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7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9 毫秒
991.
宏生态学(Macroecology)及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慧建  蒋志刚  王祖望 《生态学报》2003,23(6):1192-1199
宏生态学是生态学与其他宏观学科不断交叉和融合后的产物。它以个体、种群和物种的生态特征在大时空尺度上的格局和变化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它比其他生态学更强调归纳和推论,也更依赖数据的积累。近年来,宏生态学在对物种一面积关系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生物类群间的物种数量的协同变化以及物种和高级分类单元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新的研究;宏生态学试图将有机论和个体论结合来探讨和总结群落结构中的物种组成规律;并对物种多度和分布格局间的关系从生态位和异质种群角度进行新的解释;个体大小频次分布规律是宏生态学一重要内容,对其深入研究和探讨已与物种多度、能量、分布面积、历史起源等多方面特征相结合,并得到一些普遍性规律;最后,宏生态学还探讨物种在地理区域上的普遍性的分布模式,并对其假说进行检验和探讨。宏生态学在中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但中国具有资源的优势,并具有一定的数据积累,将在宏生态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雄性川金丝猴睾酮分泌与其社群环境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跟踪测定了上海野生动物园一个半放养川金丝猴群中3只先后参与交配繁殖活动的成年雄猴一年中尿中睾酮含量,并结合行为学记录对其性激素和性行为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成年雄猴睾酮分泌峰的出现更多的是由其社会因素的变化引起的,而且,睾酮分泌峰出现的时期并不与雌性受孕高峰期相重叠,提示雄性繁殖具非季节性特点。睾酮分泌峰的出现,一方面说明此时社群的社会关系处于不稳定状态,另一方面发现睾酮水平的提高对雄猴攻击能力的增强起促进作用。由此,本研究认为川金丝猴雌雄性个体在繁殖中采用了不尽相同的繁殖策略[动物学报49(3):325—33l,2003]。  相似文献   
993.
配偶数增加对布氏田鼠社会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军  张知彬 《动物学报》2003,49(4):432-437
为研究配偶数量对布氏田鼠 (Microtusbrandti)社会行为的影响 ,设置了 6组处理方法 :对照组 1♂+1♀配对组 ,只增加雌性配偶的 1♂ +2♀处理组和 1♂ +3♀处理组 ,只增加雄性配偶的 2♂ +1♀处理组和 3♂ +1♀处理组以及同时增加雌雄配偶的 2♂ +2♀处理组。每个处理各设 10个重复。记录各实验组中布氏田鼠在观察箱内 (两个大小为 37cm× 2 7cm× 17cm的有机塑料箱合并而成 ) 10min内发生的非对抗行为频次和对抗行为频次。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其它各组布氏田鼠的非对抗行为频次都明显降低 ,而对抗行为频次都明显增加。有效性比和密度与布氏田鼠社会行为的相关性研究表明 ,配偶数增加主要通过密度的改变来影响布氏田鼠的社会行为 ,配偶数增加引起密度的升高 ,密度的升高导致布氏田鼠社群内非对抗行为显著减少 ,对抗行为显著增加 ,从而引起布氏田鼠社群关系的紧张 ,加大了社群的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994.
浅议野生动物与人类共患疾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可能以野生动物为病源的SARS的爆发和流行,使得人们更加关注野生动物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特别是近30年来新出现的多种传染病,自然宿主几乎都是野生动物。本文就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共患疾病做了简单的历史回顾。新的野生动物传染病的出现提示:如何避免和应对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或减少发生的频次、如何处理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迫在眉睫,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人类应该认识自身的位置,尊重自然和其它生命,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保障人类与野生动物安全接触。只有保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健康,才能真正维护人类自身的健康。  相似文献   
995.
黑头噪鸦的繁殖及生活史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头噪鸦是特产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高山针叶林的一种珍稀鸟类。199—2002年在甘肃省卓尼县和四川省九寨沟县的野外研究中发现,黑头噪鸦繁殖时间早,一般3月开始繁殖,4月中旬雏鸟孵化。在孵卵期和育雏期的第一周,雌鸟95%的时间在巢内,每次离巢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黑头噪鸦具有储食行为,其储藏的食物对雌鸟的孵卵以及幼雏的存活可能有重要意义。黑头噪鸦由3-4只个体组成一个繁殖单元,有证据表明帮手在育雏期向幼鸟提供食物。  相似文献   
996.
