013
赣江发源于武夷山脉南段西麓的高山岭间,该区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蕴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然而关于该区域两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调查非常匮乏,不利于赣江源头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于2016年4-9月期间在江西赣江源区域采用样线法调查了两栖动物的资源状况、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特征,比较了它们在山地森林区、丘陵森林与农田区和盆地农田区3类栖息地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赣江源区域分布有8科23种两栖动物,新增记录3个物种,包括尖舌浮蛙、寒露林蛙和九龙棘蛙,泽陆蛙和饰纹姬蛙为优势种。赣江源区域的两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存在显著的季节间差异和栖息地间差异;两栖动物季节性繁殖是造成前者差异的主要因素,而土地利用类型、栖息地特征、空间距离、生活习性的物种特性等因素成就了后者差异的出现。因此,春、夏季一般有比秋季见到更高的两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山地森林区的两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盆地农田区次之,丘陵森林与农田区的最低。山地森林区应成为赣江源区域两栖动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在3类栖息地中均有分布,且在盆地农田区和山地森林区能见到更多个体,但农田区分布的虎纹蛙遭受到更大的威胁,建议加强对农田区虎纹蛙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主要捕食部分昆虫、蜘蛛、蚯蚓、小型蛙类和小鱼等,但尚未见报道鳄蜥捕食其他相对较大的动物。本文报道了鳄蜥捕食变色树蜥(Calotesversicolor)和翠青蛇(Cyclophiopsmajor)的现象,以全事件记录法观察分析了鳄蜥猎捕这两种爬行动物的行为过程。这次新发现说明鳄蜥食谱较广,具有捕食蜥蜴等个体偏大动物的能力。因此,我们建议在饲养繁育中投喂更多类型的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3.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2016,24(8):963-38
正根据2016年5月10日在中国法学会"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咨询会"和2016年6月7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通过前咨询会"上的发言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6年修订)》提出了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habitat):"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违法猎捕野生动物、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www.npc.gov.cn),填补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立法的空白,是《野生动物保护法》立法的一个积极进步  相似文献   
14.
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 问题与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外相机(camera traps)作为对野生动物进行“非损伤”性采样的技术, 已成为研究动物多样性、种群生态学及行为学的常用手段之一。其发展和普及为中国野生动物多样性和物种保育研究带来了诸多机会。如今, 国内大多数自然保护区都在运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物种监测工作。本文结合20年来已发表的相关研究, 从内容、实验设计以及发展趋势方面, 总结了目前红外相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并就相机对动物的干扰性、影像识别、研究的适用范围及安全保障四个方面, 对该项技术在实践中存在的限制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红外相机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提出了建立技术规范、数据集成和共享、影像数据版权维护、提高监测效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海南坡鹿对采食场地及食物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采食痕迹估计法对海南坡鹿(Cenrus eldi hainanus)的食性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取食地1273个,其中旱季748个,雨季525个.海南坡鹿取食植物234种,其中木本植物71种,草本植物161种,蕨类植物2种.其中取食频率超过0.01%的有76种,取食频率占总取食频率的81.85%.无论旱季和雨季坡鹿对采食场地都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旱季X2=21.476,P=0.000 7;雨季X2=19.882,P=0.001 3;df=5).尽管旱季坡鹿更多地选择在低平地热带草原生境中采食、雨季则喜欢季雨林,但是它们选择采食场地的季节性差异没有达到显著的水平(X2=9.447,P=0.092 5,df=5).坡鹿对植物种类的选择存在季节性差异,旱季喜欢采食的植物种类比雨季更多(30种vs.18种),采食的木本植物种类的比例也高于雨季(14种vs.6种).  相似文献   
16.
对7只斑尾榛鸡(Tetrastes sewerzowi)成体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测量。消化管总长(161±21)cm,其中小肠、盲肠分别约占消化管总长的40.2%±3.2%和44.9%±2.4%。嗉囊容量约(42±9)ml。相对于其他体重接近的松鸡科鸟类,斑尾榛鸡的盲肠与小肠之比较大,可能与适应消化高纤维的食物有关。  相似文献   
17.
巨蜥隶属爬行纲(Reptilia)有鳞目(Squamata)巨蜥科(Varanidae)巨蜥属(Varanus),全球约有70种(IUCN 2010),分布区包括非洲、南亚次大陆、东南亚至新几内亚、澳洲及印度洋岛屿(赵尔宓等1999)。巨蜥多栖息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河岸附近或沿海河口(赵尔宓1998,徐正强等2006)。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奇台沙蜥(Phrynocephalus grumgrzimailoi)和旱地沙蜥(P. helioscopus)体况指数的年龄性别特征, 及其与海拔、年均温、年降水量、平均日较差之间的关系, 我们测量了阿勒泰地区84只奇台沙蜥与176只旱地沙蜥的体况数据, 用log体重/log头体长表示体况指数。结果显示: (1)旱地沙蜥与奇台沙蜥间体况指数差异显著。(2)旱地沙蜥体况指数雌雄两性差异不显著, 奇台沙蜥体况指数雌雄两性差异显著。(3)两种蜥蜴成体与亚成体间体况指数均差异明显。(4)以月份为单位, 奇台沙蜥体况指数月份差异明显, 旱地沙蜥体况指数月份差异不明显。(5)年均温对奇台沙蜥体况指数有重要影响, 而年降水量为补充因子, 主要通过与其他生态因子组合发挥作用, 海拔对旱地沙蜥体况指数有影响。这些结果表明两种沙蜥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反应不同, 在不同环境的适应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喀纳斯河谷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 共布设36个相机位点, 累计12,006个拍摄日, 收集独立有效照片2,038张, 共鉴定野生动物51种, 其中兽类4目8科15种, 鸟类9目15科36种。记录到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 即紫貂(Martes zibellina)、貂熊(Gulo gulo)和黑鹳(Ciconia nigra); 国家II级保护动物11种。9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受威胁物种, 其中极危(CR) 1种, 即驼鹿(Alces alces); 濒危(EN) 3种, 即貂熊、马鹿(Cervus canadensis)和松鸡(Tetrao urogallus); 易危(VU) 5种。白背啄木鸟(Dendrocopos leucotos)等14种鸟类为保护区新记录, 我们首次在野外拍摄到驼鹿指名亚种(A. a. alces)。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 RAI)分析结果显示, 马鹿为喀纳斯河谷兽类优势种(RAI = 9.878), 鸟类中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相对多度最高(0.258)。我们建议保护区进一步对雪豹(Panthera uncia)、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等物种开展专项调查和评估。本论文为阿尔泰山喀纳斯河谷鸟兽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有助于后续物种保护和管理计划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调查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兽类及鸟类多样性, 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 我们利用GIS将调查区域划分成1 km × 1 km的网格, 并布设了110台红外相机, 每3-6个月回收一次数据。累计获得19,748个相机工作日, 采集可辨别鸟兽照片和视频55,858份, 独立有效探测6,856次, 共记录到野生兽类4目12科17种, 鸟类5目12科33种。其中, 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 即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和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Ursus thibetanu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和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等15种, 合计占野生物种总数的40.0%; 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2种, 易危(VU)的5种, 近危(NT)的2种, 合计占野生物种总数的18.0%; 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的1种, 濒危(EN)的1种, 易危(VU)的8种, 近危(NT)的9种, 合计占野生物种总数的38.0%。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前5种兽类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野猪(Sus scrofa)和川金丝猴, 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前5种鸟类为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和橙翅噪鹛(Trochalopteron elliotii)。本调查为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为后续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