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 毫秒
61.
HIV-Tat蛋白是由HIV-1病毒感染细胞后分泌的反式转录激活因子,在HIV感染神经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引起艾滋病相关脑病的重要致病因子。自噬即自我吞噬,主要作用是供给机体营养,但异常自噬则引起细胞死亡。HIV-Tat蛋白可以诱导神经细胞自噬,从而使细胞死亡,但引起自噬的机制及信号转导通路不清楚。本文主要从HIV-Tat蛋白诱导神经细胞自噬的机制、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HIV-Tat蛋白与细胞自噬的关系及寻找新的治疗药物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目的:优化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主要衣壳蛋白L1(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 major capsid protein L1,HPV16L1)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并考察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四个不同序列特征的HPV16L1基因M16、Y16、P16、W16(其中,M16和Y16按酵母密码子优化,P16为哺乳动物细胞密码子优化,而W16为野生型序列)分别克隆于毕赤酵母表达质粒p PinkTM-HC(高基因拷贝菌落筛选)和p PinkTM-LC(低基因拷贝菌落筛选),并转化不同蛋白酶缺陷的宿主菌。甲醇诱导24小时后,取菌体样品经Western blot分析L1蛋白的表达。结果:M16显示了最高的表达水平,其次是Y16与P16,而W16几乎无表达。基因序列密码子应用特征分析显示,4个基因的密码子适应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Y16、M16、W16和P16。通过自由能和GC含量分析4个序列的mRNA二级结构,Y16为-409.40 kcal/mol和43.85%;M16为-451.50 kcal/mol和47.83%;P 16为-606.50kcal/mol and 64.10%;W16为-384.70 kcal/mol and 38.01%。蛋白酶缺陷菌株L1表达高于野生型菌株,质粒p PinkTM-HC与p PinkTM-LC介导的表达无明显区别。结论:密码子优化操作显著改善了HPV16L1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但表达水平与密码子利用优劣并不完全对应,提示密码子优化仅是部分原因,而mRNA结构与稳定性变化值得探讨。蛋白酶缺陷菌株提高了HPV16L1蛋白的稳定性,显著影响了表达水平。研究证明基因剂量对HPV16L1的表达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3.
目的设计研究一种满足于树鼩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实验生物安全要求的独立换气专用隔离笼具。方法根据树驹的生物学特性、实验生物安全要求及有关实验动物笼具标准进行设计。结果该笼舍完全适用于感染性疾病实验树鼢的饲养和实验操作。结论该笼具能达到维护实验动物福利,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保障人身健康,保护环境的要求,对于使用树鼩开展人类重大传染病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一株人工哺育期引发恒河猴婴猴腹泻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了鉴定,为实验猕猴疾病检测、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培养特性、菌落形态、染色、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诊断鉴别等检查,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通过表型生物学特性鉴定,并结合血清学诊断鉴别方法,确证该分离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应用药敏试验筛选出了高度敏感的抗菌药,控制了该病的继续发生,致病性试验证明,该分离菌株对小白鼠有高致病性。结论分离到的奇异变形杆菌是导致本次婴猴腹泻死亡的病原菌,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对实验猕猴和研究人员均有潜在的危害,尽管该菌不是国家标准要求排除的病原菌,但该菌引发的传染病将对动物实验造成严重影响,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5.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云南地区恒河猴遗传多样性,为今后开展恒河猴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借鉴和背景资料。方法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测定云南地区恒河猴96份样品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用Mege 4.0和DNA SP软件对变异位点数、简约信息位点数、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核苷酸多样度等遗传信息进行分析,基于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和最小进化法(minimum-evolution,ME)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在96份样品中,共检测出了149个多态性位点,定义了4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68±0.007,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20。结论云南地区恒河猴存在着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66.
以IL-4为主要驱动的Th2应答是过敏性哮喘的主要免疫病理特征,该文旨在探讨靶向IL-4主动免疫对屋尘螨过敏原刺激的小鼠气道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及潜力。研究以重组制备的、呈现IL-4肽表位的乙肝核心抗原病毒样颗粒免疫BALB/c小鼠,并以屋尘螨抽提物诱导气道过敏性炎症反应。结果显示,靶向IL-4的主动免疫激发了持续的IL-4特异IgG抗体高水平应答;显著减少气道浸润的总炎性细胞以及其中占主要的嗜酸性粒细胞数目;显著降低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h2细胞因子IL-4、IL-13和IL-5水平,而Th1的IFN-γ有升高趋势;显著下调了血清IgG1而上调IgG2a水平;此外,显著抑制了乙酰甲胆碱刺激的过敏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研究表明,靶向IL-4的主动免疫具有抑制过敏性气道炎症反应的潜力。  相似文献   
67.
68.
宋杰  董少忠 《病毒学报》2017,33(5):785-790
人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es,HuNoVs)是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的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它是导致全球急性非细菌性肠胃炎暴发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自1972年美国学者Kapikian利用透射电镜首次观察到首株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NV)以来,该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多次广泛流行。据报道,全球每年有超过1亿人因感染HuNoVs而发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多数患者表现为自限性,但也会导致少数婴幼儿、老人和免疫缺陷患者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HuNoVs引起的疫情暴发给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本文将对HuNoVs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体外培养体系、动物模型、免疫反应和疫苗研发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9.
70.
张豪博  张莹 《病毒学报》2023,(6):1757-1767
巨噬细胞具有功能可塑性,使其能够根据微环境线索不同极化为不同表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促炎M1型巨噬细胞和抗炎M2型巨噬细胞,它们在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1, HSV-1)感染的疾病发展中行使不同的功能。当巨噬细胞出现极化失衡时,可以通过多种因素对其失衡状态进行调节,靶向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对于治疗HSV-1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巨噬细胞极化及其在HSV-1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HSV-1感染的进一步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