土壤原生动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土壤原生动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多样性和巨大的生物量,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可指示环境质量的状况及发展趋势。与其它土壤生物相比,原生动物的一些特征使其更利于成为监测生物。土壤原生动物各类群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有壳肉足虫和纤毛虫更适合作为土壤环境的指示生物。土壤原生动物在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环境监测中已经有了一些应用,但与在水体环境监测中获得广泛应用的水生原生动物相比,土壤原生动物用于环境监测才刚刚起步。土壤原生动物分类学研究的滞后和方法学上的欠缺是阻碍其作为监测生物的瓶颈。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土壤原生动物在环境监测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光照与飞蝗卵耐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晓红  康乐 《动物学研究》2003,24(3):196-199
用热电偶法测定长光照(L:D=14:10)和短光照(L:D=10:14)条件下饲养的飞蝗所产卵的过冷却点;并对长、短光照组分别设置5个温度(0、-5、-10、-15和-20℃)处理,每一温度又设置5个时间(6h,1、3、5和10d)处理,然后检查其28℃的孵化数,以此计算低温存活率和半致死温度。长、短光照组卵的过冷却点没有差异;两种光照条件下的低温存活率随着卵处理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5和-10℃时短光照组的低温存活率显著高于长光照组;卵的半致死温度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短光照组的半致死温度明显低于长光照组。接受短光照的飞蝗母本能产出耐寒性较高的卵,暗示秋天所产的卵能更成功地越冬。  相似文献   
998.
白琵鹭雏鸟的生长和恒温能力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和 1995年 4~ 6月在扎龙自然保护区 (4 7°2 9′N ,12 4°0 2′E)测定了 13只白琵鹭 (Platalealeucorodia)雏鸟的体重、体长、翅长、跗长和体温 ,以及环境温度。雏鸟生长符合逻辑斯谛模型 ,而 4~ 8日龄相对生长率最大。随着雏鸟日龄增大 ,体温稳步增加而且不随环境温度局部波动改变 ;冷暴露 2 5min后体温下降的幅度减小。孵出至 2 8日 ,雏鸟的体重与在巢内和冷暴露后的体温正相关 ,其体重和体长也与恒温指数正相关 ,雏鸟身体生长和恒温能力发育有某种同步关系 ,体现了晚成鸟的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999.
动物内温性进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动物内温性进化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包括内温性动物概念的由来、特点和起源的选择因子。内温性起源的选择因子包括8个模型:热生态位扩展模型、恒温与代谢效率模型、降低个体大小模型、姿势改变模型、增加脑大小模型、有氧呼吸能力模型、双亲行为模型和同化能力模型。其中后3个模型较为重要。有氧呼吸能力模型认为,选择提高支持物理运动的最大呼吸能力,而增加的静止代谢作为其相关反应而得以进化。该假说得到种内研究数据的支持,而种问的数据并小完全支持。双亲行为模型是指在鸟兽类中,内温性是对双亲行为选择的结果,因为内温性为双亲控制抚育温度提供了保证。同化能力模型认为,在鸟类和兽类中内温性进化由以下两个因素所推动:①子代出生后双亲行为加强;②为支持每日总体能量高速消耗所需,动物内脏器官能力增强而导致的较高维持消耗。  相似文献   
1000.
原生动物的捕食作用对水细菌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原生动物和水细菌关系密切 ,Sanders等[1] 指出无论在淡水或海洋生态系统中 ,细菌和鞭毛虫的数量有着较为稳定的比例 (约 10 0 0∶1)。由于细菌细胞富含N和P ,原生动物通过对细菌的捕食作用成为重要的无机盐再生者 ,因而在水体的物质循环中占据重要地位[2 ] 。原生动物是水细菌数量的主要调节者 ,它沟通了细菌与后生动物之间的食物链。原生动物中的三大类 :鞭毛虫、肉足虫、纤毛虫都有一些专门吃细菌的种类 ,如波豆虫属 (Bodo)、屋滴虫属 (Oikomonas)、鼻吻滴虫属 (Rhynchomonas)、领鞭毛虫类 (Cho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