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93篇
  免费   5241篇
  国内免费   20347篇
  2024年   175篇
  2023年   1149篇
  2022年   1986篇
  2021年   2309篇
  2020年   2123篇
  2019年   2509篇
  2018年   1772篇
  2017年   1659篇
  2016年   1774篇
  2015年   2473篇
  2014年   3480篇
  2013年   2966篇
  2012年   4255篇
  2011年   4184篇
  2010年   3294篇
  2009年   3397篇
  2008年   3697篇
  2007年   3498篇
  2006年   3286篇
  2005年   2816篇
  2004年   2190篇
  2003年   1975篇
  2002年   1704篇
  2001年   1493篇
  2000年   1371篇
  1999年   937篇
  1998年   444篇
  1997年   332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232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89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75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1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81.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脑内5-HT的含量,观察电刺激两侧颈迷走神经向中端对大鼠海马、下丘脑和中-桥脑内5-HT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刺激迷走神经向中端后,三脑区的5-HT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0.005);(2)侧脑室内注射新斯的明(10μg/10μl)或烟碱(10μg/10μl)后,刺激迷走神经向中端使三脑区5-HT含量增多的效应显著提高(p<0.01-0.001);(3)侧脑室内注射六烃季胺(250μg/10μl)后,刺激迷走神经向中端使三脑区5-HT含量增多的效应显著下降(p<0.05-0.005);(4)侧脑室内注射阿托品(10μg/10μl)或纳洛酮(10μg/10μl)后,不影响刺激迷走神经向中端引起的三脑区5-HT含量增多的效应(p>0.05)。由此看来,迷走传入冲动很可能先使脑内Ach释放增多,然后,Ach作用于N-胆碱受体而导致海马、下丘脑和中-桥脑内5-HT含量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在脑内,迷走传入纤维和5-HT能神经元之间可能存在着机能联系。  相似文献   
82.
青海省海北地区高寒草甸鸟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研究地区,高寒草甸鸟类群落由22种鸟组成,它们隶属于2目9科,其中留鸟11种,迁徙鸟8种。在当地繁殖的鸟19种,冬候鸟2种。各项鸟类群落指标呈现明显季节变化,一般从早春开始上升,到夏季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隆冬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83.
多鳞铲颌鱼的生态适应性及地理分布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对多鳞铲颔鱼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栖居河段的生态环境等所做的调查和研究,探讨了多鳞铲颌鱼的生态适应性及分布成因等问题。做为对北方寒冷气候的适应,多鳞铲颌鱼有蛰伏泉穴越冬的习性,越冬期近6个月;推测多鳞铲颌鱼是由原始鲃类演化来的,形成于更新世早期;现代分布状况可能是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84.
We consider the question: In a segregation analysis, can knowledge of the family-size distribution (FSD) in the population from which a sample is drawn improve the estimators of genetic parameters? In other words, should one incorporate the population FSD into a segregation analysis if one knows it? If so, then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And how much improvement may result? We examine the variance and bias of th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ors both asymptotically and in finite samples. We consider Poisson and geometric FSDs, as well as a simple two-valued FSD in which all families in the population have either one or two children. We limit our study to a simple genetic model with truncate selection. We find that if the FSD is completely specified, then the asymptotic variance of the estimator may be reduced by as much as 5%-10%, especially when the FSD is heavily skewed toward small families. Results in small samples are less clear-cut. For some of the simple two-valued FSDs, the variance of the estimator in small samples of one- and two-child families may actually be increased slightly when the FSD is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If one knows only the statistical form of the FSD, but not its parameter, then the estimator is improved only minutely. Our study also underlines the fact that results derived from asymptotic maximum likelihood theory do not necessarily hold in small samples. We conclude that in most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t is not worth incorporating the FSD into a segregation analysis. However, this practice may be justified under special circumstances where the FSD is completely specified, without error, and the population consists overwhelmingly of small families.  相似文献   
85.
