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刚    孙国荣    彭永臻    马东辉  岳中辉  那守海  阎秀峰 《生态学报》2008,28(5):2031-2031~2041
通过对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生长不同年数盐碱土壤氮素营养状况的比较,研究氮素积累作用的机理,并探讨其在植被演替中的可能作用.结果表明:在一维生态位空间(土壤氮含量)星星草和羊草(Leymus chinense)之间具有较小的生态位分离值和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值,表明羊草对土壤高含氮量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这些也许是羊草以及其他植物在星星草生长一定年数后能够侵入碱斑土壤的机制.星星草作为盐碱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它的生长增强了盐碱草地土壤氮素的矿质化作用和生物固氮强度,并减弱了氮素随地表径流的损失.最终促进了盐碱草地的氮素沉积,达到了适合于其它物种(如羊草)生长的水平,从而使碱斑植被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2.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的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以及相应的花药壁发育过程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研究,以阐明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花粉发生与发育超微结构特点以及花粉败育的时期和败育的细胞学特征.结果显示:(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分裂期间细胞质具有明显的"细胞质改组"现象,主要表现在核糖体减少,质体、线粒体的结构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有利于孢子体向配子体的转变.M14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前期Ⅱ和中期Ⅱ形成"细胞器带";正常发育的花粉,小孢子分裂形成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生殖细胞脱离花粉壁,生殖细胞游离于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最初具细胞壁,而后消失,且生殖细胞壁成分与花粉内壁成分相似.(2)三细胞型的成熟花粉含有一个营养细胞和两个具有尾突的精子;每个精子通过两层质膜与营养细胞隔开,含有一个大的精核,长尾突内含少量的细胞质以及纤丝状结构.(3)生殖细胞和精子中缺乏质体.(4)花粉的败育起始于小孢子,大部分受阻于单核-二细胞花粉期,其败育特征为花粉内液泡吞噬作用导致细胞器解体,绒毡层细胞过早解体或肥大生长致使营养供应受阻,可能是导致单核-二细胞花粉败育的主要细胞学原因.研究表明,白花甜菜第九号染色体的附加可能是导致M14大量花粉败育的遗传学因素.  相似文献   
3.
地表节肢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指示物,研究甘南高寒草甸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助于揭示其分布格局对高寒草甸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2018年5至9月,采用陷阱法调查甘南高寒草甸4种典型类型生境,即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草甸和成熟草甸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研究时段共采集地表大型节肢动物2 545头,属于3纲9目29科30属,以狼蛛属(Lycosa)、弓背蚁属(Camponotus)和蚁属(Formica)为优势类群。营养功能群以捕食类和植食类为主。研究结果显示,成熟草甸生境大型节肢动物类群数明显高于沼泽化草甸和草甸生境的类群数(P <0.05);沼泽湿地生境Pielou均匀度指数(Js)明显大于草甸和成熟草甸生境的Pielou均匀度指数(P <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差异不显著(P> 0.05);4种生境之间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较低。研究时段基于物种“出现-不出现”C-score、V-ratio、SES与Pianka生态重叠指数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差异均没有规律性,显示研究区域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群落随机...  相似文献   
4.
