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背景】目前艾滋病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共病因素导致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索S100B抑制剂SBi4211对HIV-1 gp41促进新生隐球菌黏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黏附实验分析SBi4211是否能阻断HIV-1 gp41诱导下新生隐球菌黏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使用免疫印迹方法进一步检测在此过程中SBi4211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新生隐球菌透明质酸受体CD44表达的影响。【结果】SBi4211可显著抑制HIV-1gp41对新生隐球菌黏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强作用,且呈时间、剂量效应(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SBi4211可抑制新生隐球菌和/或HIV-1 gp41增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新生隐球菌透明质酸受体CD44的表达。【结论】SBi4211可通过下调受体CD44来阻断HIV-1 gp41对新生隐球菌黏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强效应,这为了解HIV-1与新生隐球菌共病机制及其防治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特征、延迟诊断因素及并发症高危因素分析。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到2022年7月收治的167例疑似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167例患者中男性112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25.10±21.51)月。按照患儿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异物组(n=140)和非异物组(n=27)。按照患儿入院时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确诊时间是否在24 h内将患儿分为延迟诊断组(n=100)和早期诊断组(n=40)。并依据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所有患儿分为并发症组(n=122)和未发生并发症组(n=18)。采用x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亚组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异物组和无异物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病后就诊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异物组和无异物组患儿的物滞留部位、CRP、PCT、首诊时影像学检查、患儿居住地、异物吸入史差异显著(P<0.05);以患儿是否发生延迟诊断作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首诊时影像学检查、患儿居住地、异物吸入史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患儿是否发生并发症作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首诊时影像学检查、患儿居住地、是否延迟诊断及异物吸入史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存在较明显的年龄特征,延迟诊断和并发症受年龄、异物吸入史和影像学检查等复杂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