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1篇
  免费   1523篇
  国内免费   6547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88篇
  2022年   654篇
  2021年   655篇
  2020年   680篇
  2019年   750篇
  2018年   512篇
  2017年   477篇
  2016年   495篇
  2015年   682篇
  2014年   941篇
  2013年   791篇
  2012年   1087篇
  2011年   1073篇
  2010年   920篇
  2009年   956篇
  2008年   994篇
  2007年   960篇
  2006年   863篇
  2005年   769篇
  2004年   576篇
  2003年   510篇
  2002年   460篇
  2001年   451篇
  2000年   347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研究番茄品种‘辽园多丽’幼苗在昼间35℃亚高温条件下叶中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日变化的结果表明,昼间亚高温处理后的幼苗叶中果糖、葡萄糖和淀粉含量下降,蔗糖含量升高。与蔗糖代谢相关的酶活性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变化,转化酶、蔗糖合成酶呈现昼间活性低、夜间活性高的节律性,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在进入夜间时立刻升高。35℃昼间亚高温处理后的幼苗叶中,转化酶活性下降,蔗糖合成酶活性明显升高,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则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992.
主要从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体系中植物与病毒的相互作用、VIGS涉及的信号分子和移动方式以及靶基因的沉默和病毒载体的复制关系介绍和分析植物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效应的分子机制,并进一步分析此种体系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3.
微小花蝽对温室白粉虱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微小花蝽Orius minutus(L.)对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微小花蝽成虫对温室白粉虱各虫态的功能反应呈HollingⅡ型。微小花蝽成虫对温室白粉虱卵、1龄和2龄混合若虫及其3龄若虫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23,74和52头/d。微小花蝽成虫对温室白粉虱卵的捕食效应随捕食者个体间干扰作用的增加而下降,符合Hassel-Varley方程,捕食作用率(E)随着微小花蝽数(P)增加而呈幂指数下降,模拟模型E=0.1021P-0.3189,干扰系数为0.3189。在15~4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微小花蝽成虫对温室白粉虱卵的寻找效率提高,最高达1.1990,处置时间缩短,最低达到0.0035d。  相似文献   
994.
靳永  谢玉  张波涛  邵永  杨列芳 《昆虫知识》2007,44(5):734-736
茶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在山东省薛城1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叶片中越冬。对成虫、初孵幼虫和越冬幼虫的田间化学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分别选用1.8%阿维菌素2500倍液或2.5%吡虫啉2000倍液防治成虫或幼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5.
报道了安徽蓼属Polygonum一新变种——圆基愉悦蓼P.jucundumvar.rotundum Z.Z.Zhou&Q.Y.Sun。新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条状披针形,长4.5–9.0cm,宽0.5–0.9cm,基部圆形,近无柄;茎粗1.5–2.0mm。新变种在叶形上还与圆基长鬃蓼P.longisetum var.rotundatum A.J.Li相近,但其植株明显高,可达160cm,茎基部20–26节上生多数不定根,不定根长达10–16cm;花序的花梗长4–5mm,远伸出苞片外,易于区别。对新变种及其近缘种的花粉形态、花被片和瘦果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扫描电镜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996.
薄荷油体外抗蠕形螨效果及杀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亚娥  郭娜 《昆虫知识》2007,44(1):74-77,I0001
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2种人体蠕形螨,随机分组,观察不同浓度的薄荷油的杀虫效果,并在MoticDMB5图像采集软件系统下拍摄虫体在薄荷油作用下的虫体死亡过程。结果表明,薄荷油有很强的体外杀灭2种人体蠕形螨的作用,尤其对皮脂蠕形螨的杀灭作用显著。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蠕形螨死亡率增高。12.5%、3.125%分别是薄荷油体外杀灭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的最适杀螨浓度。薄荷油作用于蠕形螨,可见虫体收缩扭动,活动加剧,消化管剧烈收缩,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体壁均有渗出物外溢。虫体表现为兴奋—痉挛—失水—松弛—死亡的典型症状。薄荷油对人体蠕形螨的杀灭机制主要通过神经毒性和直接毒杀作用,造成虫体破裂脱水而死亡。薄荷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能的高效的天然杀螨药。  相似文献   
997.
