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究胸腔积液中肺腺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突变状态与DNA含量的相关性,以期探究EGFR突变状态是否同肿瘤的恶性程度存在一定关联。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EGFR基因检测以及基因定量分析的591例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是否出现EGFR基因突变将其分为突变组(335例)与非突变组(256例),两组患者的胸腔积液均使用激光图像细胞仪开展DNA含量以及非整倍体峰检测,并开展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1)将591例患者按照年龄、性别及是否吸烟等临床特征进行分组对比显示,性别(P=0.034)与吸烟(P=0.007)同肺腺癌患者胸腔积液细胞出现EGFR突变具有一定关联,而年龄因素与是否出现突变无明显相关性(P>0.05);(2)突变组患者的最大DNA指数(DI)、大于5C细胞的平均DI以及大于9C细胞的平均DI均明显高于非突变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3)开展DNA非整倍体细胞峰比较显示突变组在单峰、双峰占比中明显高于非突变组,而无峰占比明显低于非突变组(P<0.05),多峰占比方面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经研究显示,同未出现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相比较,发生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明显DI值更高,非整倍体细胞以及非整倍体峰值也呈现异常升高态,这提示EGFR发生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恶变洗吧的侵袭性更强。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利用MassARRAY分子量阵列分析系统检测胃癌组织PIK3CA基因突变。方法:从胃癌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基因组,PCR反应扩增目的基因片段,MassARRAY分子量阵列分析系统检测PIK3CA基因突变;焦磷酸测序验证检测结果。结果:中国西部地区144例胃癌组织样本中PIK3CA_E542K(1624G>A)突变携带率为77.6%,PIK3CA_E545K(1633G>A)突变携带率为84%。MassARRAY分子量阵列分析系统检测结果与焦磷酸测序结果达到100%吻合。结论:建立了MassARRAY分子量阵列分析系统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初步建立了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胃癌组织PIK3CA基因PIK3CA_E542K(1624G>A)和PIK3CA_E545K(1633G>A)位点突变频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DLC-1基因在MCF-7人乳腺癌细胞系中低表达的机制。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DLC-1基因甲基化状态,不同浓度的5-氮杂-2’-脱氧胞嘧啶(5-Aza-CdR)处理人乳腺癌细胞MCF-7,RT-PCR及Real-time PCR定量检测用药前后细胞中DLC-1基因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DLC-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呈甲基化状态,经过5-Aza-CdR处理后,DLC-1基因启动子区呈去甲基化状态,并且其mRNA恢复表达。结论:抑癌基因DLC-1 CpG岛甲基化是导致该基因低表达的原因之一,5-Aza-CdR能逆转DLC-1基因甲基化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对肿瘤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分为两组,分别采用MTT比色法分析测定顺铂处理Hela细胞的浓度;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Hela细胞中P27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加药前后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情况;用IFFM-D型流动式化学发光仪检测细胞的超弱发光强度.结果:顺铂处理Hela细胞48h的IC50值为3mg/L,当DDP浓度,在3mg/L以下时,对Hela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超过此浓度时,其毒性呈剂量效应关系(P<0.001);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可见与Hela细胞相比较,Hela+DDP细胞的G2期细胞数增多,而G1,S期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从细胞调亡检测显示Hela与Hela+DDP相比,细胞凋亡率在不同时间点明显升高,在24h,48h,72h结果分别为(11.4±5.8、21.8±7.9、32.5±11.6)%.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ela+DDP与Hela细胞相比细胞膜上P27蛋白高表达;在10-4mol/L鲁米诺及0.3%的双氧水(H2O2)条件下Hela细胞超弱发光强度高于用Hela+DDP细胞9P<0.001).结论:超弱发光能够快速、准确、有效地反映肿瘤细胞氧化代谢特点和增殖活动,也可用于筛选敏感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cadherin在人类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81例卵巢癌患者肿瘤组织中N-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N-cadherin在卵巢癌原发灶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配对的转移灶(P=0.018);卵巢癌组织中N-cadherin的表达与患者FIGO分期(P=0.034)、组织学类型(P0.001)、肿瘤分级(P=0.004)均显著相关。