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白木香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苯甲酮、木脂素、苯丙素、萜类、生物碱、甾体以及其他酚性化合物,一些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镇痛、利泄、降糖等生物活性。对近年来从白木香中分离鉴定出的化学成分,以及部分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为白木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2.
The plant phytohormone cytokin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facets of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y regulating cell divi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Recent studies have shed significant light into the mechanisms of cytokinin metabolism and signaling.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the hormone is transported in planta, although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the hormone is presumably transported in nucleoside-conjugated forms. Here, we report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ytokinin transporters in Arabidopsis. We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a gain-of-function mutation in the PGA22/AtlPT8 gene caused overproduction of cytokinins in planta. In an effort to screen for suppressor of pga22/atipt8 (soi) mutants, we identified a mutant soi33-1. Molecular and genetic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S0133 encodes a putative equilibrative nucleoside transporter (ENT), previously designated as AtENT8. Members of this small gene family are presumed to be involved in the transport of nucleosides in eukaryodc cells. Under conditions of nitrogen starvation, loss-of-function mutations in SOI33/AtENT8 or in a related gene AtENT3 cause a reduced sensitivity to the nucleoside-type cytokinins isopentenyladenine riboside (iPR) and transzeatin riboside (tZR), but display a normal response to the free base-type cytokinins isopentenyladenine (iP) and trans-zeatin (tZ). Conversely, overexpression of SOI33/AtENT8 renders transgenic plants hypersensitive to iPR but not to iP. An in planta measurement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uptake efficiency of^3Hlabeled iPR was reduced more than 40% in soi33 and atent3 mutants. However, a mutation in AtENT1 had no substantial effect on the cytokinin response and iPR uptake efficienc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OI33/AtENT8 and AtENT3 are involved in the transport of nucleoside-type cytokinins in Arabidopsis.  相似文献   
143.
大熊猫超轻初生幼仔人工哺育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大熊猫是存活率较低的动物之一 ,究其原因可能与其幼仔初生体重较轻有关 ,特别是与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相比 ,其幼仔初生重与母兽体重差异极大 ,约为母兽体重的千分之一 [1] ,加之大熊猫育幼行为高度特化 ,其幼仔存活更为不易。自 1 990年采用人工辅助育幼方式繁殖成活大熊猫双胞胎以来 ,人工圈养条件下 ,大熊猫的育幼方式概括起来有如下 4种 :1 )大熊猫母兽自行哺育 ,这是自 1 963年至今最常用的方式 ;2 )人工辅助大熊猫母兽育幼 [2 ] ,现已存活 5对双胞胎 [3] ;3)用大熊猫初乳与羊乳混合喂养 ,全人工育幼 [4 ,5] ,目前已育成 2只大熊猫 [5] ;…  相似文献   
144.
左明雪  陈刚  彭卫民  曾少举 《生命科学》2000,12(2):60-62,56
鸣禽发声学习的控制系统主要由一条直接神经通路和一条辅助神经通路组成,由前脑控制发声学习的最高中枢HVC、旁嗅叶的X区和巨细胞核外侧部(lMAN)组成的辅助通路,对鸟类发声学习行为的发育和调制具有重要作用。发声控制系统中神经元类型、数量及再生与更替、神经组构及其重组、神经介质和受体的分布等差异,决定了鸣禽在发声学习行为表现的差异以及性双态性。本文对近年鸟类控制发声学习行煌神经生物学机制的进展作了较为  相似文献   
145.
Up to date, there are two types of drugs approved to treat hepatitis B interferons and nucleos (t) ide analogues. However, the therapies are limited in the clinical context because of the negative side effects of interferon-α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ubstantial viral resistance to nucleos (t) idic inhibitors. Therefore, new drugs with novel structures and mechanisms are needed. In this article, the drugs approved by FDA o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for treating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s well as those under clinical trials, and several compounds in preclinical studies are reviewed. Additionally, some potential targets and strategies to combat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6.
