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FXR在胃炎,胃粘膜肠化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胃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XR在55例胃炎组织,61例胃黏膜肠化生组织及61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统计学方法 SPSS17.0软件分析其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合文献回顾,分析FXR在胃癌发生中的意义。结果:FXR在胃黏膜肠化生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胃炎组织(P0.05),而在胃癌组织中,FXR的表达显著低于胃粘膜肠化生组织(P0.05)。结论:FXR是一个潜在的胃癌发生生物标记物,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合成酪氨酸(Tyr)修饰的肿瘤血管靶向肽GX1,研究131I标记短肽Tyr-GX1在荷人胃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与显像,探讨131I-Tyr-GX1短肽作为肿瘤血管靶向诊治药物的可能性.方法:利用Iodogen碘标法对Tyr-GX1进行131I标记,检测其标记率和体内外稳定性;建立荷人胃癌裸鼠动物模型,尾静脉注射标记肽,分别进行体内生物学分布实验和肿瘤显像实验,结果用PASW Statistic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纸层析法结果计算表明,131I-Tyr-GX1肽的标记率和放化纯均达90%以上;24 h稳定性测试表明,131I-Tyr-GX1在室温下存放以及与人血清、鼠血清、PBS等溶液混合,其标记率仍然都维持在90%左右,说明其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稳定性;2).荷瘤裸鼠体内生物学分布研究显示:标记肽在荷瘤裸鼠双肾放射性计数测量最高;其次是肝脏、肿瘤等组织;脑、骨、肌肉组织放射性计数含量较低,给药24 h时,肿瘤/肌肉(T/M)、肿瘤/血液(T/B1)、肿瘤/脑组织(T/Br)的放射性比值分别是5.78、4.06和23.01;3).体内SPECT显像结果显示:尾静脉注射131I-Tyr-GX1肽后4h肿瘤部位已开始显影,并随时间的延长,显像逐渐清楚,至18h时,肿瘤显像最清晰.结论:应用Iodogen碘标法成功标记Tyr-GX1短肽;尾静脉注射131I-Tyr-GX1后,肿瘤部位可以出现放射性浓聚,表明131I-Tyr-GX1短肽可以靶向结合于肿瘤部位,有望成为新一种胃肠道肿瘤诊断与治疗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顺铂(DDP)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用索拉非尼和DDP单药或联合作用于细胞,观察最佳抑制效果.MTT法检测索拉非尼、DDP及两药联用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观察ERK及pERK蛋白的表达.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胃癌SGC7901细胞经索拉非尼、DDP单独处理以及两者联合处理后,在不同浓度均能出现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效应.与单药组相比,联合作用组对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增高,表现为协同作用(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的结果显示,经药物处理后细胞凋亡率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两药联合作用的凋亡率要明显高于单药组.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对SGC7901细胞ERK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是pERK在单用索拉非尼及联合用药组的表达则降低,以联合用药组尤甚.结论:索拉非尼联合顺铂对胃癌SGC7901细胞有增殖抑制及促凋亡的作用,两药联合表现为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增殖通路Raf/MEK/ERK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JMJD6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JMJD6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JMJD6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等统计学方法研究JMJD6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JMJD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JMJD6在胃癌组织的高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P=0.008)、病理分级(P=0.001)、局部浸润深度(P=0.028)、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等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JMJD6高表达的胃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JMJD6低表达的患者(P=0.023)。结论:JMJD6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了癌基因样作用,可能作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转谷氨酰胺酶-2(transglutaminase-2,TGM2)是一种多功能的蛋白,在乳腺癌,胰腺癌,黑色素瘤和前列腺癌等肿瘤中高表达,而且和肿瘤的增殖和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索TGM2对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q RT-PCR、蛋白质印迹及免疫组化检测TGM2在胃癌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慢病毒转染胃癌细胞BGC-823以干扰TGM2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蛋白质印迹检测TGM2表达干扰效果;CCK-8法检测TGM2下调对BGC-823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TGM2下调对BGC-823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影响;蛋白质印迹检测TGM2下调对转移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TGM2在胃癌细胞和组织中均高表达,P0.01(q RT-PCR),P0.001(免疫组化);转染慢病毒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转染效率超过90%,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实验组sh TGM2-1的干扰效果最好,TGM2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CCK-8结果表明TGM2下调后,从细胞铺板第2d开始,实验组(sh TGM2-1)的细胞增殖倍数明显下降,P0.05(2d),P0.01(3d),P0.001(4d),P0.01(5d);Transwell结果显示,TGM2下调后,BGC-823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01(迁移),P0.01(侵袭);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TGM2下调后,NF-κB和Bcl-2表达下调,而Bax表达上调,P0.05(NF-κB)、P0.001(Bcl-2)和P0.0001(Bax)。