结论:N-cadherin高表达更多见于进展期(FIGOⅡ-Ⅳ)卵巢癌、高级别浆液性癌及高级别卵巢癌,可能与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呈正相关,对判断卵巢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浆母细胞淋巴瘤(PBL)为罕见的、侵袭性极强的B细胞淋巴瘤,好发于HIV阳性患者的口腔,本文报道了目前国内外首例HIV阴性的原发于阴道残端的PBL,并通过文献复习总结了PB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该病例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该患者诊断明确,HIV阴性,以阴道残端起病,免疫组化示MUM-1阳性,不表达CD20、CD79a和PAX-5,Ki-67阳性率73%。EBER原位杂交阴性。分子学诊断结果示:样品免疫球蛋白基因发生克隆性重排,未检到TCR基因克隆性重排。CHOP样方案疗效不佳,部分缓解后疾病快速进展。该患者从确诊至死亡时间为10.3个月。结论:PBL罕见,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生存期短,在进行阴道残端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时,阴道残端PBL应纳入鉴别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细胞凋亡通路蛋白Mcl1和Fbw7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在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确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且最初两个化疗周期采用“多西他赛+顺铂”方案的患者,通过电话和信件进行随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肿瘤蜡块组织中蛋白Mcl1和Fbw7表达,用H评分系统将蛋白表达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统计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通过比例风险模型(Cox模型)逐步后退法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结果:共收集病例144例,其中腺癌69例,鳞癌64例,其它11例.Ⅲ期患者45例(31.25%)Ⅳ期患者99例(68.75%).64例(44.44%)患者Mcl1高表达,80例(55.56%)患者Mcl1低表达.单因素结果提示TNM分期是提示预后的显著因素(P=0.033),Ⅲ期患者1年生存率为74.20%(中位生存时间为666天),Ⅳ期患者1年生存率为55.60%(中位生存时间为415天).Mcl1的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联(P=0.042),其中Mcl1高表达组1年生存率为69.9%(中位生存时间为612天),Mcl1低表达组1年生存率为55.30%(中位生存时间为406天).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cl1 (OR=1.809,95%CI (1.123-2.912),P=0.015)和TNM分期(OR=0.573,95%CI (0.336-0.978),P=0.041)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Mcl1蛋白表达和TNM分期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Mcl1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有更好的预后,III期患者比Ⅳ期患者有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DLC-1基因在MCF-7人乳腺癌细胞系中低表达的机制。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DLC-1基因甲基化状态,不同浓度的5-氮杂-2'-脱氧胞嘧啶(5-Aza-CdR)处理人乳腺癌细胞MCF-7,RT-PCR及Real-time PCR定量检测用药前后细胞中DLC-1基因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DLC-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呈甲基化状态,经过5-Aza-CdR处理后,DLC-1基因启动子区呈去甲基化状态,并且其mRNA恢复表达。结论:抑癌基因DLC-1 CpG岛甲基化是导致该基因低表达的原因之一,5-Aza-CdR能逆转DLC-1基因甲基化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比较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80例新鲜乳腺标本,将其制成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切片,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乳腺肿瘤的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石蜡切片诊断乳腺良性肿瘤277例,占57.71%,良性肿瘤中以乳腺纤维瘤诊断居多;经石蜡切片诊断乳腺恶性肿瘤203例,占42.29%,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居多。冰冻切片诊断乳腺良性肿瘤279例,占58.13%;恶性肿瘤195例,占40.62%;延迟诊断6例,占1.25%。以石蜡切片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冰冻切片诊断乳腺良性肿瘤的准确率为98.56%(273/277),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为95.07%(193/203),假阳性率为0.72%(2/277),假阴性率为2.96%(6/203),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诊断乳腺肿瘤的结果具有显著一致性,K值为0.965(P0.05)。结论: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诊断乳腺肿瘤的符合率较高,可作为术中快速病理检测的手段,但该种切片方式存在少量延迟诊断,多与术者操作经验有关,故术中应注重制片过程,提高冰冻切片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