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76篇
  免费   1527篇
  国内免费   6075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353篇
  2022年   533篇
  2021年   662篇
  2020年   648篇
  2019年   711篇
  2018年   443篇
  2017年   477篇
  2016年   471篇
  2015年   691篇
  2014年   956篇
  2013年   880篇
  2012年   1076篇
  2011年   1166篇
  2010年   913篇
  2009年   923篇
  2008年   1038篇
  2007年   981篇
  2006年   980篇
  2005年   835篇
  2004年   720篇
  2003年   602篇
  2002年   601篇
  2001年   557篇
  2000年   523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芦苇耐盐变异植株及其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芦苇(Phragm itescom m unis Trin.)胚性愈伤组织。从处理后的愈伤组织诱导获得芦苇耐盐变异植株R5002-12。变异植株能在含有1% NaCl的MS培养基上生长。细胞学检查变异植株是混倍体,染色体数目变异范围在100至33 之间。分蘖植株具有相似的形态学及染色体变异特性  相似文献   
52.
毛叶香茶菜素的结构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安徽省黄山产的大萼香茶菜(Rabdosiamacrocalyx(Dunn)Hara)中分得一结晶,其元素分析和13C-NMR与毛叶香茶菜素[1]完全一致,故推定为毛叶香茶菜素,根据该结晶的元素分析,MS、NMR、COSY和NOESY等光谱数据,其结构应订正为(2)。表1表明:毛叶香茶菜素(2)的分子式由元素分析和高分辨质谱确定为C24H36O9,毛叶香茶菜素(1)的分子式由元素分析也应确定为C24H36O9。由于赵治清等误将质谱中M+-H2O碎片离子峰m/z450当作分子离子峰(毛叶香茶菜…  相似文献   
53.
大萼香茶菜辛素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萼香茶菜(Rabdosiamacrocalyx(Dunn)Hara)系唇形科(Labiatae)香茶菜属植物,民间用于治疗肿瘤等疾病。我们曾报道了它的具有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的7个新二萜成分:大萼香茶菜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己素和庚素[1—5]。进一步研究又分得3个结晶单体。其中,结晶Ⅰ鉴定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大萼香茶菜辛素;结晶Ⅱ和Ⅲ鉴定为已知化合物oridonin和enmenol。大萼香茶菜辛素(Ⅰ) C22H34O8,mp230℃,[α]22D-41.8(c0.22,MeOH)。IR不…  相似文献   
54.
X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是原发性闭经的重要原因。在各类X染色体结构异常中,未见有关X染色体长臂的臂内倒位方面的报道。我室在1555例(男832例,女723例)染色体检查的患者中发现了一例,现予报告。  相似文献   
55.
金粟兰科的起源,演化及其分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利用形态解剖,孢粉学及化石资料,讨论了金粟兰科的系统;并对其起源,演化和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等问题做了合理推测,主要结果如下:(1)Sarcandra和Chloranthus的亲缘关系最接近,而Ascarina和Hedyosmum的系统位置最靠近。Sarcandra是金粟兰科中最原始的属,而Hedyosmum则是最进化的属。(2)金粟兰科可能于白垩纪最早期起源于木质部无导管的,具简单两性虫媒花的祖  相似文献   
56.
本文采用量子化学SCF-MO-LCAO半经验方法,对二聚半乳糖醛酸的构象从理论上进行了研究。在势能面上存在多个构象区域稳定点,最稳定的构象形式在Φ=60.0°,ψ=-120.0°位置。从量子化学的前线分子轨道、电荷布后以及双中心作用能分析探讨了稳定构象与水解易于发生的可能构象间的联系。为生物化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57.
人白细胞介素-3(humanInterleukin3,hIL-3)是一种造血前体细胞早期分化的关键调节因子。用PCR方法从人T淋巴细胞cDNA文库中扩增出0.44kb的DNA片段,并克隆入pUC19载体中。经DNA序列测定,确定0.44kb的PCR产物合完整的编码人白细胞介素-3成熟蛋白cDNA序列,并在信号肽与成熟蛋白编码序列之间通过突变引入了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和ATG起始密码。构建的PL启动子控制下的hIL-3cDNA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Tap106,经42℃热诱导,获得hIL-3的表达产物。SDS-PAGE电泳显示表达产物为15kd,约占细菌总蛋白的15%。表达产物经ELISA和Western-blot验证。hIL-3表达产物在细胞内形成包涵体,纯化包涵体,使产物纯度提高到70.8%,产物复性后,能明显促进hIL-3依赖细胞株生长,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产物转移到PVDF膜后进行N端序列分析,N端16个氨基酸正确。  相似文献   
58.
通过超滤膜过滤法,在大连市黑石礁海域2500米以内,分离到白色与铁红圆酵母两类海洋酵母。铁红圆酵母分属于Torulopsispulcerrima类群和Torulopsiscandida类群。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液体培养基静止培养条件下,T.pulcerrima类群培养五天半,活酵母数量达到第一次高峰,为1.2×10 ̄8/ml,大约在八天半之后,达到最高数量,为2.0×108/ml。T.candida类群,培养大约二天半后,酵母数量达到第一次高峰,为1.8×10 ̄7/ml,培养大约十天半,活细胞数达到最高峰,为1.2×10 ̄(-8)/ml。由于铁红园酵母具有易培性,耐不良环境能力强的优点,作为未来水产养殖业幼体饵料微生物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9.
Elevated tropospheric ozone (O3) affects the allocation of biomass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and influences terrestrial ecosystem functions. However, how belowground functions respond to elevated O3 concentrations ([O3]) remains unclear at the global scale. Here, we conducted a detailed synthesis of belowground functioning responses to elevated [O3] by performing a meta-analysis of 2395 paired observations from 222 publications. We found that elevated [O3]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roots by 19.8%, 16.3%, and 26.9% for crops, trees and grasses, respectively. Elevated [O3] strongly decreased the root/shoot ratio by 11.3% for crops and by 4.9% for trees, which indicated that roots were highly sensitive to O3. Elevated [O3] impacted carbon and nitrogen cycling in croplands, as evidenced by decrease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total soil nitrogen, ammonium nitrogen,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and nitrification rates in association with increased nitrate nitrogen and denitrification rates. Elevated [O3]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ungal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in croplands, which suggested that O3 altered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composition. The responses of belowground functions to elevated [O3] were modified by experimental methods, root environments, and additional global change factors. Therefore, these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avoid the underestimation or overestimation of the impacts of elevated [O3] on belowground functioning. The significant neg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3-treated intensity and the multifunctionality index for croplands, forests, and grasslands implied that elevated [O3] decreases belowground 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相似文献   
60.
岭南垛基果林湿地是珠三角地区典型的湿地类型之一,其对土壤碳汇的贡献值得关注。为探讨果林种植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对广州垛基果林湿地内种植黄皮(Clausenalansium)(HP),龙眼(Dimocarpuslongan)(LY)、杨桃(Averrhoa carambola)(YT),龙眼和黄皮间种(LH),杨桃、龙眼和黄皮间种(YLH)共5种种植类型下的表层(0~20 cm)土壤碳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类型对土壤的总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惰性碳(NLC)含量都有影响,LY的SOC含量最高(22.6 g/kg),显著高于YLH (P<0.05),且NLC含量显著高于LH和YLH (P<0.05)。NLC含量与土壤养分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YT的MBC含量显著高于LY、HP、LH (P<0.05),且MBC/SOC显著高于HP、LY(P<0.05)。YLH模式下,土壤DOC含量和DOC/SOC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LH的ROC/SOC显著高于HP和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