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生物质燃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化资源的溃乏以及其飚升的价格使得今天生物能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从传统的生物供能方式——燃烧开始,介绍发酵制气、生物电池等最新的生物供能方式,以求对生物燃料作一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2.
重组毕赤酵母表达工程植酸酶发酵过渡相参数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发酵是一个涉及不同尺度的互相关联的复杂生物系统的过程 ,将重组毕赤酵母表达工程植酸酶过渡相的在线和离线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通过对发酵过程的在线细胞代谢生理参数 (OUR)和环境参数 (DO)的变化进行相关分析表明 :甘油和葡萄糖碳源对AOX合成的阻遏强度不同 ,葡萄糖的阻遏性明显强于甘油 ,相对于醇氧化酶启动子 ,葡萄糖为强阻遏性底物。根据甲醇代谢途径关键酶酶活性变化 ,推测出各代谢途径流量分布的变化 ,即甲醇诱导后糖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途径代谢流比例下降 ,而磷酸戊糖途径中代谢流通量上升 ,甲醇完全氧化代谢流成为主要代谢流 ,与过渡相在线参数pH、OUR(CER)和RQ等相关分析的甲醇代谢途径的变化结果一致。此外 ,建立了生产过程在线控制与分析的标准 :当OURCER逐渐增大 ,则可判断甲醇已被利用和启动子已被甲醇成功诱导 ,即工程植酸酶开始启动表达.  相似文献   
993.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培育番茄耐盐新种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白花授粉后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分别将番茄耐盐野生近缘种Lycopersicon peruvianum LAlll、Lycopersicon cheesmanii LAl66、Lycopersicon pennellii LA716、Lycopersicon pimpinellifolium LA2184的总DNA及含来源于大麦LEA基因家族的HVAl基因的pBY520质粒DNA导人栽培番茄“鲜丰”及“矮黄”,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变异,经过对后代的选择培育获得了一批农艺性状优良的耐盐新种质,并已培育耐盐新品系1个;传统的叶色遗传与现代的PCR检测表明番茄通过花粉管通道导人外源DNA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4.
The genus Byssosphaeria from China was briefly reviewed based on specimen examinations and literature work. Taxonomic and nomenclatural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mong the previously recorded taxa of the genus, a new combination, Byssosphaeria hainanensis, is made and a new Chinese record, B. alnea, is reported. A key to the known species of the genus in China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995.
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参与植物细胞周期、生长发育以及生物和非晌镄财认喙鼗虮泶锏骺?本文利用油菜UniGene数据库.以拟南芥AP2/ERF-B3亚族转录因子保守序列为信息探针,分离得到2个油菜AP2/ERF-B3亚族的转录因子BnaERFB3-1和BnaERFB3-2.通过PCR和RT-PCR方法分别从双低甘蓝型油菜沪油15的DNA和cDNA中克隆了上述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克隆的BnaERFB3-1-Hv15和BnaERFB3-2-Hv15转录因子与电子克隆的基因序列差异很小,均只有1个氨基酸位点不同.且都没有内舍子.从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组成成分、理化性质、疏水性/亲水性、序列比对、进化树、功能域、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无序化特性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显示BnaERFB3-1-Hv15和BnaERFB3-2-Hv15是亲水性蛋白,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上与AtERF5相似,BnaERFB3-1-Hv15和BnaERFB3-2-Hv15蛋白无序化程度大于拟南芥AtERF5.通过分析EST丰度显示,BnaERFB3-1的表达集中在种子中,而BnaERFB3-2的表达则集中在根中.另外.将上述基因分别构建入酵母表达载体和植物双元表达载体,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在油菜抗逆调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病,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SLE患者已成为心血管痰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高危人群,早发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SLE患者最常见的CVD之一.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不能完全解释SLE早发AS,非传统危险因素如自身抗体、免疫复舍物、内皮功能障碍、系统性炎症反应等在SLE早发AS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深入研究这些非传统危险因素在SLE早发AS的致病作用,将有助于防治SLE患者的CVD,提高SLE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97.
庄永龙  周敏  李衍达  沈岩 《遗传》2004,26(4):514-518
随着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的完成,基因组突变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而越来越多的突变信息的积累,使得各种突变数据库相继诞生。本文根据各种数据库的功能,对目前的人类突变相关数据库资源进行了分类总结,分类为突变数据库、单核苷酸多态信息数据库、与疾病相关的突变数据库、突变对蛋白质的影响、突变图谱以及特定基因的突变信息,分析该如何合理使用这些遗传突变数据资源,以及目前的突变数据库所存在的问题。Abstract:Researches on genome mutation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with the finish of human genome DNA draft. This review is to classify the existing human mutation databases, including mutation database,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databases, mutation databases about disease, mutation databases about proteins, mutation databases about map and mutation information about specific gene. We also give advice on how to utilize these mutation databases, and discuss problems of existing databases.  相似文献   
998.
探索了电子嗅传感仪直接通过发酵尾气进行发酵液中甲醇浓度在线检测的方法,建立了毕赤酵母表达糖化酶过程中甲醇浓度的自动化反馈补料控制模型,可准确实现发酵过程中甲醇浓度的精确控制;研究表明,当利用电子嗅将培养液中甲醇浓度稳定控制在(890±35)ppm水平下,发酵诱导培养到128h时目的蛋白糖化酶酶活达到了8 153U/ml,与甲醇浓度控制在(350±26)ppm时的发酵水平相比提升了48.8%。该方法具有无需前处理、与发酵液非接触、快速和准确性的优点,为提升工程酵母在工业发酵培养过程工艺的优化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木霉属5个中国新记录种及2种木霉在中国的新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文韬  陈凯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6,35(8):994-1007
对来自北京、广东、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吉林、内蒙古、浙江的木霉属资源进行系统分类研究,报道了该属5个中国新记录种:桤木木霉Trichoderma alni,絮状木霉T. floccosum,近洋大戟草木霉T. parapiluliferum,普丽西拉木霉T. priscilae和森吉木霉T. songyi,并提供了其宏观和微观特征的详细描述及图示。基于联合rpb2tef1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为确定上述种的分类地位提供了佐证。此外,表明近渐绿木霉T. paraviridescens和西蒙斯木霉T. simmonsii在我国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概述组织培养与秋水仙碱诱导相结合培育植物多倍体的优点、诱导方法、最佳药液处理浓度与处理时间组合的选择及诱导材料的选取,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