不同改良方法对盐碱土壤氮素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浅耕翻、施用磷石膏、施用糠醛渣、施用有机肥、建植星星草人工草地或星星草+羊草人工草地等不同改良方法对盐碱土壤氮素营养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改良方法与浅耕翻相比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氨化强度、固氮强度、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其中,浅耕+有机肥+星星草+羊草处理对所测定盐碱土壤氮素营养及相关酶活性指标增加明显,同时,盐碱土壤氮素营养各指标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蛇岛蝮蛇消化道5-羟色胺细胞的形态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蛇岛蝮蛇(Gloydius shedaoensis)消化道内5-羟色胺(5-HT)免疫阳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结果显示,5-羟色胺细胞从食管到直肠各段均有分布.细胞分布密度呈波浪式,其中胃贲门部分布密度最高(7.15±2.38),直肠部次之(4.55±3.14),食管部最低(1.2±0.71).5-HT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消化道上皮细胞之间、上皮基部、腺泡上皮细胞之间以及固有膜内.形态多样,呈圆形、锥体形、梭形等.分析认为蛇岛蝮蛇消化道5-HT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作用途径,并且其密度分布可能与其食性、生存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资料, 并为甜菜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栽培甜菜(Beta vulgaris)卵细胞、合子和二细胞原胚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如下:在成熟卵细胞中多聚核糖体数量不多, 且细胞代谢活性较弱; 初期合子内, 核仁大量合成核糖体前体物质, 胞质中多聚核糖体数目众多, 细胞代谢活性较强; 休眠期合子的核仁变小, 胞质中核糖体数量急剧减少, 仅有少量多聚核糖体, 细胞代谢活性较弱; 合子分裂前期和二细胞原胚期, 核仁显著, 胞质中核糖体的密度增加, 出现大量多聚核糖体, 细胞代谢活性较强。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出, 栽培甜菜从卵细胞成熟→合子初期→合子休眠期→合子分裂前期→二细胞原胚的超微结构变化中多聚核糖体的变化最为显著, 表现为“少→多→少→多”的数量变化过程, 反映出细胞代谢状态也经历了“弱→强→弱→强”的变化过程, 这种变化趋势与配子体世代向孢子体世代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对白条草蜥消化道嗜银细胞进行了染色和切片观察.结果 表明:在白条草蜥的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其全长.其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有锥体形、椭圆形等;其嗜银细胞分布密度于胃幽门最高,胃体次之,十二指肠最低.其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型的形成与生活环境和取食方式等有关;根据其形态,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栽培甜菜(Beta vuigaris)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细胞内发生了“细胞质改组”,主要表现在核糖体减少,质体和线粒体结构发生了规律性变化。末期1不形成细胞板,而是在2个子核间形成“细胞器带”。“细胞器带”的存在起到类似细胞板的作用,暂时将细胞质分隔成两部分。四分体呈四面体型,被胼胝质壁包围。小孢子外壁的沉积始于四分体晚期,至小孢子晚期外壁已基本发育完全。单核小孢子时期,细胞核大,细胞器丰富。二细胞花粉发育主要表现在生殖细胞壁的变化上,生殖细胞壁上不具有胞间连丝。成熟花粉为三细胞型,含有1个营养细胞和2个精细胞。精细胞具有短尾突,无壁,为裸细胞,每个精细胞通过2层质膜与营养细胞的细胞质分开。生殖细胞与精细胞里缺乏质体。  相似文献   
9.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若干重要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喻娟娟  戴绍军 《植物学报》2009,44(4):410-425
植物蛋白质组学近年来正从定性向精确定量蛋白质组学的方向发展。国际上近两年发表的约160篇研究论文报道了利用不断改进的双向电泳结合生物质谱技术、多维蛋白质鉴定技术, 以及包括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15N体内代谢标记、同位素标记的亲和标签、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等在内的第2代蛋白质组学技术, 对植物组织(器官)与细胞器、植物发育过程和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的蛋白质组特征, 以及植物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该文对上述报道进行总结, 综述了2007年以来植物蛋白质组学若干重要问题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14-3-3γ作为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桥梁蛋白",广泛参与细胞凋亡、细胞分裂、信号转导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物体所有的重要生命活动的调节。以体外培养的荷斯坦奶牛(Vaccas)乳腺上皮细胞(dairy cow mammary gland epithelial cells,DCMECs)为模型,研究14-3-3γ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乳脂合成的影响。瞬时和稳定转染p GCMV/IRES/EGFP/14-3-3γ即14-3-3γ过表达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应用CASY细胞活力分析仪分析细胞活力的变化,测定细胞中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和β-酪蛋白(β-Casein,CSN2)的合成,并且通过Western blot检测DCMECs中m 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和p-m TOR的表达量,探究14-3-3γ影响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理功能的机制。结果显示,瞬时和稳定转染p GCMV/IRES/EGFP/14-3-3γ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相对正常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细胞活力极显著增强(P0.01),CSN2和TG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同时m TOR和p-m TOR的表达量也显著增加(P0.01)。研究结果表明14-3-3γ参与泌乳关键信号通路即m TOR信号通路,能够增强乳腺上皮细胞活力,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CSN2和TG的合成,丰富了奶牛泌乳信号通路,为乳品质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