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绿色太阳鱼的生物学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绿色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的食性、生活习性、对环境的适应性、生长和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绿色太阳鱼为温和肉食性鱼类。对温度适应性广。体长与体重的相关关系为:W=0.375 3L3.194 9,同龄雄鱼大于雌鱼。135~180日龄性成熟,为多次产卵类型,卵沉性、粘性,绝对怀卵量与体重呈直线正相关:Y=0.551 2 0.252 3X,相对生殖力为260粒/g,胚胎发育阶段所需积温为950℃.h.。  相似文献   
22.
23.
GDP-D-甘露糖焦磷酸化酶催化GDP-D-甘露糖的合成,是植物抗坏血酸生物合成途径中上游的关键酶。以马铃薯GDP-D-甘露糖焦磷酸化酶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在GenBank dbEST数据库中找到65条高度同源的番茄EST序列,通过序列拼接及RACE-PCR得到了番茄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LeGMP。LeGMP与马铃薯GDP-D-甘露糖焦磷酸化酶cDNA序列一致率为96%,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马铃薯、烟草、紫苜蓿、拟南芥的GDP-D-甘露糖焦磷酸化酶基因的一致率分别为99%、97%、91%、89%。经Northern杂交分析,LeGMP在番茄根、茎、叶、花、果实中都有表达,但表达水平有差异。利用75个番茄远缘杂交重组系(IL系)将LeGMP定位在番茄第3染色体上的D区段(3-D)。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电压敏感染料DiBAC4(3)用于检测胚胎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取单细胞期胚胎、二细胞期胚胎、囊胚期胚胎,用M16孵育0.5 h后加入终浓度5μmol/L的DiBAC4(3)溶液,每隔10min在荧光显微镜下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胚胎细胞荧光强度变化,0.5 h后实验组加入终浓度100mmol/L的KCL溶液,对照组加入与KCL溶液等量的M16,每隔5 min观察胚胎细胞荧光强度变化。结果:每个时期的胚胎细胞都可以被DiBAC4(3)染色,没加KCL前半小时荧光强度随时间缓慢增强,加KCL后即刻荧光强度显著增强,且在15 min内荧光强度随时间增强。结论:电压敏感染料DiBAC4(3)可以用于胚胎细胞膜电位变化的检测。  相似文献   
25.
以辣椒子叶为外植体,比较不同浓度BA和IAA激素组合对辣椒再生芽诱导的差异,利用筛选出的高效芽诱导培养基为基础,研究了赤霉素、芽诱导时间、培养基有机成分、不同激素组合和品种等因素对辣椒不定芽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辣椒子叶再生能力不同,BA3.0mg.L-1 IAA0.5mg.L-1的激素配比对不定芽诱导频率最高;不定芽的伸长百分率随着GA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GA3的适合浓度为1.0~2.0mg.L-1;不定芽诱导时间对不定芽的伸长有一定的影响,诱导21d的不定芽,其伸长频率明显高于诱导14d的不定芽;B5有机成分在辣椒不定芽的伸长中效果优于MS有机成分;激素组合对不定芽伸长有一定的影响,Zeatin GA3激素组合对伸长效果最好,BA IAA GA3伸长效果较好,BA PAA(苯乙酸,phenylaceticacid) GA3伸长效果次之;不同品种辣椒不定芽的伸长能力有一定差异,楚风和苏椒五号再生芽伸长能力最佳。与IAA和NAA相比,IBA对再生芽生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6.
27.
4 种不同脂肪源对太平洋鲑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日粮中添加11.5%的4 种不同来源脂肪饲养180 尾初始重约为110g 的太平洋鲑(Oncorhynchus spp.)于水泥池中56d。实验分4 组,每组3个平行池,每池15尾鱼。研究日粮中4 种不同来源脂肪对淡水养殖太平洋鲑生长性能、体组成与品质的影响。4 组脂肪源分别为鱼油(实验1 组)、大豆油(实验2 组)、大豆磷脂(实验3 组)和玉米油(实验4 组)。实验表明:(1) 实验各组太平洋鲑存活率相似,但大豆磷脂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好于鱼油组、大豆油组和玉米油组(P0.05)。大豆磷脂组、大豆油组和玉米油组的饲料效益显著好于鱼油组(P< 0.05); (2) 大豆油组、大豆磷脂组和玉米油组太平洋鲑肠系膜脂肪与肝脏脂肪含量不同程度低于鱼油组,而肌肉中脂肪含量不同程度低于鱼油组; (3) 实验各组太平洋鲑肝脏脂肪、肌肉脂肪和肠脂中总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基本相似,但玉米油组、大豆磷脂组和大豆油组太平洋鲑总n-3 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鱼油组显著下降,而总n-6 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提高(P<0.05);(4) 玉米油组、大豆磷脂组和大豆油组太平洋鲑血浆中脂肪分解酶、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指标较鱼油组不同程度上升;(5) 实验各组太平洋鲑解剖组织学检查未见异常病理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淡水养殖条件下,太平洋鲑日粮中脂肪以添加大豆磷脂的生长性能最好,大豆油、玉米油和鱼油效果相似,添加玉米油、大豆磷脂和大豆油均不影响太平洋鲑健康状况和品质。    相似文献   
28.
