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观察4种不同的化疗方案对侵蚀性葡萄胎的疗效并进行物经济学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至2017年01月我院收治的侵蚀性葡萄胎患者76例,分为甲氨蝶呤(MTX)组、EMA-CO组、新福菌素组(ACT)、5-氟尿嘧啶(5-Fu)+新福菌素组,观察4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安全性,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4组患者在年龄、治疗花费、疗效间没有差异。MTX组药费最低(5876.5±644.9元,P0.01),成本-效果比最低(286.74元),但MTX组的化疗的副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最高;其他三组同MTX组相比,其增量成本-效果比均2000元。联合化疗方案中,EMA-CO较5-Fu+ACT组药费较低(36027.2±1792.2元vs 60215.2±3632.8元,P0.01),增量成本效果优势明显(2542.69元vs 7963.19元)。结论:对于侵蚀性葡萄胎患者,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联合化疗或单药化疗,其疗效均无显著性差异。MTX组治疗花费最为经济,其他组增量成本-效果较高,考虑到副反应发生率、住院天数等其他因素,其他三组仍有选择优势。  相似文献   
2.
有观点认为肿瘤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NF-κB作为自然免疫和炎症的重要调节因子及内源性促肿瘤因子,其激活与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有关NF-κB与肿瘤的文献进行分析,综述了NF-κB信号通路及其负性调控因子对肿瘤的影响的研究进展,从而论证NF-κB与肿瘤的关系以及NF-κB抑制剂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川陈皮素和橘皮素为评价指标,筛选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川陈皮素和橘皮素;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实验筛选大孔树脂种类和工艺参数。D101型大孔树脂对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吸附最好,最佳工艺条件为:洗脱剂为8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6倍柱体积(BV),最佳上样液浓度为500 mg/mL;经过处理后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纯度分别提高了3.7倍和3.2倍。大孔树脂能用于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皮间充质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否促进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纤维化及降压治疗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随机分为SHR组(S组,蒸馏水灌胃)、哌唑嗪组(P组,哌唑嗪5 mg/(Kg×d)灌胃)和氯沙坦组(L组,氯沙坦10 mg/(Kg×d)灌胃),8只雄性WKY大鼠(W组,蒸馏水灌胃)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干预8周后,通过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纤维化程度,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I型胶原、CD31及FSP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Western blot及Masson染色显示从L组、P组到S组大鼠主动脉I型胶原含量依次增多,且主动脉壁厚度均显著大于W组(P0.05),但P组与L组大鼠主动脉管壁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818);免疫荧光染色表明,各组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均存在FSP1及CD31共表达(FSP+CD31+)细胞,且从L组、P组到S组FSP+CD31+细胞依次增多;Western Blot检测表明,从W组、L组、P组到S组,CD31蛋白表达量逐渐降少,FSP1蛋白表达量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T可能参与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主动脉纤维化,氯沙坦和哌唑嗪可能通过抑制EMT减轻主动脉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3岁,发现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11个月,取淋巴结活检后诊断为“淋巴结核”,抗结核治疗期间患者左上眼睑出现肿胀,行“左眼眼眶肿物摘除术(前路开眶)+带蒂皮瓣移植术”,术后脓液培养示:马尔尼菲篮状菌,初始予两性霉素B治疗,后因肌酐升高改为口服伊曲康唑200 mg, 2次/天,治疗7周后好转出院。院外口服伊曲康唑200 mg, 2次/天,6个月后续以200 mg, 1次/天,治疗8个月,随访两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 2 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T2DM 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涉及全身各个系统,甚至可能引起严 重的并发症。大多数 T2DM 患者需长期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可指导个体化治疗,改善疗效,降低用药成本,减 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风险,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综述常用口服降糖药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为更加合理、 有效地进行糖尿病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优化胰腺癌及癌旁组织总RNA的提取方法,为胰腺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实验样本。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剪碎、RNase清洗及抑制等方法对胰腺癌及癌旁组织进行预处理,液氮研磨及trizol-氯仿抽提的方法提取组织R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生物分析仪鉴定RNA的完整性。使用等量RNA作为逆转录模板,以oligo dT引物对信使RNA(message RNA, mRNA)进行逆转录;以茎环结构引物对微小RNA(microRNA, miRNA)进行逆转录。通过定量PCR的方法检测mRNA及mi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相较于常规方法,优化方法提取的RNA样品降解程度低,完整性较高。相对于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RNA更易降解,mRNA的表达水平出现降低趋势;但miRNA的表达在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无明显差异。结论:胰腺癌及癌旁组织的预处理可降低RNA降低程度,可为RNA的表达检测提供高质量的实验样本,增加实验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鱼腥草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腥草是一种既有广泛生物活性,又有很高食用价值的植物资源,极具开发潜力。生物碱是鱼腥草中一类重要化学成分,结构多样,且具有广泛生物活性,一直倍受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鱼腥草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目前鱼腥草中已报道的生物碱类成分共有71个化合物,包括阿朴菲类、马兜铃内酰胺类、酰胺类、吡啶类和其他类等结构类型,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血小板聚集、抗炎、降血糖等生物活性。通过对鱼腥草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系统的研究鱼腥草药效物质、提升质量标准及进一步开发其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小牛血去蛋白滴眼液中尼泊金乙酯含量的可行性。方法:利用Agilent 1100 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甲醇-0.05%乙酸水溶液(65:35)作为流动相,1.0 m L·min~(-1)流速,和30℃柱温下,利用254 nm检测波长对小牛血去蛋白滴眼液中尼泊金乙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尼泊金乙酯进样量在0.29~1.43μg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0%,RSD为0.91%。结论:HPLC方法简单快速,分离效果好,可用于小牛血去蛋白滴眼液中尼泊金乙酯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研究杜仲皮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并评价其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保护作用。将杜仲树皮粉碎后,纯化水提取,采用HPD-100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从杜仲皮水提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包括caruilignan D(1)、(-)-表松脂素(2)、(+)-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4)、(+)-中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5)和(+)-中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化合物1为首次从杜仲中分离得到。在高糖诱导异常增殖的肾小球系膜细胞模型中,采用MTT法检测木脂素类化合物干预后的细胞活力。化合物5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增殖,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具有保护活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