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揭示珍稀濒危植物长白松(Pinus sylvestris var. sylvestriformis)天然种群生存压力状况,在全面调查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白松分布的基础上,基于邻体干扰模型,引入树高、冠幅、方位等因子,提出3种生存压力指数:个体生存压力指数、种群生存压力指数和群落生存压力指数,分析天然长白松所处6种群落类型中的生存压力。结果表明:长白松承受群落生存压力(PI)从大到小依次为:白桦-臭冷杉群落(PI=21.532)、红松-长白松群落(PI=14.185)、白桦群落(PI=13.262)、臭冷杉-长白松群落(PI=8.752)、长白落叶松-鱼鳞云杉群落(PI=7.780)和蒙古栎群落(PI=5.440)。多重比较单向方差分析表明,6种群落类型中长白松生存压力总体上差异明显,白桦-臭冷杉群落中长白松生存压力最大,显著高于其他5种群落;竞争树种主要为长白落叶松、红松、长白松、山杨和白桦,这5个树种生存压力大小占群落生存压力的87%;红松-长白松群落和白桦群落中长白松生存压力无明显差异,但显著高于臭冷杉-长白松群落、长白落叶松-鱼鳞云杉群落和蒙古栎群落;臭冷杉-长白松群落、长白落叶松-鱼鳞云杉群落和蒙古栎群落中长白松生存压力相对较小,彼此无明显差异。长白松生存压力与其所处植物群落演替阶段及其龄级结构有关。目前,保护区采取严格保护和管理方式不完全有利于长白松种群的稳定发展。根据长白松种群所处的植物群落生境特点、种群生存压力状况并结合种群年龄结构特征,针对不同群落类型提出相应抚育措施建议以期为长白松天然种群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第二大碳库,其碳收支一直是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领域,而研究二氧化碳(CO2)施肥效应又是全球变化碳循环领域较为关注的前沿部分。CO2与生态系统关系复杂,当前仍无法厘清CO2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作用。基于太阳辐射数据、气温数据及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等,利用光能利用率遥感模型,模拟2019年甘南地区的碳循环,选取三个指标,即GPP (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NPP (净初级生产力)和NEP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来分析甘南地区植被固碳的时空变化特征及CO2施肥效应。结果表明:(1)甘南地区2019年植被固碳总量约为2611 tC。甘南地区生态系统GPP、NPP和NEP季节性特征明显,其值均在夏季达到最高;而在空间上,GPP、NPP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特征,NEP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2) CO2对GPP、NPP存在正向的施肥效应,分别增加了14.4%和14.3%;而对NEP具有负向反馈效应,使其减少了0.3%,并且CO2对NEP的影响整体也表现为北高南低的特征。研究揭示出:虽然CO2在提升GPP和NPP时,正向的施肥效应明显,但是对甘南地区的NEP,即固碳量来说,CO2的影响却很有限。因此在研究CO2施肥效应时不应一概而论,生态地理环境对其的影响不可忽视。研究可以为揭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动态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甘南高寒草甸土壤线虫营养功能群 的地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线虫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生物。研究高寒草甸土壤线虫营养功能群空间分布格局特征,有助于揭示土壤线虫分布对高寒草甸生态因子变化的响应。2019年7月中旬,采用网格法(1.0 m × 0.5 m)研究5.0 m × 4.0 m尺度土壤层(0 ~ 20 cm)土壤线虫营养功能群空间特征。采用改良湿漏斗法,共获得土壤线虫1 830条,隶属于49属,土壤线虫个体平均密度以50 g干土计量为63.2条,其中,绕线属(Plectus)和拟丽突属(Acrobeloides)为优势类群。土壤线虫以食细菌线虫、植物寄生线虫为主。土壤线虫营养功能群变异系数介于64.26% ~ 107.69%(n = 38)之间,存在较强的变异性。食真菌线虫与食细菌线虫(P < 0.001)、食真菌线虫与植物寄生线虫(P < 0.001)间空间分布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地统计分析显示,土壤线虫营养功能群的空间相关范围存在明显差异,有效变程介于0.50 ~ 27.07 m之间,其67.26% ~ 99.79%的变异与空间自相关过程有关。食细菌土壤线虫分布格局呈较均匀的斑块镶嵌结构,斑块较小;非食细菌土壤线虫呈斑块连接或斑块镶嵌结构,斑块较大且斑块间过渡明显,表明土壤线虫小尺度明显的斑块结构可能是高寒草甸受干扰后的一种常见分布模式,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采砂南移扩大影响范围——多源遥感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丽娟  翟彦放  邬国锋 《生态学报》2013,33(11):3520-3525
采砂是一项具有巨大生态影响的经济活动.利用多源遥感影像描述鄱阳湖中部的采砂分布,分析其对悬浮泥沙浓度的影响.2011年7月28日的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5用于采砂相关船只的识别,2009-2011年7-8月的Terra卫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影像用于悬浮泥沙浓度的反演,(Before-after-control-impact,BACI)方法用于采砂影响评价.Landsat TM 5影像解译结果发现鄱阳湖中部的两个采砂区和90余艘船只,MODIS Terra反演结果显示在采砂区及其下游区域悬浮泥沙浓度剧增,BACI评价结果揭示采砂是导致此区域悬浮泥沙浓度增加的主要因素.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将因采砂而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使鄱阳湖的各种生态功能全面发挥是紧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3月5日16:30时在河南三门峡市天鹅湖湿地的双龙桥(111°08′E,34°46′N,海拔330 m)附近湖边发现1只灰色的雁混杂在大天鹅(Cygnus cygnus)群中一起取食。该灰色雁头顶部白而头后有两道黑色条纹,喉部白色延伸至颈侧(图1),查阅相关工具书(约翰×马敬能等2000),鉴定为斑头雁(Anser indicus)。观察期间发现该个体还飞到青龙湖大坝附近浅滩上取食和休息。3月6日继续在双龙桥附近观察到1只斑头雁,推测应为同一个体,至3月7日以后再也没有观察到斑头雁。根据郑光  相似文献   
6.