结论:TGM2下调能抑制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和NF-κB、Bcl-2的下调以及和Bax的表达水平上调有关,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S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OX2对胃癌干细胞自我更新、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OX2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肿瘤球形成实验富集、分离胃癌干细胞。构建SOX2过表达慢病毒并感染胃癌干细胞中,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olt检测感染慢病毒后胃癌干细胞中SOX2表达情况。分别利用肿瘤球形成实验检测SOX2对胃癌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CCK-8实验检测SOX2对胃癌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SOX2对胃癌干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SOX2对胃癌干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SOX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肿瘤球形成实验能够有效富集胃癌细胞SGC-7901和BGC-823的干细胞。慢病毒载体感染能够显著增强SOX2在胃癌干细胞中的表达。过表达SOX2能够抑制胃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和侵袭能力。结论:SOX2在胃癌中发挥抑癌基因的功能,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而抑制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油红O及BODIPY染色选取脂肪代谢理想的细胞模型,并运用高内涵仪器检测SIRT1高表达细胞系中脂肪的变化。方法:在L-02、HepG2、Huh7细胞中进行油红O和BODIPY染色,观察在不同油酸浓度下脂滴的生成情况;将构建成功的SIRT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GV166.SIRT1及空载体病毒GV166.Control感染L.02细胞,qPCR及Western.Blot检测感染细胞中SIRT1的表达水平;高内涵系统检测L-02SIRT1和L-02control细胞系产生的脂滴荧光强度,以确定油酸诱导的最佳浓度及最佳刺激时间。结果:通过油红O及BODIPY染色发现L-02细胞更适宜作为脂肪代谢的细胞模型;成功构建SIRT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GV166-SIRT1及空载体病毒GV166.Control,qPCR及Western.Blot检测显示转染病毒后SIRT1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油酸刺激浓度0.4mM、诱导时间12h时,L-02SIRT1细胞中脂滴的荧光强度明显较L.02control为低。且这种差异达到最大化。结论:成功建立SIRT1过表达稳定转染细胞系,并证明高表达SIRT1能够抑制脂肪合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FOXP1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胃癌患者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FOXP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评分,进一步统计分析FOXP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FOX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在临床III期和IV期患者的胃癌组织中FOXP1的表达显著低于临床I期和II期的患者(P0.05);FOXP1在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高、中分化胃癌(P0.01);FOXP1表达阳性者术后总体生存率较表达阴性者高(P=0.145),中位生存期长。结论:FOXP1表达的减少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FOXP1在胃癌中可能扮演抑癌基因的角色,FOXP1可作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应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在人食管鳞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选用EC9706-H、EC9706-L和EC109-H、EC109-L两对高低转移细胞系,采用细胞划痕实验验证食管鳞癌高低转移细胞系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差异;Western blot检测SRF在两对食管鳞癌高低转移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在EC9706-H、EC109-H细胞中加入CCG(SRF抑制剂)抑制SRF的表达后,检测其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细胞划痕实验验证了两对食管鳞癌高低转移细胞系侵袭转移能力的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提示SRF在EC9706-H、EC109-H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EC9706-L、EC109-L细胞;在EC9706-H、EC109-H细胞中加入CCG抑制SRF的表达后,其侵袭转移能力明显减退。结论:SRF在高转移性食管鳞癌细胞系中呈现高表达,在低转移性食管鳞癌细胞系中呈现低表达,抑制高转移性食管鳞癌细胞系中SRF的表达后,其侵袭转移能力下降,提示SRF和食管鳞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_2-Calponin在食管磷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磷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73例食管磷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_2-Calpon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磷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H_2-calponin在食管磷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8%(70/7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5.8%,24/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H_2-calponin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但与AJCC分期显著相关(P0.05)。H_2-calponin的表达水平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及生存期。结论:H_2-Calponin在食管磷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可预示食管磷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