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利用Asd+平衡致死系统构建表达巴氏杆菌毒素(Pasteurella multocida toxin,PMT)的重组猪霍乱沙门氏菌株,并对重组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和结果】通过基因克隆的方法构建表达PMT的重组质粒pYA-PmtC,再将其电转化减毒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的asd基因缺失株C501,构建口服活疫苗菌株C501(pYA-PmtC)。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菌株C501(pYA-PmtC)的生化特性、血清型和生长速度与亲本菌株C500一致;在没有选择压力的条件下,C501(pYA-PmtC)能够稳定遗传重组质粒及其外源基因片段,并能稳定、高效、分泌性表达30.5kDa的外源保护性抗原rPmtC。C501(pYA-PmtC)腹腔感染BALB/c小鼠的LD50为8.5×106CFU,毒力稍低于C500(LD50为4.4×106CFU);口服接种C501(pYA-PmtC)和C500的所有仔猪未见任何发病症状,两者没有显著差别。【结论】本研究利用Asd+平衡致死系统的原理构建表达T+Pm保护性抗原重组猪霍乱沙门氏菌弱毒菌株C501(pYA-PmtC),为进一步开发猪萎缩性鼻炎-副伤寒的双价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flic蛋白二级结构与B细胞表位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预测和分析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o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鞭毛蛋白(flic)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表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flic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特征和B细胞表位预测分析.结果:flic蛋白为非稳定型脂蛋白,含有2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39-42 SirD,164-167 SvkD)和3个蛋白质激酶C磷酸化位点(39-41 SiR,161-163 TsR、164-166 SvK).该蛋白无信号肽,在21Ala~38Ala处存在跨膜区的可能性最大.fljc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卷曲区域、α-螺旋和β-折叠组成,而形成较少的转角结构.该蛋白的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55~61和152~158区段内或其附近区域.结论:预测结果将有助于确定file蛋白的B细胞表位,为进一步研究flic基因功能及研制APP基因工程疫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中国PPRV毒株分子演变特点和疫情传播路线,从NCBI下载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全部PPRV毒株NF基因全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并结合疫情发生的地理位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西藏阿里地区PPRV毒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100%,其与西藏那曲地区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9.9%;中国毒株与其他国家毒株F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同源性为89.7%~98.8%,同源性最低的为科特迪瓦1989年毒株,同源性最高的为孟加拉国2010年毒株;N 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同源性为69.5%~98.5%,同源性最低的为朝鲜2002年毒株,同源性最高的为印度1995年毒株;F和N 基因系统进化关系分析均显示,中国西藏3株PPRV均属于基因Ⅳ系;截止2014年3月30日,中国由西至东9省份发生该疫情。更加全面的分析结果,有待于更多PPRV流行毒株NF基因全序列在GenBank的公布。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纯化的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virus,FMDV)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经筛选获得多株能稳定分泌抗FMD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选择其中一株(2G12)用于下列实验,其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效价是1:256,腹水效价是1:1280;以自行制备的兔抗FMDV高免血清IgG为捕获抗体包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微量反应板,以单抗2G12为第二抗体,建立了快速检测FMDV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该方法能检出90ng病毒,而且只与FMDV发生特异性反应,与猪瘟病毒(HCV)、猪蓝耳病病毒(PRRSV)、伪狂犬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和乙脑病毒(JEV)均不发生反应。本研究为检测口蹄疫病毒抗原提供了灵敏和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自1987年首次在美国发现以来[1],几年之内便席卷了北美洲和欧洲大陆[2],后蔓延至许多亚太国家和地区 [3,4].我国1995年首次暴发此病,该病在我国普遍存在,给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巨大障碍[5].目前国内外尚无理想防疫疫苗.当前用于预防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主要疫苗是弱毒苗和灭活疫苗.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差,弱毒苗能提供较好的免疫保护,但毒力返强的几率相当高,这一点已在几年前丹麦等国因广泛使用弱毒苗而导致该病大暴发中得以证实[6].  相似文献   
6.