固氮蓝藻高光放氢突变种的筛选和放氢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以前报道过几种快速生长的固氮蓝藻在某种条件下能好气光放氢,其速度可以达到光合放氧速度的10—15%,但这种活性只有在不积累氢气的流动气相下或在短时间内发生。本文报道用亚硝基胍诱变所得到的Anabaena spp。Strain CA的高光放氢突变种——N9A和18A——的筛选和氢代谢特点。在达生长饱和光照以后,野生型的光放氢活性与光照强度的增加成正相关,而其吸氢活性则与之成负相关,显示高光照强度可能抑制吸氢酶的活性。无论在什么光强下,均测不到两个突变种的吸氢活性,暗示在突变种中,吸氢酶或有关系统受损伤。把细胞固相化在琼脂上,在密闭系统中,高光强下培养50个小时,两个突变种光释放和积累的氢分别为野生型的2倍(N9A)和6倍(18A),后者等于氢占气相(1%CO_2的空气)的1.8%。两个突变种在生长速度、叶绿素含量、乙炔还原活性以及光合放氧方面与野生型无明显不同。当以含50—100nM的镍离子的培养基培养时,野生型的好气净产氢活性完全丢失,其吸氢活性却增加约10倍。培养基中镍离子的存在,对两个突变种的高光放氢活性则毫无影响,而且在此情况下,仍测不出其吸氢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突变种系吸氢酶缺陷型突变种。  相似文献   
86.
红色角毛虫的形态学和形态发生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并描述了上海采集到的红色角毛虫的形态结构和形态发生过程。发现形态发生时虫体分别于前、后两个区域发生前、后两个口围带原基,并且由同一个体分裂而成的前,后两个仔虫内,额、腹、横棘毛和缘棘毛的分化并不完全相同,以至造成两个仔虫上棘毛的数目和缘棘毛的列数有明显差异。根据红色角毛虫的形态结构及其形态发生中的一些不够稳定的特点,推测它可能是一种还处于分化中的腹毛类纤毛虫。  相似文献   
87.
关于法氏囊内T细胞及腔淋巴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表明,法氏囊内存在一个T淋巴细胞弥散渗透区(DIA),在初生雏鸡中开始形成,一月半发育完善,同样在ISE(滤泡间上皮)上皮层内亦存在少量的弥散T淋巴细胞,上述淋巴细胞与腔淋巴细胞,形态结构极为相似。酯酶活性反应均显示T细胞型。 另外初生雏鸡切除胸腺,不仅影响DIA的发育而且影响滤泡的发育。  相似文献   
88.
棉酚对几种动物精子ATP酶抑制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棉酚对几种动物精子ATP酶的抑制作用。实验所测为精子细胞的总ATP酶活力;采用的棉酚浓度为10μM至80μM。20μM时精子酶的相对活力为海胆7604%,大鼠74%,家兔51.6%;40μM时酶的相对活力百分数下降至海胆52.5,大鼠35和家兔29.7;达80μM时酶的相对活力进一步下降至海胆26.7,而大鼠及家兔仅余13.2。结果表明(1)棉酚对精于ATP酶的抑制作用是依赖浓度的变化;(2)各种动物精子ATP酶活力的下降情况显示,大鼠及家兔(哺乳动物)精子ATP酶对棉酚的敏感性比海胆(无脊椎动物)要高些。这种差异性可能对棉酚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
草鱼血液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本文报道了212尾池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血液中红细胞数、自细胞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脆性值、比积及比重值、血细胞沉降率、白细胞分类计数和各型血细胞体的大小等正常数值和上述常数值在雌雄个体上的差异,以及鱼体年龄和繁殖季节产卵前后的差异等,为草鱼血液的常数值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资料。  相似文献   
90.
中国及其邻近地区兽类分布的趋势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应用Terent'ev(1963)始创的方格法对我国及其邻近地区的兽类(除冀手目外)进行了统计,揭示和初步阐述了兽类及其各目中:(一)种的分化中心和密度分布趋势;(二)种的密度分布与纬度及三大自然区主要自然因素的关系。最后,以Schilder(1956)的方法编制了中国与邻近地区兽类区系种的相似性及其数量关系图,提出若干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