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真菌基因组的研究进展迅速。随着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等多种真菌的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GenBank中积累了大量功能未知的真菌  相似文献   
2.
稻绿核菌(稻曲病菌)分离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对不同情况下稻曲病菌的分离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早期稻曲球上的绝大多数新鲜的厚垣孢子具有萌发能力,及时进行分离培养是病原菌成功分离的关键。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厚垣孢子萌发能力急剧下降;消毒处理可杀死大部分的厚垣孢子。菌核可长期保存并保持极高的萌发生长能力,是稻曲病菌分离最为理想的材料。稻曲球中部的致密菌丝组织分离难度较大,只能作为稻曲病菌分离的一种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3.
稻绿核菌无性孢子形成过程及厚垣孢子萌发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铃薯蔗糖人工培养基(PSA)上绿核菌(稻曲病菌)不同培养时期的产孢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的前期(前20d),菌落表面往往形成集结状菌丝结构,其上开始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一些分散的菌丝上也可产生少量的分生孢子。而在培养的后期,菌落表面往往形成黄色子实体,内部集生大量厚垣孢子。说明绿核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前期以形成分生孢子为主,后期则以厚垣孢子为主,且厚垣孢子的量远远大于分生孢子。萌发试验表明,成熟的厚垣孢子会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萌发率急剧下降。因此,新鲜的成熟厚垣孢子是最为理想的接种体。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带有自然标记的稻曲病菌菌株,2010年从浙江省象山县和陕西省勉县采集和分离到2个稻曲病白化菌株,ZJa0201和SXa0101。它们在PS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约为其他稻曲病菌株的3倍,未见产生厚垣孢子;在PS培养基上只能产生少量分生孢子。rDNA-ITS和rDNA-IGS序列分析表明,两个白化菌株也与稻曲病菌已知所有菌株的ITS序列同源性高于99.6%;rDNA-IGS序列也属于最为常见的类型,含有2个77bp的重复单元序列。由此推断,这两个白化菌株属于稻曲病菌产孢退化的突变体。白化菌株在PSA上  相似文献   
5.
WONGSAWAS  Mongkol  王洪凯  HYDE  Kevin  D.  林福呈 《菌物学报》2009,28(5):683-688
在浙江省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溪流中采集到四种暗色丝孢菌,即东方小短带孢Brachydesmiella orientalis,木生杯粉孢Conioscypha lignicola,球孢棒梗孢Exserticlava globosa和团聚伞集胞球枝霉Peyronelina glomerulata。其中B.orientalis和Peyronelina glomerulata是中国新记录,E.globosa和P.glomerulata为中国大陆第一次报道。本文对这四个种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水稻米粒延伸性的遗传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籼稻ZYQ8与粳稻JX17为亲本的DH群体作为研究材料,考察DH群体及双亲的米粒延伸率相关性状,并使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14个与稻米延伸性有关的QTL,包括2个粒长QTL、7个饭粒长QTL和5个米粒延伸率QTL,分别位于第1、2、3、5、6、7、10、11和12染色体.所有QTL的LOD值介于2.26~9.25,分别解释性状变异的5.31%~17.21%.在第3染色体上的G249~G164、第6染色体上的G30~RZ516和第10染色体上的G1082~GA223区间同时检测到控制饭粒长和米粒延伸率的QTL.米粒延伸性受多基因控制,Wx基因与位于第6染色体上的qCRE-6的G30~RZ516区间相近,对米饭的延伸性具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稻曲球及稻曲病菌菌落微结构的SEM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不同培养条件下稻曲病菌菌落及稻曲球的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比较研究。在PS培养液里进行液体培养时,稻曲病菌很少产生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只有培养后期漂浮在培养液表面的菌落可以产生大量的厚垣孢子。病原菌在进行PSA固体培养时,大部分菌株在培养后期产生大量的成堆分布的厚垣孢子,少部分菌株在菌落上产生散生的厚垣孢子。说明暴露于空气有助于稻曲病菌产生厚垣孢子。在煮熟的带壳谷粒上稻曲病菌的生长明显比在去壳上的要慢得多。微结构分析表明,稻曲球表面是一层密集的厚垣孢子,菌丝与稻粒的胚乳层界限分明,大部分稻曲球中部有大块的发育良好的胚乳,并充满密集的淀粉粒。说明稻曲病菌可能在开花灌浆后开始侵染,而且至少后期是腐生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不同培养条件下稻曲病菌菌落及稻曲球的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比较研究。在PS培养液里进行液体培养时,稻曲病菌很少产生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只有培养后期漂浮在培养液表面的菌落可以产生大量的厚垣孢子。病原菌在进行PSA固体培养时,大部分菌株在培养后期产生大量的成堆分布的厚垣孢子,少部分菌株在菌落上产生散生的厚垣孢子。说明暴露于空气有助于稻曲病菌产生厚垣孢子。在煮熟的带壳谷粒上稻曲病菌的生长明显比在去壳上的要慢得多。微结构分析表明,稻曲球表面是一层密集的厚垣孢子,菌丝与稻粒的胚乳层界限分明,大部分稻曲球中部有大块的发育良好的胚乳,并充满密集的淀粉粒。说明稻曲病菌可能在开花灌浆后开始侵染,而且至少后期是腐生的。  相似文献   
9.
从浙江省杭州地区"桑枯萎"病树上分离获得36株病原细菌,通过对6株代表菌的常规细菌学、电子显微镜观察、致病性及Koch氏假说测定、Biolog鉴定、脂肪酸分析、生理生化、ERIC-PCR(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CR)分析、16S rRNA序列分析,同时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中与植物有关的7个模式种菌株和其他3株参考菌株的比较,确认"桑枯萎"病为肠杆菌属中1个以上的新种(Enterobacter spp.)所引起."桑枯萎"病是一种国内外尚未报道的桑树新病害,是Enterobacter spp.引起植物病害的又一新证据.该研究结果不但对桑树病害的治理具有实际意义,而且对深入研究Enterobacter中的人体条件致病菌及环保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水稻的促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述水稻MAPK级链组分的克隆、鉴定及其在水稻生长发育以及逆境胁迫反应调控中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