用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方法,测定了人体肝癌细胞系(SMMC-7721)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半衰期。结果显示,在蛋白质合成被抑制79.30±3.69%的情况下,GCR的半衰期为3.5±0.3h,降解速度常数为0.200±0.017h~(-1)。如果正常细胞GCR也具有如此短的半衰期,则提示GCR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做出迅速的反应,可能在靶细胞对激素反应的调节中起着活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7.
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在多种肿瘤中过表达,参与肿瘤的形成、转移等过程。本实验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AEG-1基因并研究其在胶质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的作用。首先设计构建sgRNA/Cas9二合一表达载体并转染到人胶质瘤U251细胞中,通过TA克隆测序鉴定sgRNA的活性;然后筛选建立稳定的AEG-1敲除U251细胞系,并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AEG-1的敲除效率;最后利用Transwell小室、划痕实验评价AEG-1敲除后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靶向敲除AEG-1基因的sgRNA/Cas9二合一表达载体,所构建的载体与实验设计相一致,通过TA克隆测序鉴定sgRNA有活性;成功建立稳定的AEG-1敲除U251细胞系,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敲除效率高达98%; Transwell小室实验、划痕实验结果表明AEG-1敲除U251细胞系的转移能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8.
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多样性垂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南方向沿海拔梯度选择的20个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等级聚类分析,结合物种重要值、物种丰富度、区系分化强度和α、β多样性指数等方面的分析,以揭示其森林植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20个样方中,共记录到维管植物97科226属335种;随着海拔上升,各样地植物科、属、种总数大体上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植物群落在垂直梯度上差异显著;综合群落生长型和等级聚类分析结果,将群落沿海拔梯度划分为4个类型:海拔1 000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和偏暖性针阔混交林,1 000~1 600m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600~2 100m为偏暖湿性针阔混交林,海拔2 100m以上为暗针叶林。(3)α多样性指数具有垂直变化规律;Simpson优势度和Pielou均匀度随海拔变化较小,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有明显降低的趋势,混交林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和区系分化强度较高。(4)β多样性指数在低海拔区段起伏较大;随着海拔升高,乔木层Cody指数的变化格局总体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相邻群落间物种异质性逐渐减小,物种的替代速率下降,最终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9.
不同荒漠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于2015年7月在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和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5种典型荒漠植物根际土壤样品,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结合Sherlock微生物鉴定系统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5种荒漠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种类和组成差异显著,其中表征革兰氏阳性菌的18:0 iso、16:0 iso和17:1 isoω9c分别为红砂、珍珠猪毛菜特有表征放线菌的18:1ω7c 10-methyl仅在珍珠猪毛菜根际存在。总PLFAs、真菌、放线菌和真菌/细菌在珍珠猪毛菜中显著最高,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在膜果麻黄和珍珠猪毛菜根际显著高于其他植物,AM真菌在合头草根际有最高值。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与植物相比,土壤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易提取球囊霉素对放线菌有显著影响,土壤碱解氮是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主要影响因子。同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可用于检测不同荒漠植物根际微环境土壤退化状况。  相似文献   
150.
黄河口邻近水域贝类生态容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口邻近水域是著名的贝类生产区,四角蛤蜊、菲律宾蛤仔、文蛤等是该海域重要的增养殖品种.目前,贝类底播养殖最高年产量达30万t,实现产值15.4亿元.然而,贝类过度增殖,将引起海域环境的变化,继而导致贝类死亡率的增加,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因此,基于生态系统的贝类生态容量评估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构建了黄河口邻近水域生态系统营养通道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生态系统功能群间的相互影响、生态系统的总体状态,并评估了贝类的生态容量.结果表明: 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TPP/TR)为3.45、总初级生产量/总生物量(TPP/B)为38.91,同时具有较低的循环指数(FCI=0.028)、较高的剩余生产量961.24 t·km-2·a-1和较低的系统连接指数(CI=0.38),说明该系统目前处于发育的不稳定期.贝类生物量的增加对虾虎鱼、虾类和蟹类有正影响, 对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海蜇、浮游动物等功能群有负影响.当前贝类的生物量是5.5 t·km-2,有一定的增殖潜力.模型估算得出的贝类生态容量是18.22 t·km-2,该研究结果可为黄河口邻近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