大白×梅山杂交组合肉质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定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寻找影响猪肉质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染色体区域 ,以 3头英系大白公猪和 7头梅山母猪建立F2 资源家系。随机选留 14 7头F2 代个体 (1998年 81头 ,2 0 0 0年 66头 ) ,经检测均获得肉质性状表型数据。对资源家系内的所有个体位于染色体 1、2、3、4、6和 7上的 48个微卫星位点进行扩增。利用线性模型最小二乘法分别对各年度及两年综合后的肉质性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 (QTL)区间定位 ,利用置换法确定显著性阈值。研究结果表明 :在 2 0 0 0年群体中 ,猪 4号染色体 (SSC4)上定位了肌内脂肪QTL ,达到染色体极显著水平 (P <0 0 1)和基因组显著水平 (P <0 0 5) ,解释表型变异为 5 2 4% ,梅山猪具有增加肌内脂肪QTL ;两年度群体综合后 ,在上述 4号染色体同一区间 ,肌内脂肪QTL接近染色体显著水平 ;股二头肌pH值和半棘肌pH值QTL分别定位在SSC1和 3上 ;在 1998年和 2 0 0 0年群体中分别发现 1个和 3个达染色体显著水平 (P <0 0 5)的系水力QTL ;在 1998年群体中 ,肌肉含水量QTL位于SSC6;两年综合群体中 ,SSC2、6和 7上定位了肌肉含水量QTL ,达到染色体显著水平 ,含水量QTL均有印迹效应 ,梅山和大白猪各有增效基因  相似文献   
7.
随着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宏基因组的研究逐渐深入。通过宏基因组学对微生物群落的测序和分析,以理解微生物组成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宏基因组的分析摆脱了传统研究中微生物分离培养的技术限制,并获得了微生物群落的相对丰度和群落的功能等信息。用于微生物数据分析的工具和软件较多,对于研究者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具有一定困难。概述了微生物宏基因组分析方法的流程,总结了分析中常用的工具及软件,为研究者快速筛选分析方法,揭示数据背后的生物学意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Yue MJ  Mo SJ  Song P  Gong YZ 《动物学研究》2011,32(4):386-390
斑马鱼z-otu基因编码的蛋白可能具有DUBs活性,它包含OTU和TUDOR结构域,属于OTU相关蛋白酶家族的成员。该研究将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OTU结构域和GST)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获得多克隆抗体anti-Z-OTU,并利用该抗体对Z-OTU蛋白质在斑马鱼卵子发生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根据原位和整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并结合以前的研究结论,分析并比较了z-otu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的分布,发现在卵子发生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z-otu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mRNA仅在卵子发生早期表达,卵母细胞受精后才重新开始表达,而其蛋白在卵子发生过程中均表达;在卵子发生过程中,mRNA分布于细胞质中,而蛋白质先分布于细胞核中,然后向细胞质迁移,接着又向卵母细胞生发泡(germinal vesicle,GV)集中。推测Z-OTU蛋白类似于其他具有去泛素化酶活性的OTU相关蛋白酶,对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生发泡破裂、生发泡迁移及维持胚胎的分裂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9.
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Ⅰ型菌株基因组为模板,根据其鞭毛区与其它细菌高度同源性设计引物,利用PCR方法扩增鞭毛蛋白基因flic片段,将其亚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并进行PCR和酶切鉴定,再将其亚克隆与载体pGEX-kG分别双酶切和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flic,并将其转化大肠杆菌工程菌BL21进行原核表达.结果表明,目的基因片段长度为528 bp,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成功表达,且表达蛋白能与猪抗APP血清发生反应.为进一步研究细菌鞭毛的抗原性及其他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细菌鞭毛研究概况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鞭毛是细菌的一种特殊结构,约半数的杆菌、极少数球菌和所有的螺旋菌及弧菌都有鞭毛。鞭毛与细菌的运动有关,并在感染与免疫以及分类鉴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受到细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从细菌鞭毛的结构以及它在细菌致病性和免疫中的作用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