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1.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龟足(Capitulum mitella)白垩腺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龟足的白垩腺由腺细胞和管道系统组成,外周覆有一层结缔组织膜。腺细胞为单细胞,其发育与个体发育不同步。年幼腺细胞较小,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也为圆形或椭圆形。随着腺细胞的发育,细胞及细胞核逐渐变大,形状不规则具多态性。成熟腺细胞的细胞质电子密度高,充满大量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线粒体很丰富,但未见高尔基体。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颗粒状物质以及大小不一的囊泡,小囊泡的聚集和融合形成了大囊泡即胞内管。管道系统根据位置和功能分为4个层次:胞内管、收集管、次级管和初级管。收集管、次级管和初级管的管壁均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初级管较收集管和次级管大且内腔衬有几丁质层。收集管的管壁上皮细胞与腺细胞之间形成隔状连接,各级管壁上皮细胞之间也形成隔状连接,这种结构保证了管道的紧密性。总之,龟足白垩腺的形态结构类似于茗荷(Lepas anatifera)和Dosima fascicularis。  相似文献   
2.
绿色太阳鱼的生物学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绿色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的食性、生活习性、对环境的适应性、生长和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绿色太阳鱼为温和肉食性鱼类。对温度适应性广。体长与体重的相关关系为:W=0.375 3L3.194 9,同龄雄鱼大于雌鱼。135~180日龄性成熟,为多次产卵类型,卵沉性、粘性,绝对怀卵量与体重呈直线正相关:Y=0.551 2 0.252 3X,相对生殖力为260粒/g,胚胎发育阶段所需积温为950℃.h.。  相似文献   
3.
赤眼鳟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的性腺发育、性征、繁殖力、性比、繁殖习性、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进行了研究。赤眼鳟初次性成熟年龄为2冬龄。繁殖季节为4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5~7月为盛产期。网箱饲养已达性成熟年龄的赤眼鳟性腺成熟系数大于池养及江河野生的。其相对繁殖力为252.8粒/g,高于池养者31.05%,高于野生鱼28.0%。雄鱼体形比雌鱼长,成熟雄鱼在繁殖季节胸鳍具有颗粒状珠星,非繁殖季节珠星消失。雌雄比接近1∶1。赤眼鳟属敞水性产卵类型,为不分批产卵鱼类。广西江河的赤眼鳟天然产卵场有11处,主要分布于郁江,左江和右江各有1处。在水温28~28.5℃的情况下,自受精到孵化所需时间为16 h 10 min,积温453℃.h。鱼苗经17 d发育,鳞片完全,体形、习性与成鱼相似。  相似文献   
4.
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龟足(Capitulum mitella)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龟足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腺和消化道。消化腺一对,呈长囊状,含有分泌细胞(B细胞)、吸收细胞(R细胞)、储存细胞(F细胞)和胚细胞(E细胞)4种类型细胞。消化道呈U型,由口、食道、胃、肠、直肠和肛门组成,各部分的结构由内到外可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4层。口器为咀嚼型,包括一片上唇、一对触须、一对大颚以及两对小颚。食道细短,具几丁质层但无基膜,管壁向腔内突起形成明显的纵褶突;食道前段的环肌特别发达,同时独有放射肌。胃略呈球袋状,肠较长;胃和肠的组织结构相似,没有几丁质层,上皮细胞都有发达的微绒毛。直肠细长,外膜分布有16组纵肌;直肠前段的组织结构与胃、肠相似,而直肠后段有几丁质层覆盖,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渐退化,16组纵肌渐发达。肛门16组更加发达的纵肌挤入上皮细胞下方,在外膜外另出现一层明显的环肌。龟足消化道各部分的组织结构差异明显,反映了它们功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林岗  饶小珍 《生态学报》2022,42(21):8628-8639
