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索大鼠主动脉原代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体外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分离大鼠主动脉,直接贴壁于培养皿中,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鉴定细胞。结果:约24小时组织块边缘有游离的新生细胞长出,7天即融合成片。消化传代后细胞呈短梭形或三角形,单层生长,铺路石状,Ⅷ因子表达阳性,呈指数增殖。冻存后复苏细胞活性均超过90%。结论:用贴壁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冻存细胞存活率高,为体外研究提供了稳定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诱导serpinE1分泌增多是否引起心肌细胞NF-κB核易位及凋亡。方法: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模型应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体外试验中,应用低糖(5.5 mmol/L)及高糖(25 mmol/L)浓度培养基分别处理大鼠心肌H9C2细胞。ELISA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清及细胞培养上清中的serpinE1水平,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心脏组织及细胞中 caspase-3、cleaved caspase-3以及细胞浆、细胞核中NF-κB蛋白表达。此外,H9C2细胞分为三组:对照组、serpinE1重组蛋白处理组、JSH-23与serpinE1重组蛋白共同处理组,Western Blot检测上述相同指标。结果:糖尿病小鼠血清及高糖处理的细胞培养上清中serpinE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同对照组相比,细胞核/细胞浆NF-κB、cleaved caspase-3/ 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心肌组织及H9C2细胞高糖处理组中显著上升(P<0.05)。此外,serpinE1重组蛋白处理后细胞核/细胞浆NF-κB以及cleaved caspase-3/ caspase-3同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而JSH-23则减弱了serpinE1的这些效应。结论:糖尿病诱导serpinE1分泌增多促进心肌细胞NF-κB核易位及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5Fr Heartrail ST01导管在冠心病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输送支撑作用。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10月至2014年0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所有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使用5Fr Heartrail ST01导管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基线特征、病变特征和手术经过及器械成功率。结果:共有33例患者介入术中使用5Fr Heartrail ST01导管,剔除10例并非处理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而使用5Fr Heartrail ST01导管的患者,共有23例冠心病患者采用5Fr Heartrail ST01导管增强支撑,协助球囊和/或支架通过病变。5Fr Heartrail ST01导管的器械成功率为86.96%。其中2例器械失败患者采用Tornus穿通导管补救成功;1例改用6F AL 1.0指引导管补救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1.30%,1例无法继续配合而手术失败;1例因出现非血流限制性夹层而失败。结论:5Fr Heartrail ST01导管为冠心病复杂病变介入治疗提供优秀的支撑,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国产Amplatzer蘑菇伞介入治疗中老年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的近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中老年PDA患者,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均成功行介入治疗。术后行心电图、x线胸片、TTE随访。结果:32例均1次封堵成功,成功率100%。无重要并发症发生。随访x线胸片显示肺血较术前减少,心胸比率不同程度缩小。术后48小时(32例)超声心动图显示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封堵前明显缩小(P〈0.01);术后1、3、6月(32例)超声心动图随访显示LAD及LVDd、PASP进一步缩小;术后1年(30例)、术后2年(20例)、术后3年(12例)、术后4年(5例)超声心动图随访显示心脏大小及肺动脉收缩压恢复正常。结论:国产Amplatzer蘑菇伞介入治疗中老年PDA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且技术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近中期疗效明确,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07年07月至2012年07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年龄≥80岁,因冠状动脉CTO病变行PCI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患者的基线特征、病变特征、手术经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共有69例高龄CTO患者,平均年龄为82.17±2.70岁,男性57例(82.6%)。14例患者同时存在2支CTO病变血管,21例患者闭塞近端钙化,24例患者闭塞近端迂曲,5例患者为原支架内闭塞。3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51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73.91%。有7例患者发生冠脉穿孔,其中1例出现心脏压塞并院内死亡。结论:即使通过适当选择患者,80岁以上高龄患者PCI治疗冠状动脉CTO病变的手术成功率可以接受,但手术风险较高,需在有经验的心导管中心谨慎开展。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 receptor2,VEGFR-2)信号轴调控血管生成反应。糖尿病病理状态下,氧化应激异常激活、NO等血管活性物质功能受损、以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该信号轴功能失调,使得血管生成反应在一些器官组织中呈增强状态,如视网膜和肾;然而在另一些组织中却是受到抑制,如外周血管等。不正常的血管生成反应最终导致糖尿病性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阐明血管生产反应功能障碍,将为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国产Amplatzer蘑菇伞介入治疗中老年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近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中老年PDA患者,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均成功行介入治疗。术后行心电图、X线胸片、TTE随访。结果:32例均1次封堵成功,成功率100%。无重要并发症发生。随访X线胸片显示肺血较术前减少,心胸比率不同程度缩小。术后48小时(32例)超声心动图显示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封堵前明显缩小(P0.01);术后1、3、6月(32例)超声心动图随访显示LAD及LVDd、PASP进一步缩小;术后1年(30例)、术后2年(20例)、术后3年(12例)、术后4年(5例)超声心动图随访显示心脏大小及肺动脉收缩压恢复正常。结论:国产Amplatzer蘑菇伞介入治疗中老年PDA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且技术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近中期疗效明确,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25例因为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途径分为经桡动脉治疗(n=211)和经股动脉(n=114)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患者的基线特征、病变特征、手术经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9.62%和80.70%(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以往PCI及CABG手术史及冠心病临床表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别(均P0.05);两组患者的慢性闭塞性病变病变数量、术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使用率、术后TIMI血流、手术时间、冠状动脉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别(均P0.05),但经股动脉手术组较经桡动脉组术中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的使用率更高(57.01%vs45.02%,P=0.039)。结论:经桡动脉PCI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更安全、有效,其IVUS的使用率低于经股动脉PCI治疗,但对于复杂慢性闭塞性病变病变术者可能更倾向于采用经股动脉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