文章综述经10年(1996~2005)研究建立的亚洲稻瘿蚊Orseolia oryzae Wood-Mason种群DNA指纹检测技术和水稻抗稻瘿蚊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成果。其核心技术包括5点:(1)在国际和国内首先用AFLP方法研究亚洲5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和老挝)及广东省7个地点亚洲稻瘿蚊种群DNA指纹及其生物多样性;(2)分别用RAPD和微卫星SSR技术对来源于我国的水稻资源大秋其的抗亚洲稻瘿蚊基因Gm6进行精细定位;(3)分别用与Gm6基因紧密连锁的STS分子标记和SSR标记,建立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方法选育抗稻瘿蚊新品种的技术体系;(4)应用建立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新技术选育出一批抗亚洲稻瘿蚊中国种群的新品系,创造出一批新种质,包括抗蚊18号、抗蚊软占等达国优3级的抗稻瘿蚊新品系6个;(5)将Gm6基因导入杂交稻恢复系,选育出4个抗稻瘿蚊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培矮64S/KG18,培矮64S/KI41,培矮64S/AK7,培矮64S/03W16(国优2级)和1个三系杂交稻新组合抗蚊博优。其中江西省宁都市名林水稻研究所应用本研究鉴定出的带有Gm6基因的品系抗蚊青占作为抗性亲本,培育出的2个抗稻瘿蚊的两系杂交稻组合安两优青占和培两优抗占通过省级品种审定,率先选育出抗稻瘿蚊种群的杂交稻。该项研究成果为控制华南稻瘿蚊的灾害发生提供新的技术措施,选育的抗稻瘿蚊品种和新种质,在华南广为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8.
数字化博物馆是博物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国外博物馆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数字化建设,国内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晚,同国外的先进技术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发展较快。目前,国内外已有的昆虫数字化博物馆各具特色,有以展示昆虫图片为主的,有以介绍昆虫知识为主的,也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但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了满足中小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适应他们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和活泼好动的性格,昆虫数字化博物馆网站建设在技术上应采用J2EE三层体系结构,采用动态网站内容管理与发布系统构建的后台管理系统,将昆虫数字化博物馆分成后台管理和前台展示与交互两部分,从而实现网站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分离,加快网页更新的速度。在数据库建设上,应采用功能强大的数据库软件,以满足大量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库的有效存储和高效的检索功能。在网站的内容上应有实体展厅的数字化、昆虫学术交流与知识集锦、中小学生互动教育等板块。在网站的后期维护上应做到由全社会的昆虫爱好者共同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999.
大豆蚜的生物学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健  赵奎军 《昆虫知识》2007,44(2):179-185
大豆蚜AphisglycinesMatsumura是亚洲大豆种植区的一种主要农业害虫。近年来,大豆蚜又先后侵入北美洲和大洋州等地,对当地的大豆生产构成了潜在威胁,正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虫。文章对大豆蚜的分布、危害、生物学特征、天敌和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000.
赵卓  奚耕思 《昆虫知识》2007,44(2):205-21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生物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异翅负蝗Atractomorp haheteroptera Bei Bienko配子发生过程中c-kit特异表达特点和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成熟精子中均有不同程度的c-kit蛋白表达,精巢末端还有较粗大的阳性颗粒分布;(2)卵子发生过程中,第1~6阶段卵母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c-kit蛋白特异性表达,但随着卵黄发生的开始逐渐消失;(3)此外,滤泡细胞、输卵管和受精囊的腺细胞中有c-kit蛋白颗粒的存在;(4)从c-kit蛋白季节动态变化看,精子发生和卵子发生中的阳性表达都随着时间的延续出现下降的态势。因此,c-kit蛋白的特异性表达提示该蛋白参与配子发生过程的阶段性调控,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