研究了3种人工养殖的小型经济鱼类云斑(鱼回)(Ictalurus ncbulosu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含肉率和肌肉的熟肉率、生化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种类组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定.结果表明:云斑(鱼回)和瓦氏黄颡鱼含肉率分别为(74.48±2.01)%和(73.63±3.27)%,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泥鳅(65.95±1.27)%.泥鳅熟肉率最高为(69.36±2.35)%.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6.24±0.56)%,明显高于云斑(鱼回)的(15.34±0.44)%和瓦氏黄颡鱼的(14.45±0.24)%.瓦氏黄颡鱼肌肉中脂肪含量最高为(2.4±0.17)%,与云斑(鱼回)(1.22±0.33)%和泥鳅(1.26±0.60)%有显著性差异.云斑(鱼回)、泥鳅和瓦氏黄颡鱼肌肉中,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40.06±0.63)%、(39.79±0.57)%和(40.36±0.52)%.3种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F值均在4.90-5.06之间.4种鲜味氨基酸总含量均高于29%,泥鳅和瓦氏黄颡鱼鲜味氨基酸大多明显高于云斑(鱼回).3种鱼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饱和脂肪酸,泥鳅和瓦氏黄颡鱼高于云斑(鱼回).云斑(鱼回)肌肉中廿碳五烯酸(C20:5)为(2.52±0.30)%,显著高于泥鳅(0.16±0.05)%和瓦氏黄颡鱼(0.12±0.04)%(P<0.05),廿二碳六烯酸(C22:6)含量泥鳅最高为(4.62±0.30)%,其次为瓦氏黄颡鱼(2.86±0.32)%,云斑(鱼回)最低为(1.84±0.27)%,三者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泥鳅和瓦氏黄颡鱼具有独特风味,3种小型经济鱼类均为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人类食品.  相似文献   
29.
以带有与不带有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的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和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的草粉浸提液对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披碱草、醉马草和野大麦草粉浸提液对细交链孢、根腐离蠕孢、燕麦镰孢和绿色木霉的菌落生长、孢子萌发率和芽管长度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披碱草中的Neotyphodium可显著增强披碱草草粉浸提液对细交链孢、燕麦镰孢、绿色木霉菌落生长及对细交链孢和根腐离蠕孢孢子萌发及燕麦镰孢芽管长度的抑制作用;醉马草中的Neotyphodium显著增强了醉马草草粉浸提液对燕麦镰孢、绿色木霉菌落生长和芽管长度,以及细交链孢、根腐离蠕孢和燕麦镰孢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野大麦中的Neotyphodium显著增强了野大麦草粉浸提液对绿色木霉菌落生长、孢子萌发和芽管长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0.
利用卡那霉素喷施方法对带有NPTⅡ标记基因和双价外源基因(烟草渗调蛋白基因AP24和菜豆几丁质酶基因Chi)的转基因番茄的3个世代在温室或田间环境进行规模化筛选,成功获得8个单拷贝转基因纯合植株。含有单个拷贝NPTⅡ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株系后代,对卡那霉素的抗感分离符合3:1的孟德尔分离比例,T2代中一些株系表现为对卡那霉素全抗,表明这些株系的外源基因已经纯合,这一结果在T3代中进一步得到证实。但对于含有两个拷贝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株系,外源基因的遗传则比较复杂。同时,结合Km喷施和多重PCR技术对外源基因的异常遗传进行了初步分析。用PCR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该方法是对转基因番茄进行大规模、快速遗传分析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