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9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90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应用噬菌体C端展示系统构建的cDNA文库缺乏开放阅读框筛选机制,文库中多数噬菌体克隆展示框外非天然短肽,给后期蛋白质的筛选带来了不便. 为实现噬菌体的ORF筛选功能,利用PCR技术对已有载体T7Select10-3b进行改造,在MCS处外源cDNA插入位点的3′端引入6聚组氨酸筛选标签,经包装后挑取成功表达的单克隆构建肺癌cDNA文库. 经镍柱亲和层析后,收集文库中表达组氨酸的克隆,利用化学发光免疫试验进行筛选效果鉴定. 结果显示,改造的新型载体可成功表达组氨酸标签,以此构建的肺癌cDNA文库经筛选后,含ORF插入的克隆由筛前的6 %提高至70 %,本研究为提高cDNA文库的质量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肿瘤细胞的一大重要特征是代谢水平的改变。戊糖磷酸途径作为细胞产生NADPH和五碳糖的主要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转酮酶是戊糖磷酸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与癌症病人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作为肿瘤诊断、治疗的潜在靶标,转酮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我们就目前癌症研究中对转酮酶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3.
44.
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细胞碎片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法成功筛选获得2株稳定分泌抗LM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4A7、4H11.抗体效价为1∶160 000以及1∶20 000,亚型为IgG1、IgG2a,Dot-ELISA结果表明4A7和4H11单克隆抗体具有很好的属特异性,Western blot分析表明4A7、4H11抗体分别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62 kDa以及32 kDa外膜蛋白抗原表位结合,胶体金免疫电镜实验进一步确证以上抗体可有效识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细胞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45.
党伟  陈湘  钟慧军  刘显阳  王珊 《生物磁学》2013,(30):5900-5903
目的:5-HT(5-hydroxytryptamine,5-HT)参与了多种中枢神经活动的生理过程,其功能异常可以影响很多行为障碍,已有研究显示,5-HT水平与多种精神疾病密切相关。5-HT受体及其转运体基因在海洛因依赖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海洛因依赖的主要候选基因。探讨5羟色胺2A受体(Serotonin 2A receptor,HTR2A)基因启动子区-1438A/G(rs6311)、外显子区102T/C(rs6313)与5羟色胺1B受体(Serotonin 1B receptor,HTR1B)基因外显子区861G/C(rs6296)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海洛因依赖的关联性分析。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无亲缘关系的海洛因依赖个体616例及健康个体600例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rs6311、rs6313和rs6296 3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频率,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各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病例-对照组间差异。结果:HTR2A基因rs6311和HTR1B基因rs6296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在2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rs6311位点的等位基因A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5.436,P=0.020,OR=1.208,CI=1.031~1.417),rs6296位点的等位基因C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2.116,P=0.000,OR=1.329,CI=1.132~1.560)。连锁不平衡检验结果显示,HTR2A基因rs6311、rs6313位点处于不连锁状态,D'〈0.5。结论:HTR2A基因rs6311和HTR1B基因rs6296多态性可能与海洛因成瘾有关,携带有rs6311 A等位基因与rs6296 C等位基因的人可能更容易对海洛因产生依赖。我们的研究为海洛因依赖易感人群筛选及药物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左室主动固定电极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作用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由梅州I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植入CRT的患者,共56例(男34例,女22例)。根据植入冠状窦电极的不同,分为左室主动固定电极组(17例)和被动电极组(39例),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和造影剂用量。结果:左室主动固定电极组的手术时间[(61±36)minvs(143+61)min,P=0.035]和透视时间[(10±5)minvs(45+11)min,P=0.042]均较被动电极组显著缩短,而造影剂用量[(36±20)mlvs(87±46)ml,P=0.041]也较被动电极组明显减少。结论:左室主动固定电极用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造影剂用量,使患者和术者均获益。  相似文献   
47.
