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数字化博物馆是博物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国外博物馆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数字化建设,国内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晚,同国外的先进技术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发展较快。目前,国内外已有的昆虫数字化博物馆各具特色,有以展示昆虫图片为主的,有以介绍昆虫知识为主的,也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但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了满足中小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适应他们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和活泼好动的性格,昆虫数字化博物馆网站建设在技术上应采用J2EE三层体系结构,采用动态网站内容管理与发布系统构建的后台管理系统,将昆虫数字化博物馆分成后台管理和前台展示与交互两部分,从而实现网站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分离,加快网页更新的速度。在数据库建设上,应采用功能强大的数据库软件,以满足大量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库的有效存储和高效的检索功能。在网站的内容上应有实体展厅的数字化、昆虫学术交流与知识集锦、中小学生互动教育等板块。在网站的后期维护上应做到由全社会的昆虫爱好者共同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姚青  赵若琼  沈佐锐 《昆虫学报》2006,49(1):154-159
在20℃下,利用CO2红外分析仪采集了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褐斑大蠊P.brunnea、澳洲大蠊P.australasiae和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的呼吸信号。结果表明,它们均具有典型的不连续气体交换循环(discontinuous gas exchange cycle, DGC)呼吸模式,且一个DGC可分为爆发间期和爆发期2个阶段。4种蜚蠊雄性成虫DGC的特征各异:美洲大蠊完成一个DGC周期平均约需24.55 min,明显长于褐斑大蠊(11.67 min)和澳洲大蠊(10.75 min),德国小蠊周期最短,仅为4.41 min;对于爆发间期历时在整个DGC历时所占的比例,美洲大蠊最大,平均为57%,德国小蠊次之,为48%,褐斑大蠊和澳洲大蠊比较接近,分别为37%和36%。德国小蠊单位体重的CO2平均释放速率最大,而另外3种蜚蠊的差异不明显。4种蜚蠊爆发期CO2释放体积均随DGC历时增加而增加,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单位体重的CO2平均释放率随DGC历时增加而减少,在褐斑大蠊和澳洲大蠊中它们关系不明显。美洲大蠊、褐斑大蠊和澳洲大蠊CO2平均释放率和爆发期CO2释放体积与体重呈正相关,在德国小蠊中关系不明显;4种蜚蠊DGC各阶段历时和DGC频率与它们体重的关系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