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知网、维普、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关于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相关性的文献,同时追踪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时限为2009年3月至2019年3月,采用统一提取表,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按照规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估。最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合并,Stata 12.0软件进行亚组分析与发表性偏倚识别。结果共纳入25篇研究,合计2 20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1)糖尿病患者菌群总量(SMD=-0.30,P=0.53)、乳杆菌数量(SMD=-0.79,P=0.20)下降,拟杆菌数量(SMD=1.43,P=0.12)、梭菌数量(SMD=0.28,P=0.40)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歧杆菌数量(SMD=-1.82,P=0.0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患者菌群Shannon指数I~2=91%,r=-0.21[-0.32,0.09],P0.05;Chao1指数I~2=0%,r=-28.17[-40.85,-15.48],P0.05;均下降。(3)拟杆菌、双歧杆菌、梭菌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分别为:I~2=0%,r=-0.15[-0.27,-0.03];I~2=0%,r=-1.16[-1.42,0.91];I~2=0%,r=-0.28[-0.42,-0.14],均P0.05。而乳杆菌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2=47%,r=-0.00[-0.30,0.29],P=0.98。(4)乳杆菌和拟杆菌与炎症因子(TNF-α、IL-6)呈负相关,乳杆菌(r=-0.43;r=-0.60),P0.05;拟杆菌(r=-0.58;r=-0.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总量无明显变化,但有益菌含量和多样性下降,拟杆菌、双歧杆菌和梭菌含量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而乳杆菌无相关,其结果还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31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研究,检测入选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分为重症组与非重症组。另选取60例同期体检对象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sTREM-1、HMGB1水平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析血清sTREM-1、HMGB1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131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15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阳性菌,真菌的占比最低。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重症组、非重症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清sTREM-1、HMGB1水平及CPIS评分依次递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发现,血清sTREM-1、HMGB1水平及CPIS评分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严重程度呈线性增加趋势(Z=5.056、3.127、3.811,均P0.05)。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时,血清sTREM-1的AUC及敏感性、特异性最高,其次是CPIS和血清HMGB1,3个指标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一定诊断价值。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血清sTREM-1、HMGB1水平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情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像学特征及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12例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按超声诊断分级Ⅰ级、Ⅱ级、Ⅲ级分为62例、27例、23例,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像学特征,分析静脉内径与病程的相关性,并分析超声诊断分级与临床症状积分、体质量指数(BMI)、妊娠次数、既往工作站立时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超声诊断分级患者的静脉内径、静脉丛范围和静脉流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内径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超声诊断分级与临床症状积分、妊娠次数、既往工作站立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BMI呈负相关(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瘀血综合征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超声诊断分级、静脉内径与临床因素存在一定的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白扁豆总皂苷是中药白扁豆经过提取分离纯化步骤制备得到,关于白扁豆的总皂苷成分如何影响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的生长情况缺少研究。因此,有必要探讨白扁豆总皂苷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CCK8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白扁豆总皂苷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生长的影响。利用转录组学分析白扁豆总皂苷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并且进一步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对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进行验证。利用Western blot和CCK8检测白扁豆总皂苷处理过表达醛脱氢酶7家族成员A1(ALDH7A1)的PC-3细胞存活率。结果 随着白扁豆总皂苷浓度升高,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存活率显著下降,白扁豆总皂苷的IC50值为1 086 mg/L。转录组学测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白扁豆总皂苷处理的细胞中有2 36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 982个基因上调,378个基因下调。基因功能注释(GO)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与有丝分裂纺锤体检查点(mitotic spindle checkpoint)、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pindle assembly checkpoint)等一系列跟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过程。此外,基因组京都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也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肿瘤代谢等信号通路。进一步对其中的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白扁豆总皂苷处理的前列腺癌细胞中ALDH7A1、甘氨酸C-乙酰转移酶(GCAT)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家族成员4(PGAM4)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二甲基甘氨酸脱氢酶(DMGDH)和胱硫醚β合成酶样(CBSL)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白扁豆总皂苷通过下调前列腺癌细胞中ALDH7A1的表达抑制PC-3细胞生长。结论 白扁豆总皂苷可能通过下调ALDH7A1表达从而在体外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阴道炎是女性绝经后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认为该病的病因为绝经后或长期闭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微生态失衡。宏基因组学是近年出现的菌群整体性检测方法,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检测老年性阴道的微观整体状况,将为本病中医证型及疗效评定提供客观精确的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丸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取43例我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21例予地西泮治疗,实验组22予血府逐瘀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失眠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6.4%)高于对照组(61.9%),其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SQI评分较低(P0.05),空腹血糖水平较低(P0.0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较高(P0.05)。结论:血府逐瘀丸可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睡眠质量,改善失眠及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ID)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学流行病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并确诊的141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粪便培养结果,观察并总结患者体内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病毒等常见致病细菌的分布情况。结果:儿童感染性腹泻四季均可发病,夏季发病率最高,春季最低;年龄为1月~3岁的患儿感染性腹泻细菌及病毒感染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141例患儿中,细菌阳性23例(16.3%),病毒培养阳性94例(66.7%)。各种病毒感染与患儿性别无关(P0.05)。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四季均较常见,病毒感染比例高于细菌感染比例,应根据病原菌分布情况积极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疗程均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48%(43/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36/46)(P<0.05)。观察组患者哮喘、肺部的湿啰音和哮鸣音、咳嗽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5%(2/46)、8.70%(4/46),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的同时还可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难治易复发皮肤病,由于病因复杂且患病率逐年增加,该病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问题。随着高通量测序、元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应用,发现AD的发生与发展与微生物群落息息相关,“微生物-皮-肠”轴及它们之间的串扰机制也逐渐被验证。“微生物-皮-肠”轴在过敏性皮肤炎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皮-肠”轴与AD的关系,及其可能交流的信号分子和潜在途径,重点关注了涉及益生菌、菌群移植和抗菌肽等微生物缓解AD的潜在机制,为靶向微生物群治疗过敏性皮肤炎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细胞表型的生物学过程,被认为是器官纤维化及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发生与转移的启动环节。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为一种表达于体内多种组织及细胞的基质蛋白,目前研究显示OPN参与了组织器官的纤维化、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发生及转移,其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可能与EMT相关。在此本文将对参与OPN调控EMT的相关信号途径进行简述,以期为临床通过调控OPN的表达或含量,改善组织器官纤维化,降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转移及侵袭力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