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氰氟虫腙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毒力水平和田间防治效果,为科学使用氰氟虫腙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饲料混毒法在室内测定了氰氟虫腙与4种常用杀虫剂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和茚虫威对草地贪夜蛾3和6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及LC90值,以及LC90浓度的这些杀虫剂对3龄幼虫的致死中时(medium lethal time, LT50)值。采用人工喷雾方法测定了玉米田中22%氰氟虫腙悬浮剂(6.6 g/667 m2)、22%氰氟虫腙悬浮剂(17.6 g/667 m2)、5.7%甲维盐水分散剂(1 g/667 m2)和150 g/L茚虫威悬浮剂(2 g/667 m2)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效。【结果】室内生测结果显示,供试的5种杀虫剂中氰氟虫腙对草地贪夜蛾3和6龄幼虫均具有较高的毒力,其LC50值分别为2.64和4.3...  相似文献   
2.
李蕾  张雷  李世广 《环境昆虫学报》2020,42(5):1112-1120
细胞免疫反应是昆虫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体液免疫反应共同作用以防御外源物。不同类群的昆虫其血细胞种类不同,空间形态及免疫应答功能也各具特征,但在细胞免疫中大都发挥着吞噬、结节与包囊作用。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对昆虫血细胞的类型、功能、形态、吞噬过程、细胞表面吞噬受体、以蚜虫为代表的不完全变态昆虫免疫学和影响蚜虫免疫系统的共生体等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害虫防治提供思路和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针对白蚁防治药剂联苯菊酯传统加工剂型存在的安全性差、持效期短等缺点,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联苯菊酯微胶囊.通过粒径大小、外观形貌、包封率以及载药量筛选出最佳芯壁比、乳化剂用量和剪切时间,并对微胶囊理化特性及释放性能进行表征,同时考察微胶囊对白蚁的杀灭效果和持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芯壁比为1:1.5,乳化剂用量为7%,剪切时间为6 min时制备的联苯菊酯微胶囊粒径适中(97.6μm),包封率高达70.5%,缓释性能良好,与市售乳油相比,对白蚁的杀灭效果相当,但持效性能优异.该研究获得的联苯菊酯微胶囊为安全、高效防治白蚁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鉴定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 sigma家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明确其编码蛋白质的催化活性,阐明该基因在小地老虎不同发育期、不同组织及在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深入探究小地老虎GST在杀虫剂解毒代谢中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同源检索方法从小地老虎转录组中鉴定GST基因,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重组蛋白并使用试剂盒检测其活性,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从小地老虎转录组中鉴定了一个编码sigma家族GST的cDNA序列,命名为AiGSTs1.其编码的AiGSTs1蛋白含有谷胱甘肽结合位点和底物结合位点,具有GSTs的典型特征.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重组AiGSTs1蛋白,测得此蛋白不仅具有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还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均可抑制重组AiGSTs1蛋白的活性.AiGSTs1在供试的小地老虎不同发育期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蛹期和幼虫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使用LD5o剂量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小地老虎幼虫后,AiGSTs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结论]本研究明确了小地老虎AiGSTs1的序列、所编码蛋白的活性和表达模式.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能够诱导AiGSTs1表达水平上调,表明该基因可能在这2种杀虫剂的解毒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细胞色素P450单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CYP)是昆虫体内重要的解毒酶。CYP6AS亚家族基因特异性的存在于膜翅目昆虫中,一些特异性的CYP6AS基因已经被证实参与到蜜蜂对某些外源物质和杀虫剂的解毒和代谢过程中。本研究主要探测了亚致死浓度噻虫嗪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CYP单氧酶活性及CYP6AS亚家族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首先测定了噻虫嗪LC_(10)和LC_5经口处理4日龄意大利蜜蜂后48 h CYP酶活性,然后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6种CYP6AS基因(CYP6AS3,CYP6AS4,CYP6AS5,CYP6AS10,CYP6AS14和CYP6AS15)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噻虫嗪LC_(10)和LC_5处理后,意大利蜜蜂CYP酶活性均极显著增加(P0.01)。噻虫嗪LC_(10)和LC_5处理对意大利蜜蜂CYP6AS4,CYP6AS10和CYP6AS15基因表达没有显著影响;LC_(10)和LC_5处理后CYP6AS3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 LC_(10)处理能够显著诱导CYP6AS5基因上调表达(P0.05);而LC_(10)和LC_5处理极显著抑制CYP6AS14基因的表达(P0.01)。