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抗虫转基因水稻和化学杀虫剂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刘志诚  叶恭银  胡萃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2):2309-2314
从功能团优势度、功能团内科组成及其优势度、功能团个体数量、群落主要参数及群落结构相异性等方面,就含crylAb/crylAc融合基因的Bt水稻和化学杀虫剂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田相比,Bt稻田的节肢动物功能团组成及其优势度、各功能团内科组成及其优势度分布、功能团内个体数量的时间动态、群落参数(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及时间动态在大多情况下均无显著差异,两者间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Bt水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基本无明显的负效应、而化防田的功能团优势度等群落特征指标与对照田相比,有时具有明显甚至显著的差异;群落结构相似性也较低.综合分析表明,Bt水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明显弱于化学杀虫剂。  相似文献   
22.
大肠杆菌VT噬菌体受体(vpr)基因突变株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肠杆菌O157引起的人和动物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3],O157的强致病性与很多因子有关,如:粘附因子、肠溶血素(Enterohaemolysin,Ehx)、Vero毒素(Vero toxin,VTs)等。VT可致人和动物的腹泻、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证、血栓、血球减少性紫癜等疾病^[4],是O157主要的致病因子。大量的研究表明VT是由λ家族具有vT基因的噬菌体(vT—phage)编码的^[5],且在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的裂解状态时由晚期调节基因调控毒素的产生。可见大肠杆菌O157所产的vT与vT噬菌体的感染有关。大肠杆菌表面是否存在噬菌体的受体为众多科学工作者所关注,1999年Saunders等在大肠杆菌染色体中克隆出一段与VT2噬菌体敏感性有关的基因^[6],将其定名为vpr(verotoxin phage receptor)。为了进一步确定vpr基因的功能,本试验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已经构建的含vpr基因片段的重组自杀性质粒pYYvpr,转化到含全长vpr基因的大肠杆菌MC1061,经PCR和southern blot鉴定,获得一株染色体同源基因突变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步证实该基因与噬菌体的裂解性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3.
杨润清  高会江  孙华  Shizhong Xu 《遗传学报》2004,31(11):1254-1261
以远交设计群体为例,在推导出动态性状基因定位的似然法分析过程的基础上,选择3阶Legendre多项式为子模型,采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研究了不同个体数、测定日频数、标记密度和QTL遗传贡献率对两种分析方法检测QTL效率的影响。每个因素都取高、中和低3个水平,利用正交设计安排模拟因素试验组合。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高QTL遗传贡献率要比低QTL遗传贡献率的QTL在检测时需要较少个体数和测定日抽样;但不论QTL遗传贡献率多大,300以上的群体大小和5%以上的测定日频数都可以保证足够高的检测效率。个体数和测定日频数对动态性状QTL的分析和检测具有几乎相同的作用,而且相同样本含量条件下两者呈现互补的关系。就某个动态点的QTL检测而言,模拟试验也同时证明:提出的这种以整个动态过程为定位目标的动态性状基因定位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逐个动态点的定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4.
以12年生‘玫瑰香’葡萄为实验材料,探讨了无核诱导剂(链霉素)在果实中的残留及对无核果粒的膨大的影响。结果表明,于盛花前3 d用赤霉酸50 mg.L-1+链霉素400 mg.L-1的混合液浸蘸花穗,无核率达96%。果粒中链霉素的残留量在浸蘸10 d后即下降到处理日的1/10,到成熟时不足1 mg.kg-1。应用数学灰色系统理论分析表明,CPPU 5 mg.L-1+GAs 50 mg.L-1 、GAs 100 mg.L-1、GAs 50 mg.L-1和CPPU 5 mg.L-1在盛花后2周浸蘸无核处理过的‘玫瑰香’果穗,无核果粒的膨大及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25.
孙建和  陆苹  蒋静  赵渝 《病毒学报》2003,19(2):138-143
分离、纯化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vvIBDV)上海株(SH95)的病毒核酸dsRNA,应用随机引物将RNA反转录成cDNA,以此为模板一步扩增出全长基因组B片段,将其克隆入pGEM—T载体,并进行序列分析。克隆的B片段全长2827个核苷酸,其编码的氨基酸与超强毒株HK46的同源性达98.18%(863/879)。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H95超强毒株与美国变异株E的亲缘关系最近,但与基于基因组A片段的系统进化分析完全不同,表明该毒株在发生过程中基因重配比基因重组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通过对14株IBDV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分析、比较,推测B片段上11个独特的氨基酸位点可能与毒力相关。  相似文献   
26.
禽细胞因子的新功能——免疫治疗和疫苗佐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国家已明令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和化学抗菌药物 ,从而使得肉品生产者急于寻求新的替代产品。细胞因子是一种在感染或免疫接种后产生的蛋白质 ,能够影响免疫应答的类型和水平 ,因此是一种绝佳的天然替代产品。随着更多的禽细胞因子基因的发现 ,临床应用细胞因子成为可能。由于禽类的免疫系统与哺乳动物的相似 ,因此相关工作也为研究细胞因子在控制家畜疾病上提供了颇具前景的动物模型。这里综述了禽细胞因子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侧重阐明了细胞因子作为治疗制剂和疫苗佐剂的功能与前景。  相似文献   
27.
人工气候室用于测定作物群体光合作用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院所建人工气候室,构建了用于测定与分析作物群体光合作用的方法和体系,以网纹甜瓜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温度、光照和CO2等环境条件下群体光合速率的测定和分析,并用作物模拟模型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和检测,结果表明所建体系用于测定作物群体光合作用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8.
玉米品种遗传多态性与根系内生细菌种群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增贵  陈捷  刘限  薛春生 《生态学报》2006,26(6):1920-1925
对辽宁省14个玉米主栽品种根系内主要细菌种群的分析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属(Bucillus ssp.)为玉米内生细菌的主要种群,其它种属包括肠杆菌属、沙雷氏杆菌属、假单孢菌属、黄单孢菌属和棍状杆菌属。内生细菌在不同玉米品种和不同生育期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从9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13个引物,对14个玉米主栽品种进行遗传多态性的RAPD分析,共扩增出条带139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01条,多态性比率72.7%。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14个玉米品种在DNA水平和内生细菌种群水平上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亲缘关系在这两个水平上表现基本一致,即品种内生细菌的种类及其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品种的遗传背景控制。  相似文献   
29.
链霉素在葡萄果粒中的残留分析及膨大剂的处理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2年生‘玫瑰香'葡萄为实验材料,探讨了无核诱导剂(链霉素)在果实中的残留及对无核果粒的膨大的影响.结果表明,于盛花前3 d用赤霉酸50 mg·L-1 链霉素400mg·L-1的混合液浸蘸花穗,无核率达96%.果粒中链霉素的残留量在浸蘸10d后即下降到处理日的1/10,到成熟时不足1 mg·kgI.应用数学灰色系统理论分析表明,cPPU 5 mg·L-1 GAs 50 mg·L-、GAs 100mg·L-、GAs 50 mg·L-1和CPPU 5 mg·L-1在盛花后2周浸蘸无核处理过的‘玫瑰香'果穗,无核果粒的膨大及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30.
柠檬马鞭草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柠檬马鞭草带腋芽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快速繁殖。结果表明,腋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是MS基本培养基附加6-BA0.5~1.0mg/L和IBA0.1~0.3mg/L.外植体腋芽能正常萌发生长,并迅速进入增殖状态,20d转接1次,增殖倍数存3倍以上,最适生根培养基是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IBA0.5mg/L,诱导生根率达99%。将生根苗移入苗盆。30d的成活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