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莱菔子乙醇提取物(AERS)对ApoE-/-小鼠血脂血糖及肝脂肪变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60只ApoE-/-小鼠分为对照组(CG)、生理盐水组(NG)、罗格列酮组(RG)、AERS治疗组,后者再分成AERS低、中、高剂量组(AERS-L/M/H),每组10只。除CG常规饲料外,其他动物均以高脂高糖高盐饲料饲养9周,CG和NG分别每天以等容量NS灌胃1次,RG每天灌胃罗格列酮(1.33 mg·kg-1,NS稀释成等容量溶液,每次0.2 ml·10 g-1),AERS组动物每天分别予AERS灌胃(100、300和900 mg·kg-1)9周后。肝病理学观察,检测FPG、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肝系数(LC)。检测血清ALT、AST、瘦素(LEP)、TNF-α及血脂水平(TC、FFA等)。Western blot检测肝脂质代谢相关蛋白表达(HMG-R、LDL-R、LEP-R)。结果:与CG相比,NG和RG肝脏外观(色泽、肿胀情况等)和病理学(脂肪变性、肝细胞坏死等)改变明显,而AERS-M/H与CG相似;与CG相比,血清FPG、Fins、IRI、ALT、AST、TNF-α、LC、TG、LDL-C、FFA、LEP等指标明显升高(P<0.05);与NG相比,AERS呈现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与RG相比,AERS-H的FPG、Fins明显升高(P<0.05),而IRI明显降低(P<0.05);与NG和RG相比,AERS组的HMG-R和LEP-R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减少,而LDL-R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结论:AERS能阻止高脂高糖饲料诱导ApoE-/-小鼠血脂血糖升高及肝脂肪变性,其机制与减少FFA和LEP的生成,抑制TNF-α、HMG-R、LEP-R蛋白表达和促进LDL-R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了解宜昌市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现状。宜昌市城区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用K-B法作药敏试验,并根据统计其耐药情况及耐药表型(模式)分析可能存在的耐药机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1 575株,耐药率依次为阿米卡星7.1%、美罗培南17.2%、头孢吡肟20.4%、头孢哌酮/舒巴坦21.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5%、环丙沙星23.1%、庆大霉素23.4%、头孢他啶25.0%、亚胺培南25.2%、哌拉西林30.4%、氨曲南34.5%、复方新诺明59.0%、米诺环素75.6%。多重耐药(MDR)和泛耐药(PDR)株分别占41.5%和0.17%。对各种抗假单胞菌药物分别耐药的菌株仍有13%~25.7%对阿米卡星敏感,提示在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治疗中,β内酰胺类抗假单胞菌药加氨基糖苷类仍是一个很好的联合用药组合。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临床上感染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仍很棘手,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刘新宗  杜远立 《生物磁学》2011,(23):4595-4597
研究显示应力刺激对软骨细胞生长及基质代谢具重要作用。软骨正常结构形态以及应力下的软骨细胞形态和基质代谢的变化是力-生物信号转化的基础,信号分子及信号通路则是应力信号传导的核心,二者是对软骨细胞应力下信号传导过程深入了解不可或缺的信息组成,了解应力对软骨细胞的作用方式及作用机制有助于软骨相关疾病诊治、组织工程等领域的研究,本文就这两个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探究米诺环素在体外对常见酵母菌的药敏特点。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对168株常见的几种假丝酵母菌进行米诺环素的药敏试验。米诺环素有抑菌环的比率:白假丝酵母菌41%,光滑假丝酵母菌1.2%,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没有抑菌环。在常见几种酵母菌中,米诺环素几乎只对白假丝酵母菌在体外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胆红素(TBIL)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钒酸氧化法测定128例心力衰竭患者和63例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并比较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横径(LVEDD);同时进行6分钟步行实验(6MWT).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胆红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LVEF与6分钟步行距离(6MWD)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且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血清胆红素水平及LVEDD逐步递增,LVEF与6MWD也相应减少,各亚组问比较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78,P<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42,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并与左心室功能存在相关性,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标准治疗基础上联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6例12小时以内发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在入院后前3天给予阿司匹林300 mg.d~(-1),此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1),A组不给予氯吡格雷治疗,B组入院即刻给予氯吡格雷300 mg,继之75 mg.d~(-1)治疗,平均随访30天。观察溶栓血管再通率、梗死后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事件及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联合终点。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溶栓血管再通率显著提高、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明显减少;而在心力衰竭事件及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联合终点的比较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无主要和次要出血事件发生,轻微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论是否接受择期的冠脉介入治疗(PCI),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氯吡格雷300mg负荷量,继之75 mg.d~(-1)口服,可显著提高溶栓成功率、降低梗死后心绞痛发作,且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MI/RI)已成为临床心肌梗塞病人血管再通后重要的死亡因素之一,对于这一过程中因细胞因子诱导炎症反应的的作用机制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与MI/RI相关的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其机制,并就其相互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蛋白酶活化受体2为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广泛分布于心血管以及富含血管的组织器官,氨基末端被丝氨酸蛋白酶水解.新末端能激活受体自身,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从而参与不同组织器官的多种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炎症、血管发生、疼痛与修复等.本文综述了该受体介导的心血管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是一类以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为基础的慢性、进行性、不可逆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 disease,H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脊髓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不同类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al cerebella ataxias,SCA)等。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中,氧化应激学说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而研究表明,Nrf2-ARE信号通路是体内抗氧化应答机制中最重要的通路之一,其能对氧化应激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即阻止神经细胞的病变和凋亡,进而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因而有望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治疗靶标。本文就Nrf2-ARE信号通路结构特点及Nrf2-ARE信号通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周炜  邓群 《微生物学杂志》2012,32(4):100-102
探讨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的临床意义.取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男性尿拭子和女性宫颈分泌物1 095份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进行治疗及疗效观察.1095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365例(33.3%),其中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287例,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感染55例,Uu与Mh混合感染23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强力霉素、米诺环素敏感率分别为90.4%和88.8%.对林可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6.8%、82.5%、81.1%.男性患者根据药敏结果分别进行强力霉素和米诺环素单药治疗,其治愈率为79.5%、76.9%,女性患者联合干扰素栓剂治疗,治愈率达83.6%和82.2%.鉴于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的高感染率以及并不理想的临床治愈率,广泛应用分泌物支原体培养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