沿道路设置供野生动物迁徙、扩散和连接栖息地的廊道是应对道路干扰最有效的措施,科学选址则是野生动物廊道建设的前提,也是廊道研究的薄弱领域。以大熊猫廊道为例对野生动物廊道选址指标体系、方法和程序进行了探索,将栖息地特征、地形因素、植被可转化性、工程成本作为大熊猫廊道选址指标,基于Arcgis和栖息地格局、海拔、坡度、植被数据,为四川306省道椅子垭口段确定了两处大熊猫廊道位置,并用监测数据证明了所选位置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表明栖息地格局是廊道选址的重要基础,应侧重对地形因素的研究。研究为廊道选址方法和流程进行了示范,还对选址指标体系优化、提高选址的科学性进行了探讨,有助于推动野生动物廊道研究从理论探索走向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耀军  王成  贾宝全  粟娟 《生态学报》2011,31(8):2290-2300
城市森林是城市中主要的生态功能景观,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基于居民方便获取城市森林服务的要求,根据大型城市森林斑块、道路网和街区单元数据,利用ArcGIS9.2的Network Analyst工具,分析了广州市中心城区在2km步行距离内街区单元到达城市森林斑块的可达性以及城市森林斑块的承载力,并结合航片解译的树冠覆盖数据对具有不同可达性的街区单元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州中心城区的外环高速以内的区域范围,分别有73%、46%和18%的的街区单元在步行2km、1km和0.5km距离内能够到达大型城市森林绿地斑块。从街区单元的行政归属看,以越秀区的街区可达性最好,而海珠区和原芳村区的街区可达性较差。研究范围内,0.5km内不能到达大型城市森林斑块且树冠覆盖超过30%的街区类型中,以公共管理单位类型为主,单位绿化对于树冠覆盖的贡献率大;而绝大多数以住宅类型为主的街区单元的树冠覆盖率低于10%,其中64%的街区树冠覆盖率低于5%。以街区单元为基本对象进行可达性度量,分析城市森林斑块现状分布和服务状况,并结合其树冠覆盖特征,可以明确需要重点关注区域的空间分布,可为广州市在较小尺度上的城市森林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湿地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常用的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及Temkin模型),分析比较了不同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目前国内外关于磷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介绍了不同模型的统一表达形式,并提出应加强对不同类型湿地中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过程及其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解吸过程的长期监测和不同环境因子间的交叉效应研究等建议,以深化对动力学模型的认识,从净化机理层面充分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方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测算一直是湿地研究领域的难点。目前仅能粗略估算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很难做到精确计算。本文对湿地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碳储量估算方法进行分析,指出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应当充分融合水域和陆域各碳储存库的估算方法。另外,对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精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总结,认为湿地面积、碳密度以及水体、土壤和沉积物的深度是影响区域尺度碳储量估算精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昌海  崔丽娟  马牧源  毛旭锋 《生态学报》2012,32(17):5337-5344
湿地资源保护是全球生态保护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分析湿地资源保护的经济属性的基础上,以北京市野鸭湖湿地为案例,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清晰的图表重点分析了野鸭湖湿地资源保护过程中的外部性以及资源利用中成本与收益两个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从正外部性分析,个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个人保护的湿地资源小于社会最优量,会造成湿地资源保护的不足;从负外部性分析,个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个人对湿地资源的利用水平大于社会最优利用水平,造成湿地资源的过度利用;(2)根据湿地资源利用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搭便车"行为会造成湿地资源的退化甚至恶化;(3)明晰产权有利于湿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湿地保护过程中出现的资源利用矛盾提供有益的借鉴,特别是为保护北京野鸭湖湿地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