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1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88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周志勇  张红  梁铖  邹宇  董捷  袁晓龙  黄家兴  安建东 《昆虫学报》2015,58(12):1315-1321
【目的】为了比较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和兰州熊蜂 Bombus lantschouensis 在设施桃园内对不同时期桃花的访花偏好性、以及这种偏好性与花粉活力和采集花粉花蜜之间的关系。【方法】记录2种蜂在温室桃园内访问早期花、中期花和晚期花的比例,测定桃花不同时期的花粉活力以及2种蜂携带的花粉活力,观察2种蜂采集花蜜和采集花粉的成功率,统计2种蜂访花过程中桃花所处的枝条数及植株数。【结果】桃花不同时期的花粉活力差异显著,早期花花药未开裂,花粉未释放,中期花花粉活力(58.3%)显著高于晚期花花粉活力(34.2%)(P<0.01);西方蜜蜂更加偏好访问中期花,对中期花的访问率高达75.3%,显著高于兰州熊蜂对中期花的访问率(49.2%)(P<0.01);西方蜜蜂携带的花粉活力(92.1%)显著高于兰州熊蜂携带的花粉活力(72.9%),但是西方蜜蜂采集花粉和采集花蜜的成功率均低于兰州熊蜂(P<0.01);在访问一定数量的桃花过程中,兰州熊蜂在设施桃园内访问的枝条数和植株数较多,分布范围较广(P<0.01)。【结论】和兰州熊蜂相比,西方蜜蜂对活力花粉的辨别能力更强,更加偏好访问花粉活力较高的花朵,这种偏好性导致其采集花粉花蜜的成功率降低。  相似文献   
992.
高温胁迫对白眉野草螟滞育幼虫存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白眉野草螟 Agriphila aeneociliella 是小麦上新发现的一种害虫,以滞育的老熟幼虫做土茧在土壤中越夏,研究明确滞育幼虫在夏季持续高温和极端高温条件下的存活率,为该害虫秋季虫源基数的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白眉野草螟带土茧滞育幼虫和不带土茧滞育幼虫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条件下设置43,46,49,52和55℃极端高温,分别处理0.5,1,2和4 h;设置35,37,39和41℃普通高温,分别处理1,2,4和8 d。【结果】极端高温处理2和4 h后,带土茧滞育幼虫半致死温度分别为50.04℃(95%置信区间: 49.36~50.47℃)和48.81℃(95%置信区间: 47.74~49.37℃),去除土茧后分别为48.20℃(95%置信区间: 47.66~48.74℃)和47.36℃(95%置信区间: 47.08~48.37℃);52℃温度条件下,带有土茧滞育幼虫半致死时间为1.29 h(95%置信区间: 1.17~1.44 h),去除土茧后半致死时间为1.02 h(95%置信区间: 0.93~1.18 h)。普通高温处理41℃时,带有土茧滞育幼虫半致死时间为3.21 d(95%置信区间: 2.92~3.52 d),去除土茧后半致死时间为2.66 d(95%置信区间: 2.33~3.02 d)。【结论】白眉野草螟滞育幼虫具有很强的耐高温能力,土茧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小麦收割后深耕灭茬,使土茧或幼虫裸露到地表,利用夏季土表高温杀死滞育幼虫,可以作为一项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3.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902-909
为了解三峡库区的忠县甘井河段水域牧场生态渔业对水环境的影响, 于2013 年3、6、9 及12 月按季度对该河段4 个站点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因子的监测, 并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该河段浮游植物有7 门93 个属种, 其中绿藻门的物种数最多, 有37 种, 占浮游植物群落总数的39.79%, 其次为硅藻门和蓝藻门, 物种数分别为26 种和13 种,分别占浮游植物群落总数的27.96%和13.98%;浮游植物的年均丰度为757.67104 ind./L, 变化范围(3.065743.99)104 ind./L, 年均生物量为4.40 mg/L, 变化范围0.0317.67 mg/L;水体的年平均透明度为1.18 m, 叶绿素a、总磷、总氮含量分别为8.54 g/L、0.13 mg/L、1.95 mg/L;浮游植物香农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年均值分别为2.90 和0.88, 全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值为37.5971.86, 由此推断, 甘井河水质属于中污染轻污染状态、中营养型富营养型。在鱼类生长旺季的6 月, 甘井河段养殖区内的水质优于非养殖区, 这可能与养殖区内放养滤食性鱼类有关, 证实了水域牧场没有带来水环境的污染, 反而能提高生物多样性,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体。    相似文献   
994.