"生物信息学"课程主要讲授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及其在动植物和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随着课程涉及的多种信息学分析软件和算法的不断开发和使用,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因而其教学内容也需不断发展和更新。本文主要从不断发展和自建的微生物信息学平台如何辅助教学角度,探讨研究生"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其实践效果。我们基于自建微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以强化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授课方式和考核标准4个方面积极探索,建立了适合我校微生物学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成绩评价方式,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明田间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巢的发育状态及其变化,为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发生和迁飞动态提供精准监测依据。【方法】采用雌性生殖系统解剖法,比较不同日龄和地区的田间草地贪夜蛾雌蛾卵巢的形态差异,分析卵巢成熟状态与雌蛾交配的关系。【结果】草地贪夜蛾雌蛾生殖系统包含卵巢、输卵管、交配囊、导精管、受精囊、附腺和产卵器。根据形态特征可以将田间草地贪夜蛾卵细胞分为卵黄发生前期、卵黄期和成熟期3个时期。田间雌蛾1日龄卵巢中发育最快的卵仅处于卵黄期中期,卵巢管柄为空;3日龄卵巢出现分化,一部分卵巢仍然和1日龄相似,另一部分卵巢中存在成熟卵;这种卵巢发育分化到羽化后11 d时仍然存在。云南江城、弥勒,广西田阳以及浙江瑞安和镇海等地的田间雌蛾,到死亡时分别有61.5%, 51.7%, 41.7%, 42.1%和35.5%卵巢发育不成熟。室内饲养第1代雌蛾中,有39.6%的个体到死亡时卵巢未发育成熟,和田间雌蛾比例相似。交配雌蛾卵巢可以是发育成熟和未成熟的,但是未成熟卵巢的比例仅为18.0%±5.0%。【结论】结果提示同一代次的田间草地贪夜蛾可能同时存在迁飞和非迁飞个体,其比例随地理位置和季节发生变化。本研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单纯依据化学农药难以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原因,也为田间草地贪夜蛾的迁飞监测和绿色防控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9.
梁友嘉  徐中民  钟方雷  宋晓谕 《生态学报》2013,33(15):4758-4766
生态系统服务(ES)评价为减缓或阻止人类活动导致的各种复杂生态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法,同时也有助于解决日益增加的各种土地利用冲突.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运用一种新的空间化方法开展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并注重实现与土地利用研究的集成分析.首先根据研究区不同的群落生境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然后检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对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影响,最后分析该方法和数据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1)在灌区和甘州区两个尺度上,4类ES生产能力值均表现为:文化服务>支持服务>调节服务>供给服务;2)2000-2009年,4类ES供给都呈递减趋势,同时,城镇用地、路网建设等人类活动驱动的土地利用方式迅速增加,整个绿洲农业区处于过度开发状态;3)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多学科的数据和知识分析是ES研究的难点.  相似文献   
50.
珠海鹤洲水道沿岸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卉  钟山  方展强 《生态学报》2013,33(21):6913-6924
对珠海鹤洲水道沿岸的4个红树人工林(包括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秋茄Kandelia candel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样地和2个挺水植被(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样地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为期一年(2010年12月、2011年3、6、9月共4次野外采样)的生物调查。研究与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生活型及功能群、栖息密度、平均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并结合等级聚类和非参数多变量标序(MDS)方法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深入探讨。本调查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35种,包括环节动物(7种)、软体动物(10种)、甲壳动物(10种)、鱼类(1种)和其他无脊椎动物(7种)。优势种包括谭氏泥蟹(Ilyrplax deschampsi)(占总个体数的34%)、麦克碟尾虫(Discapseudes mackiei)(占总个体数的25%)、羽须鳃沙蚕(Dendronereis prinnaticirris)(占总个体数的12%)。在6种生境类型中,老鼠簕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量最多,为19种,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均较高;短叶茳芏样地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最高,为254.7 ind/m2,但是多样性指数(H"=1.25)最低;无瓣海桑站位平均生物量最高,为32.0613 g/m2。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无瓣海桑站位,无论群落结构、优势种还是生活型等都与其它站位有明显不同;(2)围垦区人工湿地与自然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3)潮汐作用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