刺巨藤壶(Megabalanus volcano)是沿海污损生物的优势种,也是沿岸居民常食用的海鲜之一。为探究刺巨藤壶幼虫室内培养的适宜条件,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实验方法,研究饵料种类及密度、盐度(18、22、26、30、34、38和42)和温度(14℃、18℃、22℃、26℃、30℃和34℃)等生态因子对刺巨藤壶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以Ⅵ期无节幼虫存活率、Ⅵ期无节幼虫发育时间、金星幼虫存活率、金星幼虫发育时间和金星幼虫体长等为观察指标。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均设置5×104个/mL、10×104个/mL、20×104个/mL、40×104个/mL和80×104个/mL 5个密度梯度,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设置2.5×104个/mL、5×104个/mL、10×104个/mL、15×104个/mL和20×104个/mL 5个密度梯度。结果表明,3种微藻的低密度组刺巨藤壶幼虫均不能发育至金星幼虫,而达到一定的藻密度幼虫均能发育至金星幼虫阶段;幼虫发育时间随藻密度的提高而降低;幼虫存活率和金星幼虫的体长一般随藻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中肋骨条藻80×104个/mL组的金星幼虫存活率高达41.33%、金星幼虫体长681.43 μm;牟氏角毛藻80×104个/mL组的金星幼虫存活率高达43.67%、金星幼虫体长668.39 μm;中肋骨条藻和牟氏角毛藻是培养刺巨藤壶幼虫的适宜饵料,最适密度是40×104个/mL和80×104个/mL。亚心型扁藻20×104个/mL组的金星幼虫存活率最高仅14.33%、金星幼虫体长仅554.60 μm,因此亚心型扁藻不是培养刺巨藤壶幼虫的适宜饵料。除18盐度组幼虫只能发育到Ⅳ期无节幼虫外,22-42各盐度组的幼虫均能发育到金星幼虫阶段,30盐度组的金星幼虫存活率最高为35.67%;幼虫发育时间各盐度组相差不大;在22和26低盐培养下,金星幼虫的体长相对较长。26-34盐度是幼虫发育的适宜盐度。14℃和34℃温度组幼虫最多发育到Ⅴ期无节幼虫,18-30℃各温度组的幼虫均能发育至金星幼虫阶段,22℃的金星幼虫存活率最高为50.67%;随着温度的提高,幼虫发育时间显著缩短;在18℃低温培养下,金星幼虫的体长相对较长。22-26℃是幼虫发育的适宜温度。总之,在合适的藻类密度、盐度和温度条件下,在室内培养刺巨藤壶无节幼虫一般在8 d可达金星幼虫阶段,金星幼虫的存活率可达35%以上。  相似文献   
6.
饶小珍  林岗  张殿彩  陈寅山  许友勤 《生态学报》2010,30(23):6530-6537
龟足(Capitulum mitella Linnaeus)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口以南海浪剧烈冲击的暴露型岩相海岸的中、高潮区,是一种颇具养殖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新品种。研究温度(24、27、30、33℃)和盐度(28,31,34)对龟足胚胎发育和幼虫生长的协同影响,可为龟足的人工育苗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33℃-28温盐度组合胚胎发育时间最短144h,27℃-28温盐度组合胚胎相对孵化率最高。温度与盐度对胚胎发育时间没有显著影响;但温度和盐度对胚胎孵化率有极显著影响,温度与盐度间的交互作用显著。胚胎发育最适宜的温盐度组合是27℃-28。(2):27℃的3个盐度组、30℃-31温盐度组合无节幼虫持续时间最短。在同一盐度条件下以27℃的存活率较高,在同一温度条件下以盐度31的存活率较高,其中以27℃-31温盐度组合的存活率最高;存活率1和存活率2分别高达99.0%、90.7%。27℃-28、27℃-31温盐度组合变态率最高,变态率分别为81.8%、73.7%。34高盐组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均很低甚至为零。温度和盐度对幼虫存活率和变态率有极显著影响,两者的交互作用极为显著。综合无节幼虫持续时间、存活和变态情况,27℃-31温盐度组合为幼虫生长发育的最佳组合条件。龟足胚胎发育、无节幼虫的生长和变态对温度盐度的敏感性有所不同,这是由龟足的自身繁殖特点及生活环境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藤壶金星幼虫附着变态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饶小珍  林岗  许友勤 《生态学报》2013,33(16):4846-4856
藤壶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亚门(Crustacea)蔓足下纲(Cirripedia)围胸总目(Thoracica), 具备特殊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和种群生态特征,是最主要的海洋污损生物。其幼虫阶段通常经历6期无节幼体和1期不摄食的金星幼虫,从浮游的金星幼虫附着变态成固着的稚体是藤壶生活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外界化学和生物因子中成体提取物、水溶性信息素、足迹、神经递质、激素、生物膜等均影响藤壶金星幼虫的附着变态;内在因子即金星幼虫的生理状态(能量储量和年龄)决定了其对外界因子的反应程度。概括了近年来藤壶附着变态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研究的进展,可为深入了解藤壶金星幼虫附着变态机制提供参考,也为开发新型、高效、环保的防污剂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龟足的幼虫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龟足幼虫发育经6期无节幼虫和一期金星幼虫。从无节幼虫孵出至金星幼虫出现约需10-14天无节幼虫不分叶的铲形唇和IV-VI期粗长的背甲有别于其它蔓足类幼虫借背甲形态、唇、腹突刺的数目,第一触角刚毛式可鉴别各期幼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