鱼类在食物网中的营养位置对其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结构有重要作用。本研究调查了梁子湖、洞庭湖、鄱阳湖中鳜(Siniperca chuatsi)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在3个湖泊中共发现11种寄生蠕虫, 优势种均为范尼道佛吸虫(Dollfustrema vaneyi), 频率分布中感染有12种寄生虫的样本占65%, 单个样本中最大物种数为6。3个湖泊中平均物种丰富度为1.532.13, Brillouin多样性指数为0.120.33, 其中鄱阳湖中的多样性最高。梁子湖和洞庭湖之间的Jaccard相似度和百分比相似指数最高。通过比较食物网中不同营养位置鱼类的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结构, 发现鳜的消化道寄生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水平都高于植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研究还讨论了宿主食物组成对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4):789-793
研究记述寄生于海南清澜绿短臂鱼Aprion virescens鳃上的一种分室科单殖吸虫, 短臂鱼蚌盘虫Pseudonitzschia uku Yamaguti, 1965。所获标本的形态、量度与Yamaguti(1965)的原始描述基本一致; 但南海标本的后吸器上具中央锚钩和边缘小钩等几丁质结构, 而Yamaguti的描述中无此类结构; 原始描述中阴茎表面被向后弯曲的小刺, 而南海标本阴茎表面无刺。故此对蚌盘亚科、蚌盘虫属的特征进行了补充修订。该亚科、属及种均为中国新记录。标本保存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寄生虫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996.
瓦氏黄颡鱼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鲿科鱼类种类繁多, 外形相似, 形态学分类较为困难。为了给鲿科鱼类乃至鲇形目鱼类的系统进化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文章采用参照近缘物种线粒体基因组设计覆盖全基因组引物的方法, 利用16对引物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扩增, PCR产物转化到质粒后测序, 最终获得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 其全长为16 527 bp, 包括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13个编码蛋白质基因和一个非编码控制区。瓦氏黄颡鱼(P. vachelli)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基因排列顺序与现已公布的鲇形目鱼类完全一致, 序列分析表明, 与鲇形目其他种属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与拟鲿属的同源性最高(91%)。利用鲇形目共4科6属9种及3个外群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 从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讨了鲿科鱼类及其在鲇形目的系统进化地位, 结果表明: 鲿科鱼类的瓦氏黄颡鱼(P. vachelli)、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及越南拟鲿(Pseudobagrus tokiensis)构成一单系群; 拟鲿属与黄颡鱼属的关系较近; 黄颡鱼属中瓦氏黄颡鱼(P. vachelli)与光泽黄颡鱼(P.nitidus)的关系近于黄颡鱼(P. fulvidraco)。  相似文献   
997.
蛋白磷酸酶2A是一种重要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对于调控多细胞的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以金鱼大脑为材料,运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PP2A调节亚基B55家族中PR55基因编码区部分序列。结果显示PR55基因cDNA长1218 bp,编码的多肽共含40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已知其他物种对应的PR55蛋白质均有着很高的同源性。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PR55基因在金鱼不同组织和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PR55基因表达呈现明显的组织和胚胎发育阶段差异性。在成体组织中,仅在大脑和鳍中有表达。在胚胎发育过程中,PR55从神经胚开始出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出膜期达到最高水平。据此推测,PR55基因可能在金鱼胚胎发育中具有多种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王春忠  陈晓  郑建峰 《生态科学》2011,30(6):581-585
根据2007年3月至12月福建省兴化湾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重点分析了该海域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有机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对兴化湾海域的富营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兴化湾海域富营养化主要污染物是DIN、DIP,其含量主要受径流排放和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等因素的影响。春夏季节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旺盛,但雨水增多,最终导致了DIP、DIN含量的升高。秋季水温下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逐渐减弱,DIP、DIN的含量也逐渐升高。兴化湾富营养化水平加重,2007年的富营养化指数是2000年的5.7倍,主要体现在DIN、DIP等指标的升高。  相似文献   
999.
在干旱条件下,测定了广州市1、4、5和年期屋顶绿化植物佛甲草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相对含水量(RWC)和比叶重(LMA),探讨了佛甲草在屋顶绿化中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佛甲草叶片的RWC和LMA相对较低,分别在81.79%~87.58%和0.059~0.072 kg·m-2之间,RWC和LMA在不同生长期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生长期佛甲草的气体交换参数CO2同化速率(A)、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E)均呈现相似的日变化格型,A、gs和E的日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A、gs和E之间的日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1).根据植物的RWC和气体交换参数的特征,推断佛甲草属兼性CAM植物,不同生长期佛甲草的主要生理生态指标相似.  相似文献   
1000.
单宁酸对高原鼠兔和根田鼠生殖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原鼠兔和根田鼠是生存于青藏高原的小哺乳动物,它们所取食的高原植物含有多种次生化合物。为了证明食物中的次生化合物对高原鼠兔和根田鼠繁殖相关激素的影响,探讨它们与取食植物间的协同进化,分别对两种动物灌服0、5、10 和20 mg/ kg BW 剂量单宁酸1 d、3 d 及5 d 后,测定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血浆中睾酮和血浆雌二醇的含量。结果表明,单宁酸对高原鼠兔的LD50 为112 ±27.72 mg/ kg BW,对根田鼠的LD50 为117 ± 17.37 mg/ kg BW;单宁酸可以使高原鼠兔和根田鼠血浆睾酮和雌二醇水平升高,但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说明单宁酸可能会促进这两种动物的性成熟,有利于它们的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