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孙琴  刘小勇  王前  罗元明  王雪薇 《微生物学报》2012,52(10):1203-1209
【目的】毛壳属真菌的子囊果毛形态曾是重要的分类性状,但因容易发生变异,在现代毛壳属的分类中它们的分类学价值受到质疑。印度毛壳(Chaetomium indicum)和绳生毛壳(Chaetomium funicola)是2个依据子囊果毛形态差异定义的物种,本研究旨在从蛋白表达谱水平认识这2个种的差异及其子囊果毛的变异性,同时探讨蛋白表达谱在真菌分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获得印度毛壳和绳生毛壳典型菌株和子囊果毛形态变异菌株,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典型菌株和变异菌株的蛋白表达谱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双向电泳(2DE)图谱特征反映出印度毛壳和绳生毛壳之间的蛋白表达谱差异明显。根据Neighbor-joining(NJ)算法生成的系统发育树进一步显示印度毛壳和绳生毛壳分别聚在2个不同分支,即同一种的典型菌株和变异菌株聚在一起。【结论】依据子囊果毛形态特征和种特异性的蛋白表达谱特征对印度毛壳和绳生毛壳的分类结果是一致的,表明子囊果毛特征仍然是毛壳属真菌分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分离所得小囊菌科(Microascaceae)4属6种进行了形态学研究,明确了闭小囊菌属(Kernia)在中国大陆的分布,并以检索表形式比较了中国已报道小囊菌科5个属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分布于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丛赤壳科皱赤壳属Rugonectria一新种。对中国材料进行形态学和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表明,它们与日本报道的栗生皱赤壳R. castaneicola较为接近,但存在形态学和DNA序列上的明显差异,代表该属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4.
李静  赵筱萌  王雪薇 《菌物学报》2012,31(2):213-222
对毛壳属25个种50个菌株的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致死温度以及在最适生长温度下的菌落日生长速率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毛壳属不同的物种具有稳定的特征性最高生长温度,这一温度指标可作为该属物种鉴定,特别是区分形态相似种的重要生理性状;其他温度指标在种内变异大,在种间存在明显交叉,不具分类学价值。在此基础上,测定了42个种的最高生长温度,为毛壳属物种鉴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生理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5.
将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的注释基因分别与30 种丝状子囊菌基因组比较, 根据E值大小预测同源序列, 从中选择Hsp90, AAC, CDC48和EF3作为候选基因, 以丛赤壳科(Nectriaceae)13 个属34 个概念清晰的种为材料, 对215个序列片段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 筛选适合于该科的DNA 条形码. 将种内与种间序列差异以及序列获得的难易程度作为评价指标. 结果表明,Hsp90 和AAC基因虽然具有较高的 PCR 扩增与测序成功率, 但种内、种间距离频率分布存在重叠, 可能导致部分种的鉴定错误;CDC48基因可以恰当地区分种内与种间差异, 但扩增与测序成功率相对较低; EF3基因不存在种内、种间遗传距离重叠, 序列容易获得, 适合作为该科真菌的DNA 条形码.  相似文献   
6.
ITS作为粒毛盘菌属DNA条形码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鹏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1,30(6):932-937
以种内与种间差异以及PCR扩增和测序成功率为评价DNA条形码的重要指标,探索ITS序列作为粒毛盘菌属DNA条形码的可行性。结果表明,ITS成功区分了研究涉及的22个种,其PCR扩增和测序成功率为100%,该片段有望成为该属区分物种的DNA条形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