这为进一步探究蜜蜂对噻虫嗪的解毒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作者研究了紫外光对苎麻疫霉的抗甲霜灵诱变效应及对苎麻疫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6个苎麻疫霉野生型菌株经菌丝块紫外光药剂诱变和菌丝块药剂驯化3周后,均获得抗甲霜灵突变体,且紫外光药剂诱变处理角变区出现频率明显高于药剂驯化处理,说明紫外光对苎麻疫霉抗甲霜灵突变有一定促进效应。紫外光显著地抑制苎麻疫霉游动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在一定范围内,处理时间愈长,抑制率愈高。苎麻疫霉耐紫外光菌株(经亚致死剂量的紫外光照射处理后存活的游动孢子所形成的菌株)与野生型亲本相比,对温度和pH的敏感性大致相同,但菌落形态有一定变异,菌丝生长速率、卵孢子产生量均显著下降,表明紫外光对苎麻疫霉的菌丝生长和卵孢子产生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苎麻疫霉耐紫外光菌株EC50值比野生型亲本菌株EC50值提高了23.21%-56.70%,即耐紫外光菌株对甲霜灵敏感性比野生亲本菌株显著下降,这与紫外光诱变试验结果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紫外光诱导,获得了油菜菌核病菌多株抗扑海因突变体。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诱变得到的抗扑海因菌株的抗药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油菜菌核病菌抗扑海因菌株的EC_(50)值分布范围为0.1159-604.2200μg/mL,平均值为117.1363μg/mL,突变株UVIP'SS-7、UVIP'SS-8、UVIP'SS-15、UVIP'SS-16和UVIP'SS-18的EC_(50)值均大于160μg/ML。油菜菌核病菌抗扑海因突变株在含扑海因质量浓度为1μg/mL时的菌核产生数量绝大多数都大于不含药PSA平板的菌核数量,而高浓度下菌核几乎不产生。  相似文献   
8.
测定处于不同生长期的杜仲内生真菌DZJ03胞外多糖含量、发酵液中3种核苷含量,并对其菌株发酵液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按50μg/mL的浓度测定了发酵液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甲醇等3种提取物对水稻恶苗病菌、棉花枯萎病菌2种植物病原菌以及烟草青枯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内生真菌DZJ03胞外多糖含量最高可达到2.0410g/L,其发酵液中所含腺苷、尿苷以及鸟苷的含量分别为1.2647 mg/g、0.8586 mg/g、1.0493 mg/g;发酵液乙酸乙酯相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率为71.92%,抗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9.21 mm。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碳营养和氮营养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量、菌丝生物量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对单糖、双糖、多糖等碳营养及有机氮和无机氮等氮营养均能够利用,但利用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球孢白僵菌的菌丝生长以白砂糖和蛋白胨最快,以甘露醇和硫酸铵最慢;分生孢子产生量以白砂糖和硝酸钾最多,以甘露醇...  相似文献   
10.
红火蚁对荔枝园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火蚁发生区和对照区荔枝园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表明:红火蚁发生区的荔枝园树冠、地面植被、地表及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都较对照区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群落结构特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群落及各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减小,优势度﹑优势集中性上升,群落由稳定走向波动,群落可侵入性进一步增强。在荔枝树冠,受红火蚁捕食或其它作用影响而明显减少的害虫种类主要是一些鳞翅目幼虫,天敌主要包括广斧螳Hierodulapatellifera(Serville)、锥盾菱猎蝽Isyndus reticulatesSt、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ieder、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斜纹猫蛛Oxyopessertatus(L.Koch)及白条锯足蛛Runciniaal bostriata Boes.et Str.等。在地面植被上,受红火蚁影响的害虫种类主要是一些鳞翅目夜蛾科的幼虫,天敌种类主要包括中华大刀螳Tenodera aridifolia sinensis、丽眼斑螳Creobroter gemmata(Stoll)、中华草蛉Chrysopasinica Tieder、线纹猫蛛Oxyope slineatipes(L.Koch)及草皮逍遥蛛Philodromus cespitum(Walckenaer)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红火蚁轻度发生区,地面植被上的四斑月瓢虫Chilomenes quadriplaglata Swartz和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 Fabricius的种群数量却出现增加。在荔枝园地表及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中,以步甲﹑隐翅甲等作为生物指示物反映环境条件变化的物种受影响下降明显。但在红火蚁轻度发生区,一些种类(如独角仙Xylotrupes gideon L幼虫)与红火蚁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其数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荔枝园有害生物防治的难度。相关分析的研究表明,红火蚁种群数量与荔枝园无脊椎动物群落各特征指数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与重度发生区地表及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各特征指数高度相关。红火蚁发生区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荔枝园树冠和地面植被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成分都是优势集中性,而影响荔枝园地表及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的主成分却是均匀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