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一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特点。方法:对我院就诊的一肥厚型心肌病大家系进行临床调查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绘制家系图谱。结果:该家系为连续四代遗传,家系成员共35例,患者11例,猝死3例,死亡2例。有1例患者房颤及脑梗塞,2例患者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猝死年龄最小3岁,符合肥厚型心肌病高发病率、高猝死率、发病年龄早等特点。结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详细的家系调查有助于了解疾病全貌,更好地揭示其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 artery-to-pulmonary artery fistula,CPAF)行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心内科于2009年7月至2016年2月之间接受经皮介入封堵术的58例CPAF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合并其他复杂心脏病变而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结果:58名CPAF患者经介入封堵均获成功,平均植入封堵材料(2.35±0.87)枚。24名(41.38%)患者成功封堵后残余分流立即消失,34名(58.62%)患者仍有少量分流。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2~61个月,无出血、缺血等并发症。随访造影显示,其中3名(5.17%)患者出现了大量再通,后者随后均接受了再次封堵术并成功封堵。结论:经皮介入封堵CPAF切实可行,但应选择适宜患者,且需要经验丰富的术者操作。经治疗后冠状动脉瘘可能出现再通,因此对这些患者应进行随访造影或其他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住院期间的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STEMI入住我院并行直接PCI的高龄患者(年龄≥75岁)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入院情况、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发症等资料,总结分析该类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预后,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27例患者,其中男性84例(66.14%),女性43例(33.86%),年龄79±3岁,住院时间13.07±7.80天,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为17.32%,其中死亡4例(3.1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2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与高龄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高龄STEMI患者住院期间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STEMI患者接受直接PCI治疗总体安全,影响其住院期间MACE的危险因素包括心功能不全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斑马鱼发育过程中血管新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取血管内皮具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转基因斑马鱼卵后,胚胎分别给0.5%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丹参多酚酸盐(1mg/ml,实验组)处理24h,观察斑马鱼血管发育的变化并记录节间血管长度。定量RT-PCR检测前述药物处理后4、12和24h的斑马鱼胚胎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使用丹参多酚酸盐药物处理后明显促进斑马鱼节间血管发育,其长度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79.67±2.96)umvs(61.11±2.56)um,n=10,P<0.01)]。实验组较对照组VEGFmRNA表达量升高,在药物作用12h和24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促进斑马鱼血管新生,可能与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CI治疗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植入支架(不包括急诊PCI、风湿性心脏病、心梗病史)的患者100例,将其分为无返流、轻度返流及中重度返流三组,对行PCI患者的术前与术后三月复查心脏彩超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三组之间LVEF差异明显(62.57±2.76%vs 60.47±6.75%vs 48.54±9.96,p0.001);但各组之间的病变血管分布及支架植入个数比较差异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二尖瓣返流改善值为(-0.43±0.51 mL vs 0.58±1.65 mL vs 4.27±5.12 mL,p0.001);LVEF变化值分别为(-0.13±3.05%vs 1.52±4.13%vs 6.23±6.87%,p0.001)。中重度返流患者PCI血运重建后返流量相对于轻度返流和无返流的患者明显减少(4.27±5.12 mL vs 0.58±1.65 mL,p0.001;4.27±5.12 mL vs-0.43±0.51 mL,p0.001),轻度返流组术后二尖瓣返流及LVEF较无返流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LVEF和二尖瓣返流程度密切相关,而PCI对于重度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疗效较好,但并未发现冠脉病变分布上及支架植入个数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脑钠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及肾素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80例对照组行硝普钠治疗,80例实验组行重组脑钠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脑钠肽(BNP),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血浆肾素活性,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心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实验组TNF-α、hs-CRP、IL-6、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血浆肾素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流动力学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心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实验组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重组脑钠肽治疗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改善肾素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与患者药物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植入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至2012年10月间有DES植入史并再次入院接受冠脉造影的92例患者(平均年龄65.22±9.73岁)的血液学检查、既往冠脉造影结果及再次冠脉造影结果。根据DES植入前的NLR的四分位点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3组:最低三分位组(n=31,0.91-1.83),中间三分位(n=30,1.87—2.63),最高三分位(n=31,2.66—4.67),比较3组间ISR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再狭窄发生在最低NLR三分位的有3例(9.68%),发生在中间NLR三分位组的有2例(6.67%),而有4例(12.90%)发生在NLR最高三分位组(P=0.714),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因稳定或不稳定型心绞痛而植入药物支架的患者,其术前NLR同支架术后ISR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NLR不能作为DES植入后发生再狭窄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90(HSP90)对血小板衍生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应用脂质体细胞转染siRNA的方法抑制HSP90的表达,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抑制效率。利用PDGF-bb诱导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周期的改变。结果:平滑肌细胞中转染HSP90的siRNA后,HSP90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对照组的65.3%和57.6%(P0.05);PDGF-bb刺激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生长,而降低HSP90水平显著影响PDGF-bb诱导的细胞增殖(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降低HSP90水平引起平滑肌细胞生长停滞,分布在细胞周期G1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多(P0.05)。结论:HSP90通过调控平滑肌细胞的生长周期参与调节细胞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7- 丙烯胺-17 去甲氧格尔德霉素(17-Allylamino-17-emethoxy-geldanamycin, 17-AAG)对球囊损伤后大鼠颈动脉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 只,随机数字法分为球囊损伤(Balloon injury,BI)组10 只、球囊损伤+17-AAG 低剂量治疗(Balloon injury+Low dose AGG,BIL)组10 只、球囊损伤+17-AAG 高剂量治疗(Balloon injury+High dose AGG,BIH)组10只。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病理学评估血管内膜增生情况。各组于球囊损伤28 天后取 材,将损伤区域的血管段取材固定,苏木精- 伊红染色(HE)观察血管并测量内膜面积(Intimal Area, IA)、中膜面积(Membrane Area,MA),计算内膜/中膜面积比(IA/MA),以评估内膜增生情况;同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IFS)观 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表达的情况,以评价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大鼠颈动脉球 囊损伤模型成功建立。HE 染色后计算血管I/M比值,结果表明BIL组与BI组血管I/M 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BIH 与BI组 血管I/M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IFS结果表明,BIL组血管壁PCNA 表达较BI组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IH 组血管壁PCNA表达较BI组明显减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17-AAG可明显的抑制球囊损伤后颈动脉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17-AAG可以成为球囊损伤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 Media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测因素。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长海医院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PCI治疗的≥75岁老年患者共计317例,根据CIN评分分成CIN评分低分组(4-10分)、CIN评分中分组(11-16分)、CIN评分高分组(≥16分),分析比较不同CIN评分组患者的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情况;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冠心病PCI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317例冠心病PCI患者中,14例发生CIN(4.4%),CIN评分高分组比例最高(4例,11.8%,P=0.042)。单因素分析表明,CIN风险评分、术前GFR、术前肌钙蛋白、术前总胆固醇、急性心肌梗死、Syntax评分在术后CIN发生中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为独立的风险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N风险评分在术后CIN发生中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95%CI:1.37-7.78,P0.05),术前GFR在术后CIN发生中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95%CI:1.01-1.07P0.05),两者均为独立预测因子。结论:CIN风险评分、术前GFR是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